首页 > 哈医公卫之声公众号

哈医公卫之声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黑龙江哈尔滨市
公众号ID:gh_015f9551976a
公众号分类:健康
关于公众号:

“哈医公卫之声”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属于健康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哈医公卫之声”是致力于提升公众疫情防控的意识和能力、普及“新冠”科普知识,介绍疫情动态进展并进行疫情防控相关指导、促进大众健康的一体化专业平台,期待您的关注。

开发/运营主体:哈尔滨医科大学

关于主体:哈尔滨医科大学是中国黑龙江省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哈医公卫之声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哈尔滨医科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哈医公卫之声是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哈医大(hmu)”,位于中国黑龙江省,是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黑龙江省主管的高等教育机构。学校是部委省共建大学、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黑龙江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基地。

哈尔滨医科大学由滨江医学专门学校和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第一、二分校组建而成。1981年,哈尔滨医科大学成为博士学位点首批医学院校。2000年5月,鸡西煤炭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哈尔滨医科大学。2004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建成投入使用。2013年5月,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以及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截至2016年8月,学校占地面积236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5月,共有校本部和大庆校区两个办学地点;截至2024年12月,设有18个二级院部,本科招生专业29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有教职工18788人,在校普通教育本科生16532人,研究生8956人,留学生197人;截至2025年6月,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6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63个。

历史沿革

学校溯源

滨江医学专门学校

1926年9月,鉴于瘟疫多发,控制瘟疫所必需的防疫、检疫人才缺乏,伍连德博士在哈尔滨创立了滨江医学专门学校,担任首任校长,后逐步在中国东北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该校于1928年1月更名为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1月更名为(原)哈尔滨医科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哈尔滨医科大学根据学科分类设置和人才培养需要依法设立学院,并根据发展需要适时予以调整,具有独立建制的系、部、书院和研究院(所、中心)等。截至2024年12月,学校下设18个二级院部和8个事业单位,已开设本科专业29个;本科专业设置为校本部21个;截至2024年5月,设置为大庆校区13个。
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学单位(部分)
名称
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挂黑龙江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挂黑龙江医疗保障研究院)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工交叉学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挂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牌子)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体育教研部
资料来源于,与学校官网简介数据不对应
哈尔滨医科大学本科专业
校区专业名称
校本部(截至2023年12月)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儿科学、眼视光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法医学、药学、临床药学、护理学、卫生监督、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法学、智能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大庆校区(截至2024年5月)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包含临床检验技术和病理检验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医学实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包含医学信息和医学文秘两个方向)、医学信息工程、健康服务与管理、中药学、药物制剂、药物分析、康复治疗学、助产学、运动康复

学科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设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9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6个。
哈尔滨医科大学科研平台(部分)
类别名称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中俄催化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寒地重大心血管疾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全国重点实验室寒地心血管病实验室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眼科新型医疗设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人体自身免疫病诊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分子探针与靶向诊疗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心血管药物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遗传资源保护与疾病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肝脾外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心肌缺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黑龙江省生物医药工程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寒地重大疾病组学高通量大数据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慢性病基础研究与健康管理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儿童发育与遗传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硬组织发育与再生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分子肿瘤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肿瘤基础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代谢与肿瘤相关心脏病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血液与造血系统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眼科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遗传改变模式动物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泌尿外科基础医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心血管病生光电磁诊疗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麻醉与危重病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肿瘤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肝脾外科重点实验室等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各类科研项目7496项,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1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3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7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6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4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4项,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18项;获各种奖励745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研究)一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5项、二等奖166项;发表科学研究论文24777篇,其中sci收录11553篇。编写出版著作824部;拥有有效专利1402件,发明专利409件。
哈尔滨医科大学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部分)
获奖年份奖项项目
2001年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系列性脾保留性手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001年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实体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2003年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同种原位心脏移植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
2006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基于遗传谱和表达谱的复杂疾病基因挖掘信息学方法研究
201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癌症风险标志物与风险通路识别的信息学方法研究
2015年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多功能分子成像肿瘤诊疗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癌风险mirna及协同调控风险通路(pathway)识别方法研究
2019年2018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急性冠脉综合征精准介入诊疗体系建立与临床应用
201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癌症风险非编码 rna 识别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2020年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急性冠脉综合征精准介入诊疗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2020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恶性肿瘤风险非编码rna的调控机制研究及大数据平台应用

学术资源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哈尔滨医科大学徽志为双圆套圆形徽标,象征团结的精神和求实的作风。该徽志中间是“哈尔滨医科大学”英文缩写hmu组成的图案,上方有“1926”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郭沫若题写的校名“哈尔滨医科大学”;下方是“蛇杖”,象征着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蛇杖”两侧带翅膀像一本翻开的图书,寓意对医学教育和学子寄予了美好的愿望;居中有一条指向左上方的斜线,象征学校继往开来、不断开拓向前的精神。徽志的色彩以蓝色、绿色构成,蓝色代表医学的严谨性,绿色则象征生命的健康、活力与希望,二者的融合则代表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临床治疗的相互关系。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共有两个办学地点,分别为校本部和大庆校区。

