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珠宝学院百科
桂林理工大学珠宝学院,成立于2017年12月4日,是桂林理工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
学院在2017年12月04日桂林理工大学屏风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揭牌仪式正式成立。建立在宝石与材料工艺学专业基础上。其发展始于1987年袁奎荣教授在桂林理工大学(原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培养珠宝方向硕士研究生,接着在1989年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四年制本科珠宝专业,同时也是最早在全国招生的国家教育计划内的本科专业,2015年我院在原有专业基础上新增设了首饰工艺与设计本科方向。
办学历史
桂林理工大学珠宝学院建立在宝石与材料工艺学专业基础上。其发展始于1987年袁奎荣教授在桂林理工大学(原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培养珠宝方向硕士研究生,接着在1989年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四年制本科珠宝专业,同时也是最早在全国招生的国家教育计划内的本科专业,2015年我院在原有专业基础上新增设了首饰工艺与设计本科方向,已有三十多年。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有珠宝检测与贸易、首饰工艺与设计两个方向,已发展为集硕士、本科、职业证书教育为一体的珠宝教育研究机构,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宝玉石鉴定、质量评价、宝石合成与优化、加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不仅为我国珠宝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且获得了海内外珠宝界的广泛认同和一致赞誉。在2017年12月04日在屏风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揭牌仪式正式成立。
师资力量
学院有17名专任教师和多位珠宝教育专家组成员,其中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3人,博士10人,硕士7人,fga(英国宝石协会)鉴定师证书持有者6人,国家注册珠宝鉴定师3人,中国宝石协会理事2人,国家质检局宝玉石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
专业设置
主要课程:基础地质学、结晶学及矿物学、晶体光学、岩石学、宝石学、玉石学、钻石学、珍珠学、宝石合成与优化、珠宝首饰加工工艺、珠宝市场营销学、珠宝消费心理学、珠宝检测原理与方法、珠宝评估与销售技巧、宝石学前沿、管理学、电子商务、中国宝玉石文化概论。
主要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基础地质学实习、宝石商贸实习、营销应用实习、珠宝首饰加工实习、珠宝监测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职业培训
fga证书是世界上享有最高荣誉的珠宝鉴定师资格证书之一,1995年开始珠宝学院与英国宝石协会与宝石检测实验室联合办学,成为国际珠宝鉴定师(fga)资格考试培训中心。作为fga培训基地,至今已培训18批fga学员,共有一百多名学员获fga国际珠宝鉴定师资格证书,三名学员获得最高荣誉安德森奖(anderson medal),考试通过率达95%以上,并连续五年通过率达100%,创世界fga资格考试通过率最高记录,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高度赞誉。
科研教学
从1989年至今,桂林理工大学珠宝学院累计培养了博士生2名(与中南大学合招)、硕士生65名、本科生1020名、大专生160名。同时,开设的宝石鉴定、宝石加工、首饰制作等与本专业有关的职业上岗培训班,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级手工匠人,在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宝石专业教育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因此而来。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成绩斐然,在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连续两年荣获国家级奖励,在广西优秀教学成果中荣获一等奖、五项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申请个人专利2项,发行10部学术专著和上百篇学术论文。在广西教学改革科技研究项目、学院教学改革科技研究项目等各项研究工作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曾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专项课题十余项。
检测中心
桂林理工大学珠宝检测中心前身为1989年成立的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宝玉石测试中心,历经31年的发展,期间一直从事珠宝检测研究工作,并于2019年2月获得国家cma资质认证,正式对外服务,出具的鉴定证书具有法律效力。 检测中心依托于桂林理工大学珠宝学院的人才、技术优势,具有国内顶尖的人才队伍,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3名,博士9名、硕士5名;具有获得fga、dga、cgc、gig、ngtc、gic等海内外珠宝检验师资格的检测师13名。检测中心配备了50余台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其中包括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光致发光仪和x射线荧光分析仪等10余台大型仪器和40余台其它的专业检测设备。可开展珠宝玉石鉴定、钻石分级、贵金属检测和矿物标本检测,为单位和个人提供专业的检测技术服务。检测中心积极发挥科研技术实力,主攻检测中的“疑难杂症”,不断完善珠宝玉石的鉴定数据和技术支撑体系,为珠宝检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公众号主体介绍桂林理工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桂林理工大学珠宝学院是由桂林理工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桂林理工大学(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桂理工,坐落于世界级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是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以工学为主,工、理、管、文、经、法、艺、农8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学校。
学校源于1956年创办的桂林地质学校,先后隶属国家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管理体制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日常管理以广西为主。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35年成立的广西省立特种教育师资训练所(原桂林民族师范学校),早在1960年便开始本科教育,1978年更名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1986年开始研究生教育,1993年更名为桂林工学院,2000年南宁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并入,2004年原桂林民族师范学校并入,2009年正式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2013年获批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桂林屏风、桂林雁山、南宁安吉、南宁空港四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300余亩;二级教学单位21个,有本科招生专业68个、高职高专专业37个,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教职工3300余人,各类全日制在校生4·6万余人。截至2025年6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
历史沿革
1956年1月,国家重工业部根据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为响应国家“一五计划”对重工业人才的需求,原重工业部决定在桂林筹建一所地质类中等专业学校。需要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决定筹建桂林地质学校(桂林理工大学前身),先后从长春地质学校(今长春理工大学)、长春测量学校(今长春工程学院)等冶金系统的院校,抽调30多教职工来桂林进行筹建工作,最后确定在屏风山下当时的六合路圩坊建校。8月31日,桂林地质学校的正式成立,并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共500人,定为四年制中专学校,又称重工业部桂林地质学校,同年10月,学校发布首个学期工作计划,涵盖教学、基建、人事等七大重点,并强调团结协作与规范管理。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二级教学单位21个,本科招生专业68个。
院系本科专业一览(截至2025年6月17日)学院 | 专业 |
