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前身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于1956年建设的中药标本室、药圃及1996年建设的医馆。
2001年,整合为“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博物馆”,原址于广州市机场路1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三元里校区内。
2006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原“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物馆”基础上,正式成立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正处级单位)。馆址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三元里校区迁至大学城区博物馆大楼,建筑及展览面积大大增加。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场馆布局
综述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馆舍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附属室外药用植物园区面积达5·5万平方米。
基本陈列
…更多「场馆布局」介绍请查阅全文…
馆藏文物
综述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馆藏文物万余件,5931件文物收入国家文物数据库,中药标本2000多种、1万多瓶(份),室外药圃栽种中草药2200多种。
藏品来源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以收藏中医药文物、珍稀中药标本,突出岭南中医药文化为馆藏特色。馆藏医史文物主要来自广东籍著名医史专家宋大仁先生的毕生收藏捐赠其他人士捐赠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历年搜集积累;中药标本主要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历年收集采购和校友、社会各界捐赠。
…更多「馆藏文物」介绍请查阅全文…
文化活动
学术研究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有专业技术人员12名,其中研究员/教授1名,副研究员2名,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5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3人,学士学位1人。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以馆藏资料为依托,开展了多项中医药文化研究课题,近3年来承担省市及部委的科研课题9项(共47万研究经费),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参编、出版学术专著、从书8部。
…更多「文化活动」介绍请查阅全文…
所获荣誉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为中国首座中医药综合类国家二级博物馆,并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示范点、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分基地、广州市科普经典游推荐景点、广州滨海金游廊示范景区、广佛肇同城旅游一卡通观光站、广东省首批国民旅游休闲示范单位,2010年广州地区首届"最受市民欢迎的科普基地"、2009—2010年度"十佳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等30余项基地称号。
…更多「所获荣誉」介绍请查阅全文…
机构设置
单位性质:事业单位。
经费来源:经费主要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拨款;省、市政府及省、市科技厅(局)下拨的建设和科研经费;社会资助等。
机构设置:办公室、展品部、科普宣教部、学术部。
人员编制、组成:现有科普专职工作人员16名,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6人;拥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8人。
…更多「机构设置」介绍请查阅全文…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内。
交通指引
乘公交车大学城1、3线直达广中医站(大学城2线,86路直达广中医总站),或搭乘地铁4号线或7号线进入大学城,再转乘公交车到达广中医。自驾:南沙港快速路或官洲隧道大学城出口,至外环东路广州中医药大学。
…更多「参观信息」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