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广西政府院士工作站2个,广西重点实验室8个,广西工程研究中心6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广西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3个,广西科技智库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学校被认定为“自治区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序号 | 平台名称 | 平台类别 | 平台级别 |
---|---|---|---|
1 |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 国家级 |
2 | 广西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分室)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国家级 |
3 | 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与资源高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国家级 |
4 | 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分室)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5 | 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6 | 广西光电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7 | 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8 | 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9 | 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10 | 广西绿色建材与建筑工业化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11 | 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12 | 广西电磁化学功能物质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13 | 广西嵌入式技术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14 | 广西工业废渣建材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15 |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绿色海工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16 | 广西智慧结构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17 | 广西壮族自治区铝资源先进勘探技术及绿色矿山建设工程研究中心 | 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18 | 广西壮族自治区无机纳米粉体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 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19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研究中心 | 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20 | 广西壮族自治区智能橡胶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 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21 | 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 | 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 | 省部级 |
22 |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欧阳自远院士) | 广西院士工作站(第一批) | 省部级 |
23 | 桂林理工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李德仁院士、龚健雅院士) | 广西院士工作站(第四批) | 省部级 |
24 | 广西测绘激光雷达智能装备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 | 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第一批) | 省部级 |
25 | 广西固废资源化高效利用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 | 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第二批) | 省部级 |
26 | 广西工程结构材料智慧化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 | 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第四批) | 省部级 |
27 | 广西旅游产业研究院 | 广西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省部级 |
28 | 广西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省部级 |
29 | 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基地 | 自治区知识产权培训基地 | 省部级 |
30 | 自治区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 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第六批) | 省部级 |
31 | 广西资源环境科技创新与绿色低碳发展研究智库 | 广西科技智库 | 省部级 |
32 | 广西高校表界面电化学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 厅局级 |
33 | 广西高校低维结构物理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 厅局级 |
34 | 广西高校生态时空大数据感知服务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 厅局级 |
35 | 广西高校碳排放与污染物协同控制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 厅局级 |
36 | 广西高校天然与生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 厅局级 |
37 | 广西高校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 厅局级 |
38 | 广西高校食品安全与检测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 厅局级 |
39 | 广西高校应用统计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 厅局级 |
40 | 广西高校有色金属氧化物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 厅局级 |
41 | 广西高校行星地质演化重点实验室 | 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 厅局级 |
以上参考资料: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700余项,其中包括“973”前期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70余项。2018年以来,年度科研总经费保持在2亿元以上;学校早在1987年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近五年来,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广西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70余项。成果名称 | 成果等级 | 主要完成人 | 时间 |
---|---|---|---|
桂林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 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 牛秦洲 | 2007 |
基于信息家电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研制 | 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 程小辉 | 2007 |
四江流域重点污染治理技术及综合利用技术开发 | 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二等奖 | 刘康怀 | 2007 |
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研究 | 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陈余道 | 2007 |
发动机嵌入式智能控制器研制 | 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 程小辉 | 2012 |
基于磁性粒子及分子印迹膜的电化学传感器 |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 李建平 | 2012 |
计算机辅助机械产品智能变形设计系统 | 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 牛秦洲 | 2017 |
重磁电高精度正演和快速精细反演成像方法 | 广西自然科学三等奖 | 熊彬 | 2017 |
桂东中生代花岗岩体侵位机制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 | 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 冯佐海 | 2017 |
混凝土掺合料绿色制成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集成应用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 | 陈平 | 2019 |
典型构造域深部结构成像方法研究及各向异性分析 | 广西自然科学三等奖 | 张智 | 2020 |
隐伏花岗岩区内生金属矿床深部找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 付伟 | 2020 |
学术资源
图书资源
截至2024年7月,桂林理工大学图书馆有纸本藏书1203·78万册(含图书、期刊、学位论文);拥有电子资源970·2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57·12万册,电子期刊122·98万册,电子学位论文690·13万册,初步形成了以理工科为主,以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环境工程为特色,包括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数理应用、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人文社科、艺术、英语和日语等多学科的馆藏体系。订购了web of science(sci、ssci)、elsevier、ieee、wiley、springer、emerald、acs、asce、ebsco、中国知网总库(cnk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库、读秀中文学术搜索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等中外文大型数据库。
学术刊物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是由桂林理工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其宗旨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倡不同学术观点讨论、争鸣,促进学术交流,培养科技人才。学报主要刊登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材料科学、应用化学及化工、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并开辟了科技快报栏目。刊物以报道资源、环境、材料与土木工程的科研成果为特色。学报自2004年起连续7次(2004、2008、2011、2014、2017、2020、2023年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被确定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