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肺癌防治公众号

湖南肺癌防治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湖南
公众号ID:hnfafz
公众号分类:医疗
关于公众号:

“湖南肺癌防治”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属于医疗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湖南肺癌防治公众平台,旨在传递肺癌诊治新知识、领域进展,分享权威指南、精彩课件,病例分享,会议通知以及湖南肺癌专家、团队介绍等。

开发/运营主体: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关于主体: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是中国湖南省长沙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湖南肺癌防治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湖南肺癌防治是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始建于1906年,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管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南大学的附属医院。现任院长为雷光华。

1906年,爱德华?胡美受雅礼协会委派来到中国,在长沙创建了湘雅医院的前身——雅礼医院。1914年,湘雅医学院正式创立,湘雅医院外科医生颜福庆任首任校长。1915年2月,雅礼医院随之更名为湘雅医院。1937年,张孝骞接任湘雅医学院院长一职。1938年8月,湘雅医学院赴贵阳办学,但湘雅医院留湘。1946年,湘雅医学教育系统回返长沙。1951年12月,湘雅医学院全面接管湘雅医院。1953年-1987年,湘雅医院三改其名谋求发展。2001年,医院正式更名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4月,湘雅医院新医疗大楼自正式启用。2015年,该院在中国首创并提出“全病程管理”;2024年,湘雅医院自主研发的双向转诊系统上线。截至2025年4月,湘雅医院医联体有16家协作指导医院覆盖11个省区,70家双向转诊定点指导医院覆盖省内14个市州。

截至2025年4月,湘雅医院有编制床位3500张,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开设临床医疗医技科室和亚专科111个,护理单元103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5个。共有专业技术人员5428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171人,医师中有博士学位人员达88·6%。博士生导师200名,硕士生导师567名。

历史沿革

设立背景

19世纪末,实验医学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兴起与传播。1901年,耶鲁大学部分毕业校友发起组织雅礼协会(yale-china association),目的是到中国办医院和办学校,并将其列为中国-耶鲁工程(theyale-in-chinaassociation)。1903年初雅礼协会派人到中国经过反复考察调研,最后根据湖南地理位置系华中腹地,可以影响全国而确定选址其省会长沙兴医办学,邀请当时正在印度孟买行医的美国医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毕业的爱德华·胡美(edward h·hume)博士来华。

设立雅礼医院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管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教育部直属“双一流”高校中南大学的附属医院,是中我国重要的临床诊疗、医学教育和科技创新中心。截至2025年4月,湘雅医院共有编制床位3500张;其中,湘雅医院新医疗大楼集门诊、医疗、医技于一体,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由裙楼和5座塔楼组成,开放床位数近3000张。2024年,湘雅医院门急诊服务病友347万人次,出院16·7万人次,大中型手术8·5万台次。

科室设置

截至2025年4月,湘雅医院共设置临床医疗医技科室和亚专科111个,护理单元103个。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老年病学、皮肤科、病理科、重症医学、健康管理、运动医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药学、烧伤外科和风湿免疫等专科的诊疗水平和业界影响力位居中国前列。
类别科室
临床科室心血管内科、肾病内科、风湿免疫科、消化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心脏大血管外科、胸外科、脊柱外科、烧伤重建外科、整形美容外科、器官移植中心、运动医学科、妇产科、儿科、感染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脑外伤专科、伽玛刀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口腔医学中心、血液科、皮肤科、老年病科、肿瘤科、中西医结合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康复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心理卫生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高压氧科、国家卫计委肝胆肠研究中心、全科医学科、国际医疗部、妇科、产科、生殖医学中心
医技科室健康管理中心、核医学科(pet中心)、放射科、超声影像科、营养科、检验科、药学部、输血科、病理科
医疗中心和多学科协作团队临床药理研究所、湖南省关节外科诊疗中心、湖南省脑血管病防治中心、湖南省病毒性肝炎防治中心、湖南省皮肤病诊疗中心、湖南省消化内镜诊疗中心、放射介入中心、伽玛刀治疗中心、心血管病康复中心、中华造血干细胞采集和移植中心、湘雅医院整形美容中心、糖尿病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心、宝宝俱乐部、血液透析中心、肝炎治疗中心、湘雅血管外科中心、湘雅医院临床心理中心、睡眠中心、湘雅医院产前诊断中心、湘雅验光配镜中心、眼科激光中心、远程医学中心、湖南省哮喘中心、湘雅生殖医学中心、省质控中心、唇颚裂治疗中心、湘雅人工耳蜗植入及言语康复中心、湘雅医院肝癌研究室、湘雅脊柱外科中心、湘雅医院伤口及疤痕治疗协作中心、湘雅医院中美皮肤病病理诊断中心、湘雅医院皮肤激光中心、湖南省颅底外科与神经肿瘤中心、湖南省乳腺癌临床研究中心
参考资料:更新截至2025年6月