---|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化学、地质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暂停招生) |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
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冶金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 |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工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工程 |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智能建造、建筑学(已撤销) |
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 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 |
桂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桂林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人工智能 |
桂林理工大学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 | 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与马来西亚多媒体大学合办) |
桂林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应用物理学、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桂林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应用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行政管理、广告学、社会工作(暂停招生)、传播学(暂停招生) |
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 |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暂停招生)、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暂停招生)、投资学(暂停招生) |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风景园林、城乡规划 |
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 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工艺美术、产品设计、动画、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视觉传达设计(暂停招生) |
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经贸方向、旅游方向、翻译方向)、日语(商务方向) |
桂林理工大学亚太信息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 |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不招收本科生,只进行研究生教育,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
桂林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 | 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负责全校体育教学、科研、竞赛训练、学生健康体质测试工作 |
桂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负责全校来华留学生招生、汉语教学、日常管理和后勤工作 |
桂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和管理全校继续教育工作、开展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 |
参考资料:(注:官网简介页面和专业介绍页面数据不一致)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学科排名前1%;有5个本科专业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截至2025年6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
esi前1%学科(截至2023年12月8日)材料科学 | 化学 | 工程学 | 环境生态学 | 地球科学 |
以上参考资料: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截至2020年7月21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以上参考资料: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截至2025年6月17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风景园林 |
土木工程 | 资源与环境 |
以上参考资料: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截至2025年6月17日)应用经济学 | 冶金工程 | 软件工程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工商管理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土木工程 |
设计学 | 物理学 | 水利工程 | 化学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地质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统计学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机械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城乡规划学 | - | - | - |
以上参考资料: |
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截至2025年6月17日)应用统计 | 资源与环境 | 公共管理 |
翻译 | 土木水利 | 会计 |
电子信息 | 生物与医药 | 旅游管理 |
机械 | 风景园林 | 设计 |
材料与化工 | 工商管理 | 能源动力 |
以上参考资料: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截至2024年5月8日)专业名称 | 层级 |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研究生 |
测绘工程 | 研究生 |
计算机技术 | 研究生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本科 |
测绘工程 | 本科 |
以上参考资料: |
师资力量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广西政府院士工作站2个,广西重点实验室8个,广西工程研究中心6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广西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3个,广西科技智库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学校被认定为“自治区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序号 | 平台名称 | 平台类别 | 平台级别 |
---|
1 |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 国家级 |
2 | 广西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分室)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国家级 |
3 | 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与资源高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国家级 |
4 | 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分室)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5 | 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6 | 广西光电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7 | 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8 | 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9 | 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10 | 广西绿色建材与建筑工业化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11 | 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12 | 广西电磁化学功能物质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13 | 广西嵌入式技术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14 | 广西工业废渣建材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15 |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绿色海工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16 | 广西智慧结构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17 | 广西壮族自治区铝资源先进勘探技术及绿色矿山建设工程研究中心 | 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18 | 广西壮族自治区无机纳米粉体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 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19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研究中心 | 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20 | 广西壮族自治区智能橡胶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 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21 | 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 | 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 | 省部级 |
22 |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欧阳自远院士) | 广西院士工作站(第一批) | 省部级 |
23 | 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李德仁院士、龚健雅院士) | 广西院士工作站(第四批) | 省部级 |
24 | 广西测绘激光雷达智能装备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 | 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第一批) | 省部级 |
25 | 广西固废资源化高效利用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 | 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第二批) | 省部级 |
26 | 广西工程结构材料智慧化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 | 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第四批) | 省部级 |
27 | 广西旅游产业研究院 | 广西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省部级 |
28 | 广西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省部级 |
29 | 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基地 | 自治区知识产权培训基地 | 省部级 |
30 | 自治区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 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第六批) | 省部级 |
31 | 广西资源环境科技创新与绿色低碳发展研究智库 | 广西科技智库 | 省部级 |
32 | 广西高校表界面电化学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 厅局级 |
33 | 广西高校低维结构物理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 厅局级 |
34 | 广西高校生态时空大数据感知服务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 厅局级 |
35 | 广西高校碳排放与污染物协同控制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 厅局级 |
36 | 广西高校天然与生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 厅局级 |
37 | 广西高校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 厅局级 |
38 | 广西高校食品安全与检测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 厅局级 |
39 | 广西高校应用统计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 厅局级 |
40 | 广西高校有色金属氧化物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 厅局级 |
41 | 广西高校行星地质演化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 厅局级 |
以上参考资料: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700余项,其中包括“973”前期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70余项。2018年以来,年度科研总经费保持在2亿元以上;学校早在1987年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近五年来,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广西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70余项。
区级以上科研成果(节选)成果名称 | 成果等级 | 主要完成人 | 时间 |
---|
桂林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 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 牛秦洲 | 2007 |
基于信息家电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研制 | 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 程小辉 | 2007 |
四江流域重点污染治理技术及综合利用技术开发 | 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二等奖 | 刘康怀 | 2007 |
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研究 | 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陈余道 | 2007 |
发动机嵌入式智能控制器研制 | 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 程小辉 | 2012 |
基于磁性粒子及分子印迹膜的电化学传感器 |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 李建平 | 2012 |
计算机辅助机械产品智能变形设计系统 | 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 牛秦洲 | 2017 |
重磁电高精度正演和快速精细反演成像方法 | 广西自然科学三等奖 | 熊彬 | 2017 |
桂东中生代花岗岩体侵位机制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 | 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 冯佐海 | 2017 |
混凝土掺合料绿色制成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集成应用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 | 陈平 | 2019 |
典型构造域深部结构成像方法研究及各向异性分析 | 广西自然科学三等奖 | 张智 | 2020 |
隐伏花岗岩区内生金属矿床深部找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 付伟 | 2020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图形是学校英文缩写字母“gut”延伸图案,下方有“1956”字样;外环上方是中文书写的“桂林理工大学” ,外环下方是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大写英文。学校徽章为师生佩戴的题有中文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校区情况
南宁分校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的前身是1985年建校的南宁有色金属工业学校。2000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整体并入桂林理工大学,成为桂林理工大学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事应用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电子注册和学生毕业统一归口桂林理工大学。
截至2024年12月,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设有冶金与资源工程学院、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6个学院和基础学科部、体育教学部;开设有10个本科专业和41个高职专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1·5万余人。
南宁校区院系专业列表学院 | 专业(本科) | 专业(专科) |
