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上海中医学院时期
1956年1月,卫生部在《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五七年全国卫生工作规划要点》中提出,“从五六年开始,建立四所中医学院”。3月,卫生部与教育部共同制定了四所中医学院组建方案和教学计划。5月2日,在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成立了筹建上海中医学院筹备组。5月21日,租赁北苏州路河滨大楼部分建筑,暂作临时校舍;筹备组迁入办公。8月6日,国务院批准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分别成立四所中医学院。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有15个教学机构,有9家附属医院,有16个本科专业。学院 | 本科专业 |
---|---|
中医学院 | 中医学(屠呦呦班)、中医学(5+3一体化)、中医学(五年制) |
中西医结合学院 | 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5+3一体化汇聚创新班) |
针灸推拿学院 | 中医学(5+3一体化针灸推拿英语方向)、针灸推拿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医信息与工程方向)、智能医学工程 |
中药学院 | 中药学(创新班)、中药学、药学(中外合作办学) |
康复医学院 | 康复治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 |
公共健康学院 | 预防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方向) |
护理学院 | 护理学 |
临床医学院 | —— |
国际教育学院 | 汉语言(中医药方向四年制留学生)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科技人文研究院 | —— |
交叉科学研究院 | —— |
创新中药研究院 | —— |
体育部 | —— |
外语教学中心 | —— |
统计时间2024年6月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3个一级学科及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及7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在中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学科均取得a+的成绩。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8个,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4个。中医学、中药学两个学科连续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名单并进入培优建设行列。在教育部第四、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学科成效显著,学科整体实力位列中医院校前列。类别 | 信息 |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
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 | 中医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史、医学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护理学 |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药剂学、生药学、药理学 |
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 | 中医、中药、护理、翻译、公共卫生、生物与医药 |
博士后流动站 | 中药生物工程、中药标准化、中西医结合学科 |
国家重点学科 | 中医外科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及中医骨伤科学 |
国家重点学科(培育) | 中医医史文献学、针灸推拿学 |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 中医学、中药学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 | 中药资源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肝胆病学、推拿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肿瘤病学、中医肛肠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儿科学、中医急诊学、针灸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化学生物学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 各家学说、中医诊断学、中医工程、植物资源学、中医肝病、中医传染病、中医肾病、中医外科肛肠病、中医肿瘤、中医骨伤、针灸学、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 |
统计时间2024年6月,资料不全,仅列出部分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教职员工1300余人,有3名两院院士,3名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73名上海市名中医,700多名高级专家和教授。类别 | 名单 |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陈凯先、林国强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胡之璧 |
国医大师 | 刘嘉湘、施杞、严世芸 |
全国名中医 | 严世芸、蔡淦、石印玉 |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 刘平、房敏、吴焕淦、王拥军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严世芸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刘平、王峥涛、王拥军、房敏、吕爱平、贾立军 |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杨莉、季莉莉、梁倩倩、葛广波、尹磊淼、王炎、丁丽丽、余卓、栾鑫、徐汉辰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者 | 刘平、王拥军、胡义扬、季光、房敏、高月求、刘慧荣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 刘成海、詹红生、王拥军、季光、冯年平、王顺春、张彤、吴弢、季莉莉、杨莉、林晓、刘慧荣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王拥军(“骨健康服务”教师团队)、房敏(中医推拿教师团队) |
参考资料:(截至时间2024年6月) |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有国家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5个;有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17门、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与示范课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7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学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类别 | 信息 |
---|---|
国家级一流专业 |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药学、康复作业治疗 |
省级一流专业 | 生物医学工程、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康复物理治疗学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中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 《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5+3”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中小学的创新与实践中小学的创新与实践》《新时代中医药本科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实践》《“传承与发展并重、特色与引领并举”一我国推章学教育体系的创立与改革实践》《入耳入脑入心、同向同行同频:以思政课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以标准引领全球中医药教育一一中医药教育标准的创建与实践》《“文化引领、追求卓越”——关等完校教师发展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守正创新、面向未来的新时代高质量中医人才培养改革实践》《“厚德惟新、融贯协同”的中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方式的建构与实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继承与创新并重”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实验中医学》课程建设》《中医解剖学新学科创建与发展》 |
