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桂林理工大学公众号

桂林理工大学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广西桂林市
公众号ID:gut1956
公众号分类:教育 - 学校
关于公众号:

“桂林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桂林理工大学,属于教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桂林理工大学现有屏风、雁山、安吉、空港四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300余亩,设二级教学单位19个,本科专业75个,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7000余人。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管、文、经、法、艺7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多…

开发/运营主体:桂林理工大学

关于主体:桂林理工大学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境内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桂林理工大学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桂林理工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桂林理工大学是由桂林理工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桂林理工大学(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桂理工,坐落于世界级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是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以工学为主,工、理、管、文、经、法、艺、农8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学校。

学校源于1956年创办的桂林地质学校,先后隶属国家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管理体制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日常管理以广西为主。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35年成立的广西省立特种教育师资训练所(原桂林民族师范学校),早在1960年便开始本科教育,1978年更名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1986年开始研究生教育,1993年更名为桂林工学院,2000年南宁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并入,2004年原桂林民族师范学校并入,2009年正式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2013年获批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桂林屏风、桂林雁山、南宁安吉、南宁空港四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300余亩;二级教学单位21个,有本科招生专业68个、高职高专专业37个,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教职工3300余人,各类全日制在校生4·6万余人。截至2025年6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

历史沿革

桂林地质学校(1956年)

1956年1月,国家重工业部根据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为响应国家“一五计划”对重工业人才的需求,原重工业部决定在桂林筹建一所地质类中等专业学校。需要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决定筹建桂林地质学校(桂林理工大学前身),先后从长春地质学校(今长春理工大学)、长春测量学校(今长春工程学院)等冶金系统的院校,抽调30多教职工来桂林进行筹建工作,最后确定在屏风山下当时的六合路圩坊建校。8月31日,桂林地质学校的正式成立,并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共500人,定为四年制中专学校,又称重工业部桂林地质学校,同年10月,学校发布首个学期工作计划,涵盖教学、基建、人事等七大重点,并强调团结协作与规范管理。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二级教学单位21个,本科招生专业68个。
院系本科专业一览(截至2025年6月17日)
学院专业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化学、地质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暂停招生)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冶金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工工程、应用化学、生物工程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智能建造、建筑学(已撤销)
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
桂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桂林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人工智能
桂林理工大学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与马来西亚多媒体大学合办)
桂林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应用物理学、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桂林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应用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广告学、社会工作(暂停招生)、传播学(暂停招生)
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暂停招生)、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暂停招生)、投资学(暂停招生)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旅游管理、酒店管理、风景园林、城乡规划
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工艺美术、产品设计、动画、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视觉传达设计(暂停招生)
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经贸方向、旅游方向、翻译方向)、日语(商务方向)
桂林理工大学亚太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招收本科生,只进行研究生教育,负责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桂林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负责全校体育教学、科研、竞赛训练、学生健康体质测试工作
桂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负责全校来华留学生招生、汉语教学、日常管理和后勤工作
桂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和管理全校继续教育工作、开展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
参考资料:(注:官网简介页面和专业介绍页面数据不一致)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学科排名前1%;有5个本科专业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截至2025年6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类别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
esi前1%学科(截至2023年12月8日)
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地球科学
以上参考资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截至2020年7月21日)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以上参考资料: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截至2025年6月17日)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
土木工程资源与环境
以上参考资料: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截至2025年6月17日)
应用经济学冶金工程软件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学外国语言文学土木工程
设计学物理学水利工程化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统计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城乡规划学---
以上参考资料:
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截至2025年6月17日)
应用统计资源与环境公共管理
翻译土木水利会计
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旅游管理
机械风景园林设计
材料与化工工商管理能源动力
以上参考资料: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截至2024年5月8日)
专业名称层级
建筑与土木工程研究生
测绘工程研究生
计算机技术研究生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
测绘工程本科
以上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广西政府院士工作站2个,广西重点实验室8个,广西工程研究中心6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广西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3个,广西科技智库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学校被认定为“自治区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
序号平台名称平台类别平台级别
1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国家级
2广西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分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级
3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与资源高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
4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分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级
5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
6广西光电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省部级
7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省部级
8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省部级
9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省部级
10广西绿色建材与建筑工业化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省部级
11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省部级
12广西电磁化学功能物质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省部级
13广西嵌入式技术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省部级
14广西工业废渣建材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级
15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绿色海工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
16广西智慧结构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
17广西壮族自治区铝资源先进勘探技术及绿色矿山建设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
18广西壮族自治区无机纳米粉体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
19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
20广西壮族自治区智能橡胶装备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
21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部级
22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欧阳自远院士)广西院士工作站(第一批)省部级
23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李德仁院士、龚健雅院士)广西院士工作站(第四批)省部级
24广西测绘激光雷达智能装备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第一批)省部级
25广西固废资源化高效利用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第二批)省部级
26广西工程结构材料智慧化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第四批)省部级
27广西旅游产业研究院广西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部级
28广西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省部级
29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基地自治区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省部级
30自治区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第六批)省部级
31广西资源环境科技创新与绿色低碳发展研究智库广西科技智库省部级
32广西高校表界面电化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厅局级
33广西高校低维结构物理及应用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厅局级
34广西高校生态时空大数据感知服务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厅局级
35广西高校碳排放与污染物协同控制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厅局级
36广西高校天然与生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厅局级
37广西高校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厅局级
38广西高校食品安全与检测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厅局级
39广西高校应用统计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厅局级
40广西高校有色金属氧化物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厅局级
41广西高校行星地质演化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厅局级
以上参考资料: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700余项,其中包括“973”前期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70余项。2018年以来,年度科研总经费保持在2亿元以上;学校早在1987年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近五年来,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广西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70余项。
区级以上科研成果(节选)
成果名称成果等级主要完成人时间
桂林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牛秦洲2007
基于信息家电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研制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程小辉2007
四江流域重点污染治理技术及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二等奖刘康怀2007
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研究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陈余道2007
发动机嵌入式智能控制器研制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程小辉2012
基于磁性粒子及分子印迹膜的电化学传感器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李建平2012
计算机辅助机械产品智能变形设计系统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牛秦洲2017
重磁电高精度正演和快速精细反演成像方法广西自然科学三等奖熊彬2017
桂东中生代花岗岩体侵位机制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冯佐海2017
混凝土掺合料绿色制成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集成应用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陈平2019
典型构造域深部结构成像方法研究及各向异性分析广西自然科学三等奖张智2020
隐伏花岗岩区内生金属矿床深部找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付伟2020