---|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冶金与资源工程学院 | 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 有色冶金技术、工业分析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 |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 | 机械电子工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业机器人技术 |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计算机应用学院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 |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网络营销 |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经济与管理学院 | 会计学、市场营销、会展经济与管理 |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商务英语、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证券投资与期货、会计、财务管理 |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 | 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城乡规划 | 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岩土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建设工程管理 |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基础学科 | 负责南宁分校思政、数学与英语类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和教研工作 |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体育教学部 | 负责南宁分校体育教学、体质测试、体育科研、大学生体育竞赛、体育学科建设等工作 |
资料来源: |
雁山校区
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位于桂林市雁山区雁山街319号。该校区设有图书馆、体育馆、地质博物馆等建筑设施。
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
…更多「校区情况」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职位 | 名单 |
---|
党委书记 | 农毅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王敦球 |
自治区纪委监委驻桂林理工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学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 韦学敏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王磊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黎贞崇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罗盛锋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唐壮东 |
党委常委、总会计师 | 曾繁荣 |
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 叶昊 |
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 邱杰 |
校长助理,党委组织部部长、党办校办法务办主任 | 张成龙 |
校长助理,南宁分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 张树光 |
截至2025年6月 以上参考资料: |
校园环境
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以收藏地质标本、传播地球科学知识和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建馆初衷,前身为成立于1956年的桂林地质学校标本陈列室。新馆于2016年建成开放,坐落在雁山校区逸夫楼,属于和桂林市共建的地质博物馆。博物馆室内展陈面积约4000平方米,围绕生命起源与演化、行星地球、陨石与深空探测、地质作用、矿物岩石、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珠宝玉石、校友情怀和地质学家精神传承等主题设有10个展厅。馆藏实物标本5万余件,系统展出了古生物化石、陨石、矿物、岩石、矿石和宝玉石等珍贵标本6000余件,其中包括13米长的鱼龙化石,重约3·5吨的南丹铁陨石,珍贵的月球、火星陨石和来自小行星的陨石,种类齐全的矿物晶体,精美的珠宝玉石和来自南极大陆的系列岩石标本等。
校友情况
校友风采姓名 | 简介 |
---|
周铭山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
邱鹏 | 深圳市奥威尔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
段梅花 | 深圳三为时代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
谢腊梅 | 广州莱倩(国际)化妆品集团董事长及创始人 |
陈礼桐 | 广州莱倩(国际)化妆品集团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
李培 | 桂林湾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汉湾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冀志磊 | 深圳优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
李京生 | 厦门盈趣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总经理 |
付灵君 | 首批“双百计划”参与者,“欣羽奖学金”、“欣羽人才发展奖”设立者 |
行英弟 | 北京中色金泰地质勘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
吴恒 |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黄俊华 |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委员,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党组成员 |
肖明贵 | 广西贵港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
潘彤 |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青海省科协副主席 |
张志强 | 天津天石伟业建筑工程检测公司、天津环宇绿洲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
辛宇 | 广东泽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
高进路 |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总院副院长 |
麦立强 |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国际事务院长 |
刘生发 | 宁夏秦仪集团董事、副总裁 |
白宇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中心(中国之声)《新闻纵横》节目监制 |
李耿 | 中国国家注册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 |
张明华 |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工程室主任 |
杨占东 | 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
陆建华 | 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中国观赏石协会古生物化石专业委员会主任 |
吴斌 | 中勘冶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环境研究所所长 |
付水兴 | 中国地质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和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胡一平 | 四川德汇天成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
王成 | 深圳定向珠宝零售品牌战略咨询机构董事总经理 |
以上参考资料:排名不分前后,仅列举部分(截至2024年6月) |
所获荣誉
学校荣誉时间 | 奖项名称 |
---|
2013年 | 广西森林校园 |
2018年 | 2017年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
2020年 | 2019年度桂林市节水先进单位 |
2020年 | 第二届自治区文明校园 |
2021年 | 2020年度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综合工作先进单位 |
2022年 | 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学校 |
2023年 | 科技创新服务桂林高质量发展先进高校 |
2023年 | 2023年度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优秀校网通站” |
2025年 | 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