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 | 杏林探宝——认知中药、中国功夫与经络中医骨伤科学、中国功夫与经络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医籍选读、中药新药研究虚拟综合性实验、针刺手法3dvr虚拟仿直综合实训、中药药用植物解剖与检索虚拟仿真实验、中医骨伤科学、中药学、中医诊断学、推拿功法学、中医外科学、医古文、针灸治疗学、中药分析、中医妇科学 |
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与示范课 | 正常人体解剖学、中医护理学 |
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 | 针灸学、实验中医学、医古文、中医外科学、内经选读、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 |
参考资料(截至时间2023年10月) |
合作交流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拥有14个省部级重大科研平台。类别 | 名称 |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科学技术部 | 经方与现代中药融合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 |
国家教育部 | “气血理论”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中药标准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筋骨理论与治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医智能康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中医药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服务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药物安全评价中心(glp实验室)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龙华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曙光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脊柱退变肾骨相关重点研究室中医医疗服务评估重点研究室针灸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中药新资源与品质评价重点研究室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与应用重点研究室慢性肝病虚损重点研究室中医传染病学重点研究室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6月) |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在“十四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68项,立项总数均位于行业前列,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226项,其中省部级和国家级学会科研成果奖110项。近三年来,共有8项科技成果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十大学术进展。上海中医药大学于2000年至2020年间累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6项。上海中医药大学获得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25项,直接经费资助总额为5705万元,其中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69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4项,立项资助数连续十年位列全国中医类院校首位。奖项 | 项目 |
---|---|
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扶正化瘀法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基础研究 |
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黄芪活性产物代谢调控的基因工程关键技术研究 |
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中药质量控制综合评价技术创新及其应用 |
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益气化瘀法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
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灸法治疗肠腑病症的技术与临床应用 |
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补肾益精法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机制和推广应用 |
馆藏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精神文化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管理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曹锡康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季光 |
党委副书记 | 沈辉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周斌 |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 孟煜 |
副校长 | 王拥军、舒静、王璐、钟力炜 |
党委常委 | 曹锡康、季光、沈辉、周斌、孟煜、王拥军、舒静、王璐、陶思亮、周宁慧 |
参考资料: |
校园环境
图书馆
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占地面积逾170平方米。其中收藏古籍36663册件,包括特藏善本1110部6196册。藏书主要为与中医药有关的元、明、清各时代的刻本、抄本,包括同时期内日本、朝鲜的各类版本,及民国时期中医药书籍和各中医院校的教材。馆内还有民国时期出版的中医期刊109种,各类文史哲线装书、善本书也有一定的收藏。2009年6月被评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上海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博物馆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友情况
上海中医学院校友会于1986年9月20日宣布成立,由解放前私立上海中医学院(前身为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和1956年建立的上海中医学院的校友会联合组成校友会总会,于1993年12月随大学更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友会。1996年,时值学校四十周年华诞之际,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友会经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认证注册。
姓名 | 信息 |
---|---|
顾海鸥 |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朱卫丰 | 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
葛琳仪 | 国家级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
杨晓渡 |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院长,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名誉主席 |
何清湖 | 湖南医药学院院长,湖南省政协常委 |
玄振玉 | 上海玉森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州玉森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兼总经理 |
所获荣誉
日期 | 荣誉名称 |
---|---|
2007年 | 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
2015年4月 | 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
2015年12月 | 成为“创建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合作联盟”(2018年更名为“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创始成员 |
2017年9月 | 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
2020年7月 | “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80位 |
2020年11月 | 入选“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名单 |
2021年3月 | 获“上海高校‘十三五’安全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
2022年2月 | 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
2022年2月 | 入围第二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名单 |
2023年12月 | 被推选为全国中医药数字化教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