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其前身是创建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图书馆,第一任馆长由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袁复礼兼任。同年11月增设师范学院并建立图书馆,抗日战争胜利后,三校复员北迁,师范学院留滇独立设置,改称国立昆明师范学院,图书馆随之易名,改称国立昆明师范图书馆。1984年4月,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易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并沿用至今,1998年7月,学校与云南教育学院、云南体育进修学院合并重组云南师范大学,并在一二一校区、学府路校区和龙泉路校区分别设立图书馆。2012年随着学校的进一步整合,学府校区、龙泉校区成功对外置换,两校区的图书馆随之消失,藏书也随之被搬迁到呈贡校区图书馆内。图书馆由呈贡主校区图书馆和一二一联大校区图书馆组成。
1949年前仅有一座500多平方米的土木结构的简陋馆舍;
1954年建造了一座面积为2086平方米砖木结构的馆舍;
1982年7400多平方米的校本部图书馆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
学府路校区图书馆于1992年投入使用,建筑面积约6100平方米;
龙泉路校区图书馆即伍谢瑞芝图书馆,是一座现代化图书馆,由香港爱国企业家伍达观先生捐资修建,以其母亲的名字命名,于2001年9月10日落成,面积约7200平方米。
2007年12月随着学校的发展、呈贡新校区落成、学校逐步搬迁的实施,呈贡校区图书馆启用。呈贡校书图文信息中心有6·89万平方米,其中图书馆现使用面积5·4万平方米。一二一校区图书馆有0·76万平米。图书馆有阅览座位6000余个,集藏、借、阅、咨、网络通讯、学术交流于一体,是国内高校中面积较大的图书馆之一。
2020年10月,入选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