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公众号

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北京
公众号ID:gh_1e501ad322c8
公众号分类:教育
关于公众号:

“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北京语言大学,属于教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研究中国书法闳通文化视野推动国际传播。

开发/运营主体:北京语言大学

关于主体: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北京市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百科信息导航

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百科

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是中国书法研究学术机构,于2018年10月16日在北京语言大学成立。

意义

为进一步强化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播特色,发挥汉字书法在国际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国书法创作、研究、教学和国际传播一体化发展,北京语言大学联合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和教育部全国教育书画协会,整合国际传播力量,以协同创新模式构建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与交流平台。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将以“研究中国书法,闳通文化视野,推动国际传播”为宗旨,开展各类书法创作和研究的国际交流与传播活动。

公众号主体介绍北京语言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是由北京语言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北京语言大学(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唯一以“语言”命名、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主要使命的国际型大学,入选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素有“小联合国”之称。

北京语言大学成立于1962年,起初称为“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由北京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学院的相关部门合并而成。1964年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1972年北京语言学院重建。1996年,学校更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学校校名简化为“北京语言大学”。该大学旨在满足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和对出国前留学生培训外语的客观需求。随着时间发展,北京语言大学逐渐扩大规模,增加了新的学院和专业,例如语言文学系和对外汉语教学专业。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330288·7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27441·83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71150·46万元;设有27个教学单位,学校教职工1674人,其中专任教师780人,科研人员146人;学生人数9866人,本科在校生5945人(其中中国本科生4938人,国际学生本科生1007人)。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开设本科专业51个;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国际中文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

历史沿革

初生萌芽

1950年7月,清华大学开始筹备“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第一学年共招东欧留学生23人。1952年,中国进行高等院校调整时,“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调入北京大学改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同年3月,北京俄文专修学校成立留苏预备部,定名为“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第二部”。1955年“俄专二部”改名为“留苏预备部”。随着派往国家数量的增加,培训语种由单一语种发展为多语种,1960年底,“留苏预备部”改名为"出国人员培训部",简称"出国部"。从1950年到1960年,中国共招收6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2844名,这些留学生一般首先在北大中国语文专修班学习汉语,然后再分到各有关院校学习专业。

60年代初,中国和非洲地区相互交流活动广泛展开,根据周恩来总理关于"非洲地区要求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我们应该接受安排,并应专设机构"的批示精神,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非洲留学生办公室”设立,1961年7月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除有小部分教师暂时留守外,其余调进北京外国语学院,与非洲“留学生办公室”合并,改名为“外国留学生办公室”。1962年6月创办北京语言大学,当时校名为"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由当时的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和“留苏预备部”三个单位组建而成。

规模扩大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设有27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51个,学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九个学科门类。

北京语言大学院系设置
学部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部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北京语言大学英语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应用外语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体育教学部-
-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康复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
北京语言大学心理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培训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院
参考文献:(截至2024年5月8日)

北京语言大学专业设置一览
专业名称所属学科门类
汉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法语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日语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国际教育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阿拉伯语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西班牙语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朝鲜语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计算机类
金融学经济学,金融学类
德语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绘画艺术学,美术学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会计学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
国际政治法学,政治学类
翻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新闻学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数字媒体技术工学,计算机类
意大利语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葡萄牙语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法学,政治学类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俄语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财务管理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特殊教育教育学,教育学类
音乐学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书法学艺术学,美术学类
土耳其语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印度尼西亚语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罗马尼亚语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语言学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商务英语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网络与新媒体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心理学理学,心理学类
经济学经济学,经济学类
波斯语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人工智能工学,电子信息类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法学,政治学类
传播学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健康服务与管理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参考文献:(截至2020年7月8日)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国际中文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另有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0个,中国语言文学与区域国别学2个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
北京语言大学学科建设
类别名称
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智能与技术、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心理语言学、语言资源学、语言认知科学、英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别和区域研究、翻译学、语言与人脑科学、国际传播翻译、国际语言服务
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中国史、应用经济学、艺术学理论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新闻与传播、应用心理、国际商务、图书情报等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硕士专业学位领域金融、国际商务、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会计、图书情报、艺术
北京市高精尖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国别区域学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截至2022年7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教职工1674人,其中专任教师780人,科研人员146人。
北京语言大学师资力量(部分)
类别名单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段鹏、曹志耘、崔希亮、华学诚、罗林、李洲良、施春宏、涂龙德、王宁、周小兵、张博、戚德祥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段鹏、于小植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段鹏、曹志耘、韩经太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崔希亮、曹文、郭鹏、高立群、黄晓东、帅志嵩、施春宏、司富珍、吴应辉、王佶旻、吴平、荀恩东、张华
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刘贵龙
全国优秀教师韩经太
省级教学名师巩少伟
截至2024年7月

