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言子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重庆言子特征

重庆言子

特征

重庆话的部分汉字读音比普通话更接近中古汉语,比如见系不颚化,保留歌韵等等。大多数重庆话读音和普通话不一样的字都是由于重庆话比普通话存古所致。

见系字和晓系字

古汉语中古见晓组的某些字,在普通话里已经读成了舌面音j[tɕ]、q[tɕʰ]、x[ɕ],但在重庆方言里仍然保留古音,读成舌根音g[k]、k[kʰ]、h[x]。

街(gāi 阴平)

解手(gǎi 上声)

介绍(gài 去声)

螃蟹(hǎi 上声)(部分地区读kǎi)

鞋子(hái 阳平)

几间(gān 阴平)

等下(hà 去声)

胯(kà)

吓人(hé[xɛ] 阳平)

咸味(hán 阳平)

牛角(gó 阳平)

巷子(hàng 去声)

项链(hàng 去声)

去(qì/qiè/kè/jì 去声)

叫(gào)花子

敲(kāo)门

睡觉(gào)觉(gao)

家(gā)婆

兮(hā,句尾语气词)

上述见系字,在今北京语音中实际上已经完全腭化了,即细音前的g[k]、k[kʰ]、h[x]已经完全读成j[tɕ]、q[tɕʰ]、x[ɕ]了。在重庆方言中,这部分字还保留舌根音的读法,但有些字实际上是两读,我们可以把这部分字视为文白异读。例如:在“等下”这个词组中,重庆方言一般读成白读音hà[xa˧˩˧],但在“下落”这个词组中,重庆方言一般读成文读音xià[ɕia˧˩˧]声母。再如在“解手”这个词中,重庆方言一般读成白读gǎi[kai˥˧],但在“解释”这个词组中,更多人读成文读音jiǎi[tɕiai˥˧]声母(新派为jiě[tɕiɛ˥˧])。

重唇音的保留

中古《广韵》的“帮滂并明”、“非敷奉微”8个声母在重庆方言中分化为“p pʰ f v”5个声母和零声母。下列这些字在北京语音中读为轻唇音f,但在重庆方言中却保留了重唇的读法,因而成为例外字。

甫[pʰu] 杜~

赴[pʰu] 前~后继

阜[pu] ~阳

伏[pʰu] ~下

讣[pʰu] ~告

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了著名的“古无轻唇音”之说,认为“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即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在上古时期皆应读为“帮滂并明”。按照此种理论,“由唐入宋,唇音才明确地分为轻唇、重唇两组”,上述例外字并不受重庆方言重唇、轻唇演化规律的制约,一律读为“帮滂并明”,只能解释为是唐宋以前的古音在现代重庆语音系统中的留存。

古今变化

古汉语的疑母字(声母为ng)在重庆话中洪音前保留,细音前变为疑母。这是比普通话存古的特征。

比如:

崖(ngái)脚、岩(nián)儿石、研(niān)究、业(nié)绩、严(ngán)丝严缝、砑(ngā)死、惊鸦(nga)子、怀孕(ruèn)

保留歌韵

重庆话仍然保留了古汉语的歌韵字韵母[ɔ]如:哥(gō)、歌(gō)、戈(gō)、角(gó)、河(hó)、何(hó)、个(gò)、贺(hò)、盒(hó)、合(hó)、和(hó)、禾(hó)、荷(hó)、科(kō)、可(kǒ)、课(kò)、壳(kó)、割(gó)、饿(ò)、鹅(ó)、峨(ó)。而普通话受北方阿尔泰语系的影响,促使韵母[ɔ]高化为[ē]。

灰韵皆韵

打雷(luéi)、贼(zuí)娃子、眼泪(luèi)、类(luèi)别、皆(gǎi/jiai)同、阶(gāi/jiāi)梯、戒(jiài)指、机械(jiài)

其他不规则变化

乘(sén)、撞(cuǎng)、像(qiàng)、敦(dēn)笃、贸(mòng)易、茂(mòng)盛、某(mǒng)个、坠(zuāi)倒

保留唐宋正音

眉(mí)毛、胁(xiá)孔

古今表达

重庆话的方言词汇大部分来自古汉语的表达法,是汉语嫡系的体现,而这些存古的表达法这是普通话中所没有的,很多在普通话中弃而不用汉字往往是重庆话的本字。

躂(dá)仆爬:[出自《玉篇·足部》:躂,他逹切,足跌也。]

譑(jiáo):强势霸道,善于狡辩。[出自《集韵·笑韵》:丘召切。譑,弄言。]

摭(cě)花、搣(miě)断、抈(yuē)断、摘(dǎi)下、推(cōu)、撮(cuó)、提(diā)、抖(tǒu)、捱(ngái,慢)、诖(hō,哄骗)、脏肸肸(xī)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