学术资源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图形是学校英文缩写字母“gut”延伸图案,下方有“1956”字样;外环上方是中文书写的“桂林理工大学” ,外环下方是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大写英文。学校徽章为师生佩戴的题有中文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校区情况

南宁分校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的前身是1985年建校的南宁有色金属工业学校。2000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整体并入桂林理工大学,成为桂林理工大学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事应用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电子注册和学生毕业统一归口桂林理工大学。

截至2024年12月,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设有冶金与资源工程学院、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6个学院和基础学科部、体育教学部;开设有10个本科专业和41个高职专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1·5万余人。
南宁校区院系专业列表
学院专业(本科)专业(专科)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冶金与资源工程学院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有色冶金技术、工业分析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业机器人技术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计算机应用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网络营销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市场营销、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商务英语、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证券投资与期货、会计、财务管理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岩土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建设工程管理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基础学科负责南宁分校思政、数学与英语类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和教研工作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体育教学部负责南宁分校体育教学、体质测试、体育科研、大学生体育竞赛、体育学科建设等工作
资料来源:

雁山校区

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位于桂林市雁山区雁山街319号。该校区设有图书馆、体育馆、地质博物馆等建筑设施。

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位名单
党委书记农毅
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敦球
自治区纪委监委驻桂林理工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学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韦学敏
党委常委、副校长王磊
党委常委、副校长黎贞崇
党委常委、副校长罗盛锋
党委常委、副校长唐壮东
党委常委、总会计师曾繁荣
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昊
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邱杰
校长助理,党委组织部部长、党办校办法务办主任张成龙
校长助理,南宁分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树光
截至2025年6月 以上参考资料:

校园环境

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以收藏地质标本、传播地球科学知识和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建馆初衷,前身为成立于1956年的桂林地质学校标本陈列室。新馆于2016年建成开放,坐落在雁山校区逸夫楼,属于和桂林市共建的地质博物馆。博物馆室内展陈面积约4000平方米,围绕生命起源与演化、行星地球、陨石与深空探测、地质作用、矿物岩石、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珠宝玉石、校友情怀和地质学家精神传承等主题设有10个展厅。馆藏实物标本5万余件,系统展出了古生物化石、陨石、矿物、岩石、矿石和宝玉石等珍贵标本6000余件,其中包括13米长的鱼龙化石,重约3·5吨的南丹铁陨石,珍贵的月球、火星陨石和来自小行星的陨石,种类齐全的矿物晶体,精美的珠宝玉石和来自南极大陆的系列岩石标本等。

校友情况

校友风采
姓名简介
周铭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邱鹏深圳市奥威尔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段梅花深圳三为时代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谢腊梅广州莱倩(国际)化妆品集团董事长及创始人
陈礼桐广州莱倩(国际)化妆品集团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李培桂林湾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汉湾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冀志磊深圳优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京生厦门盈趣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总经理
付灵君 首批“双百计划”参与者,“欣羽奖学金”、“欣羽人才发展奖”设立者
行英弟北京中色金泰地质勘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恒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黄俊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委员,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党组成员
肖明贵广西贵港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潘彤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青海省科协副主席
张志强天津天石伟业建筑工程检测公司、天津环宇绿洲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辛宇广东泽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高进路天津华北地质勘查总院副院长
麦立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国际事务院长
刘生发宁夏秦仪集团董事、副总裁
白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中心(中国之声)《新闻纵横》节目监制
李耿中国国家注册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
张明华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工程室主任
杨占东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陆建华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中国观赏石协会古生物化石专业委员会主任
吴斌中勘冶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环境研究所所长
付水兴中国地质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和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胡一平四川德汇天成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成深圳定向珠宝零售品牌战略咨询机构董事总经理
以上参考资料:排名不分前后,仅列举部分(截至2024年6月)

所获荣誉

学校荣誉
时间奖项名称
2013年广西森林校园
2018年2017年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2020年2019年度桂林市节水先进单位
2020年第二届自治区文明校园
2021年2020年度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综合工作先进单位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学校
2023年科技创新服务桂林高质量发展先进高校
2023年2023年度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优秀校网通站”
2025年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