教学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拥有23个省部级以上研究中心(基地),包括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1个教育部联合研究院。
科研平台(部分)
名称类别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
北京语言大学阿拉伯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重点培育基地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国家语委语言资源监测的重要基地
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中心国家语委研制和修订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阵地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国家语委实施语言资源保护国家工程的专业机构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汉语国际推广研究基地
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文化部投入建设的中外文化互译合作平台
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中国民族语文应用研究中心国家民委支持建立的民族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机构
中医药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基地依托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立的特色基地
光明文学遗产研究院与《光明日报》联合共建的研究机构
截至2022年7月

研究成果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名

学校中文校名以1974年毛泽东主席题写的“北京语言学院”为基础集字而成。

校徽

北京语言大学校徽突出其国际化特色。校徽以地球为背景,中间为盾型;盾型内是两个绿色字母“y”,代表“语言”两字。整个设计寓意深刻;北语素有“小联合国”的称号,地球正是北语国际化的象征,绿色则赋予了语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北京语言大学现任领导(截至2025年5月)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倪海东
校长、党委副书记段鹏
党委副书记魏晖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罗建晖
副校长张宝钧、黄益方、聂丹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北京语言大学历任领导(截至2025年5月)
职务姓名任职时间
党委书记兼院长王亦山1962年——1974年
党委书记兼院长苏林1974年——1979年
党委书记兼院长温建平1979年——1983年
党委书记唐腾义1983年——1987年
院长吕必松1983年——1989年
党委书记屈忠1987年——1991年
校长杨庆华1989年——1999年
党委书记吴林祥1991年——1995年
党委书记张晋峰1995年——1997年
校长曲德林1999年——2005年
党委书记王路江1999年——2012年
校长崔希亮2005年——2017年
党委书记李宇明2012年——2017年
校长刘利2017年——2023年
参考文献:

校园环境

万国墙

万国墙是北京语言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墙高8米,长15米,它的顶部覆盖着绿色琉璃瓦,檐瓦下镶嵌一圈汉白玉,墙体以圆弧形立身展姿,刻意表现邃密深远,包容万千的效果。万国墙墙面镶嵌着200块统一规格的汉白玉石块,上面镌刻着162个国家和地区的名字,大到美国、俄罗斯,小到斐济、卢旺达。这162个国家和地区,一共向北语派遣了6万多名留学生。汉白玉质地洁白细腻,气质高雅,给人以纯洁善美之感,隐喻和平和友谊是至高无上的。

梧桐大道

梧桐大道是贯穿北京语言大学东西方向的主道,每年新生报到、世界文化节开幕以及重要来宾到访北语时,梧桐大道就会飘扬着颜色各异的万国旗。

梧桐会堂

校友情况

北京语言大学校友情况
姓名简介
杨舒杨舒出生于1974年,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2022年9月就任第14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温哥华总领事。
李津津2022年9月8日,李津津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加蓬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伊戈尔·莫尔古洛夫2022年9月13日,校友莫尔古洛夫被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任命为俄罗斯驻华大使。
穆拉图·特肖梅·沃图埃塞俄比亚前总统
卡里姆·马西莫夫哈萨克斯坦政府总理
埃里克·康奈尔诺贝尔奖获得者
傅晓田本科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及北京大学经济学双学位专业。2009年,正式加入凤凰卫视,驻英国伦敦记者站,任首席记者及站长。
注:排名不分先后,仅列举部分

所获荣誉

北京语言大学所获部分荣誉
时间荣誉
2018年10月《中国高校媒体影响力榜单》发布,北京语言大学排名第六
2020年11月全国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2022年4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