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重庆建市:1929年(民国十八年)重庆从四川省巴县分离,正式建市,编制为国民政府二级乙等省辖市。
1916年至1935年,重庆曾设四川省长行署、四川省长公署、四川督军公署、四川省政府。重庆则是当时四川省实际上的政治中心。
1937年10月29日,蒋介石在国防最高会议上作《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讲话,明确提出以四川为抗日大后方,迁都重庆,继续抗战。30日国民政府决议迁都重庆。
…更多「简介」介绍请查阅全文…
语言特点
重庆话隶属西南官话川黔片的分支片区,西南官话其内部“一致性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是最高的”。
重庆话虽与西南官话的其它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部分白读音和声调继承了明朝官话的特征。
狭义的重庆话,专指重庆人的“展言子儿”,即歇后语或陷语,于谐趣幽默里见智慧,为重庆方言的一大特殊现象。
重庆话以古代巴蜀方言(蜀语)为基础,并受全国通用语、历代移民、及周边地区方言影响,部分中古见系字不颚化(即仍旧保留唐宋声母[kʰ]),入声字弱化为喉塞音,这是比普通话存古的象征。
…更多「语言特点」介绍请查阅全文…
特征
重庆话的部分汉字读音比普通话更接近中古汉语,比如见系不颚化,保留歌韵等等。大多数重庆话读音和普通话不一样的字都是由于重庆话比普通话存古所致。
见系字和晓系字
古汉语中古见晓组的某些字,在普通话里已经读成了舌面音j[tɕ]、q[tɕʰ]、x[ɕ],但在重庆方言里仍然保留古音,读成舌根音g[k]、k[kʰ]、h[x]。
…更多「特征」介绍请查阅全文…
分区及内部差异
学术上的分区
重庆方言实际上属于西南官话川黔片。在重庆方言中,又分为三个大的方言片:灌赤片、黔北片、成渝片。其中,綦江、江津一线归属灌赤片,秀山归属黔北片,其余区县归属成渝片。
重庆方言的内部差异
1·主城片区:属于成渝片。本片区包括重庆的大部分区县。有重庆主城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璧山、铜梁、长寿、永川、合川、大足、荣昌、潼南、南川、武隆、涪陵、垫江、彭水、黔江、城口等。主城片区具有西南官话成渝片的主要语音特点。合川、潼南、荣昌等地“花、发不分”,把“飞机”念成“灰鸡”,“黄花”念成“房发”。
…更多「分区及内部差异」介绍请查阅全文…
方言普化
虽然重庆话在中国大城市中年轻人能熟练使用方言比例最大,但是由于推广普通话,重庆年轻一代发音受影响严重,特别是重庆市中心区域的多数年轻人所讲的重庆话已经与传统重庆话产生了在声调,音素,词汇上面的诸多差异。比如年轻一代口中“解jie[tɕiɛ]放碑”、“步行街jie[tɕiɛ]”中的“解”、“街”都不再发传统重庆音gai[kai](“解”字有文读jiǎi[tɕiai]),与老派相比产生了一定的错位。重庆市区周边各县、各区的语言近年来也明显受到影响,尤其是在校的学生,基本已不再使用老派重庆话。
…更多「方言普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方言词汇和俚语
地方方言成语
[黑趋妈恐] 形容光线很暗,没有光亮的地方,还微微含有那么一点恐惧的心情;
[正南齐北] 形容很正式的神情,不开玩笑的一种较认真的表情;
[惊疯豁扯] 形容一惊一乍的非正常的亢奋吃惊反应;
[干精火旺] 形容人精瘦却很有精神,易上火的脾气;
…更多「方言词汇和俚语」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