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北京语言大学学术研究

北京语言大学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拥有23个省部级以上研究中心(基地),包括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1个教育部联合研究院。
科研平台(部分)
名称类别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
北京语言大学阿拉伯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重点培育基地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国家语委语言资源监测的重要基地
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中心国家语委研制和修订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阵地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国家语委实施语言资源保护国家工程的专业机构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汉语国际推广研究基地
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文化部投入建设的中外文化互译合作平台
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中国民族语文应用研究中心国家民委支持建立的民族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机构
中医药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基地依托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立的特色基地
光明文学遗产研究院与《光明日报》联合共建的研究机构
截至2022年7月

研究成果

2013年度,该校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总计789名,共发表论文441篇(其中国内学术刊物395篇,国外学术刊物27篇,港澳台刊物14篇,译文5篇),出版著作86部(其中专著37部,编著或教材37部,古籍整理1部,译著11部),提交被采纳研究与咨询报告15篇,获得1项新的发明专利。新立项的科研项目总计177项(其中纵向项目54项,横向项目24项,校级项目99项)。

2006年至2014年1月,该校共批准校级项目400余项,投入经费1475·46万元。经过校级项目的"孵化",共有254项课题获得上级部门项目支持,批准经费3780·55万元。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4531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9项,其中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3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成果(部分)
时间名称作品名称
2013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汉语方言地图集
2013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朝鲜汉字音的层次和来历
2013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汉语体貌研究的类型学视野
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科研项目“印太战略”背景下美欧介入南海问题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2年早市与晚集:中国参与式预算的比较研究
2022年欧美国家青年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和参与政治的情况分析
2022年校级重大项目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202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世界文字资源库建设与研究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10月,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有纸质图书总量90万册左右,古籍8万册左右,期刊合订本6万册左右,中文期刊4231种,外文期刊905种。

学术期刊

《语言教学与研究》

该刊创于1979年,为双月刊。主要发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汉语研究、语言与文化研究、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研究等方面的成果。

《世界汉语教学》

该刊创于1987年,为季刊。以反映和推动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的健康发展为基本宗旨。主要栏目为汉语语法研究、汉语习得研究、汉语教学研究。

《中国文化研究》

该刊创于1993年,为季刊。以中国传统文史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发以下领域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中国传统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民俗学、艺术、审美文化以及文化地理、文化传播、中外文化交流、国际汉学研究等,旨在弘扬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栏目为文学史研究、史学研究、思想史研究、审美文化研究、地域文化研究、民俗研究、汉学研究、典籍翻译与传播、中外文化交流、学术争鸣、学术考辨等。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该刊创于2014年,为季刊。刊发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方法,介绍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成果与成功经验,反映对外汉语教学新理念、新进展,促进汉语的海外传播与推广。主要栏目有本期话题、学科专论、教学研究、基于教学的汉语研究、教材研究、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海外汉语教学研究、教师发展研究、汉语测试研究、汉语教学史研究、教学成果交流、学位论文精华、教学偶得等。

《汉学研究》

该刊创于1995年,原为年刊,自2014年起改为半年刊。《汉学研究》是国内较早关注汉学研究的学者的重要学术阵地,发行国内外,且已经成为中国和国际上汉学研究界的学术重镇。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