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重庆建市:1929年(民国十八年)重庆从四川省巴县分离,正式建市,编制为国民政府二级乙等省辖市。
1916年至1935年,重庆曾设四川省长行署、四川省长公署、四川督军公署、四川省政府。重庆则是当时四川省实际上的政治中心。
1937年10月29日,蒋介石在国防最高会议上作《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讲话,明确提出以四川为抗日大后方,迁都重庆,继续抗战。30日国民政府决议迁都重庆。
1940年9月6日,中国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川省人民,同仇敌忾,竭诚纾难,矢志不渝……兹特明定重庆为‘陪都’。”,
随着《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与《国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令》(参考)重庆在抗战期间成为中华民国陪都,大量移民入川,重庆方言融合各家方言之长,以风趣、幽默等特点赢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
★以下均为各区县划入重庆的时间
1953年:北碚市及所辖区建制撤销,改为重庆市第六区。1955年10月,改名为重庆市北碚区。
1959年:四川省行政调整,巴县、綦江2县原由江津领导,长寿县原由涪陵领导,现均划归重庆市领导(四川省人民委员会1959年3月5日报告)。
1977年:四川省行政调整,江津地区的江北县划归重庆市。(国务院1977年9月24日批准)。
1983年:四川省行政调整,撤销永川地区,将永川、江津、合川、璧山、荣昌、大足、铜梁、潼南八县划归重庆市管辖。(国务院1983年3月3日批准)。
1996年:四川省行政调整,将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委托重庆市政府代管。
1997年:(1)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四川省重庆市。(2)重庆直辖市辖原四川省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3)重庆直辖市设立后,由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对其管辖的行政区域的建置和划分作相应的调整。(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设立中央直辖市以来,重庆在中国甚至亚洲的地位日渐突出。重庆话也日益成为中国各地,亚洲各国,乃至世界各地和重庆有渊源的男女老幼喜闻乐讲的一种方言。
狭义的渝语是指通行于重庆(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巴南区、大渡口区、北碚区等)的方言,而区别于行政区划上重庆市的其他区、县方言。
另外在重庆全市范围内还存在万州话、丰都话、江津话等各具特色的区县方言,这里的重庆话是指在主城区通行的口音及词汇。
广义的重庆方言,包含了重庆市管辖范围内的所有西南官话方言。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