校本部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本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是学校的法定住所地。截至2021年6月,校本部已建有主楼、体育场、体育馆、图书馆等12栋教育功能建筑和9栋公寓楼等场所。截至2023年12月,校本部共设有本科专业20个,以医学门类为主,涵盖理学、管理学、法学和工学等学科门类。该校区教职工为17809人,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为17154人。在校学生中含本科学生8110人,硕士研究生6741人,博士研究生2117人,留学生184人。
校本部

大庆校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学
校长季勇
副校长、党委常委、地病中心主任高彦辉
党委副书记东梅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金焰
副校长、党委常委许超千
副校长、党委常委周钦
副校长、党委常委张明宇
副校长、党委常委徐万海
副校长、党委常委刘进
纪委书记、党委常委、监察专员蒋光锋
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王小雪
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孙理
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谷佳睿
截至2025年6月

历任领导

哈尔滨医科大学及其前身历任领导
职务姓名出任时间/任职时期
滨江医学专门学校校长伍连德1926年9月
江西瑞金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贺诚1931年11月
/韩靖1949年
/李鄂1949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季钟朴1951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李亭植1955年
/黄耕夫1958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张一民1967年
/周旋1972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王禹明1974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李亚非1978年
/刘守忠1981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于维汉1983年
/程锡绎1985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隋永起1984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金铮1989年
/李士杰1997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金连弘1997年~2001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金连弘2000年~2001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姜洪池2001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2001年~2018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田文媛2010年~2016年5月
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王永清2016年5月~2018年8月
哈尔滨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张斌2018年9月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张学2018年9月~2023年1月
截至2025年6月

校园环境

校史馆

哈尔滨医科大学共有两个校史馆,分布在校本部与大庆校区两个校区内。

哈尔滨医科大学校本部校史馆建于2010年,并于同年开馆开放。截至2024年6月,校本部校史馆的展厅使用面积为1198·48平方米,陈列展品达500余件。其中,珍贵物品有毛泽东主席签署的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任命书,江泽民、李鹏、乔石等中央领导的题词,伍连德博士身前用过的注射器等。

校友情况

哈尔滨医科大学始终秉持铸魂育人的宗旨,培育出了张亭栋、巴德年等一批院士及众多的专家学者,为卫生健康和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较大贡献。

哈尔滨医科大学知名校友
姓名毕业时间备注
张亭栋1950年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血液病专家
王琳芳195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子生物学专家
朱晓东1956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心血管外科专家
杨文俊1956年中国神经内科学专家
刘伊丽1956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著名心血管病专家
张仲彦1956年中国原解放军昆明总医院眼科主任,中国著名眼科屈光手术专家
严庆惠1956年2001年被录入剑桥20世纪名人录(英文),在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5年华诞中被评为突出贡献人物,在2014年风云人物杂志中被列为风云人物
李炎唐1956年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是中国最早开展肾移植,腔道泌尿外科手术学者之一
赵定麟1956年国际知名学者,中央保健专家组成员,国际创伤、矫形外科学会(sicot)委员兼中国分会主席,被誉为中国脊柱外科的奠基人之一
张宝仁1956年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胸心外科研究所所长,全军心脏外科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
朱盛修1956年解放军301医院原骨科主任,获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被授予显微外科终身成就奖
张中兴1956年的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原所长,成立了全军低温生物学研究中心,获全国科技进步三等奖
王茂荣1956年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原皮肤科主任
刘春芳1956年空军总医院原神经内科主任,获得终生成就奖
巴德年196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免疫学专家
韩雅玲197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心血管病学专家
赵尔杨1982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副所长,2012年获黑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杨宝峰198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曾获黑龙江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薛英威198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胃肠外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张雅芳1987年哈尔滨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主任、教授,黑龙江省“优秀教师”
刘冰1990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血管外科主任
曲晓菊1995年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师,中华好了学会肠外肠内营养护理学组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张勇200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科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获第十六届中国药理学会——servier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
吕文华2019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

所获荣誉

学校荣誉

哈尔滨医科大学部分荣誉奖项
获誉/获奖时间荣誉/奖项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2005年全国文明单位
2009年全国文明单位
2011年全国文明单位
2014年2013年度黑龙江省学习型党组织标兵
2015年全国文明单位
2017年第九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全国优秀奖
2017年全国文明单位
2020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排名信息

哈尔滨医科大学软科排名
年份备注
2020年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7位
2020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701位~第800位
2021年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7位
2021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801位~第900位
2022年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4位
2022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701位~第800位
2023年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5位
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601位~第700位
2024年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5位
2024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601位~第700位
资料来源于,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6月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