医疗团队

重点专科

截至2025年6月,湘雅医院共有2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重点专科简介
骨科骨科创建于1952年,是中国首批成立的西医骨科之一,有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手显微外科、骨病专科、足踝外科6个亚专科及1个小儿骨科专业组,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应急救援为一体的国家区域骨科医疗中心。骨科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青”1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名、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3名、中南大学湘雅名医7名;有专科医生76名,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35名;90%以上人员具有博士学位、46名医生具有一年以上的欧美留学经历开设病房7个、开放病床324张(包括分部病房2个、病床98张),每年接诊门诊患者已达18万余人次、开展疑难复杂手术8000余台
重症医学科 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90年。2020-202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9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发表sci论文百余篇。2020年复旦排行榜重症医学专科综合排名位列第8位,科研标化值排名第2。该科共设床位45张(另筹建床位29张),医生24人,均为博士学历,其中博士/博士后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高级职称13人;护士93人,硕士学位18人,中级及以上职称52人;临床医技人员3人。年均收治重症患者2500余例,治愈成功率达90%以上。主要为各类重症颅脑损伤、重症感染(包括脓毒症、重症肺炎等)、重症胰腺炎、重症孕产妇、多发伤、内分泌危象以及各种原因所致休克、呼吸衰竭、ards、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等急危重症患者。
病理学病理科是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医学形态学国家级教学团队,是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会常务委员、湖南省病理学会主任委员、湖南省临床病理质控中心主任委员、湖南病理诊断联盟主席等的挂靠单位。2018年《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位列全国第11位,2019-2020年湘雅医院学科分层建设评估全院第9(共计46个学科参与评估)。病理科形成以淋巴造血、呼吸、骨软组织、神经、肾病及超微病理为特色的十余个亚专科,年承担病理诊断10万余例、超微病理诊断2000余例、疑难病理会诊6000余例。分子病理中心开展检测项目80余项,年检测9000余例(其中高通量测序1000余例)。远程会诊与专科联盟、医联体已辐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余家医院,年远程疑难病理会诊1·5万余例,远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近4千例
麻醉科麻醉学科成立于1956年,1988年建立麻醉学系,是国家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培养点及国家临床麻醉重点专科。在科研方面麻醉学科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卫健委、湖南省等科研项目10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十余项;多次获得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疗新技术一二等奖该科拥有教授17人,副教授22人,主治医生48人,初级18人,护士29人,共有医护人员134人,博导 7 人,硕导21人,获博士、硕士学位人员比例达95%以上。 已形成了临床麻醉麻醉恢复室慢性疼痛诊疗日间手术麻醉与舒适医疗、麻醉学研究室等综合布局。开设临床麻醉、麻醉后恢复室、麻醉门诊、疼痛门诊和疼痛病房。有70余间高标准的手术间及全国最大的麻醉后监护室;每年抢救危急重症5千余例,完成各类中大型手术麻醉10万余台,能常规开展所有类型的手术和麻醉;每年完成无痛诊疗、介入治疗麻醉、分娩镇痛等6万余例
心血管内科1947年成立心血管病专科,2011年批准为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是中南地区的心血管疑难疾病诊治中心,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位于全国同行前列。2020-2025年,引进开展及自主开展包括marshall韧带酒精消融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射频消融/酒精消融术、心律失常的冷冻射频消融术、肾交感神经节射频消融术、三维引导下的无射线起搏器置入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和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等多项国内顶尖新技术·该科共有医、技、护人员16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高级职称31名,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具博士学位46人,归国留学人员28人。全科有3个病房和1个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ccu)。年门诊量11万余人次,开设专病门诊9个,联合门诊3个。年住院八千余人次,住院患者外省比例为7%左右,门诊病人来源覆盖了江西、贵州、广西、湖北等10多省市自治区。平均住院日6天。心脏介入手术突破七千台/年。
血液科血液科创建于1963年,奠基人为中国著名内科学家齐镇垣教授(全国首批国家一级教授)和李学渊教授,是中国第一批独立建制和发展的血液专科之一。血液科是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学校和医院重点学科;2003年慢性髓系白血病诊疗中心成为全球gipap项目中国八家中心之一;2009年湖南省第一个血友病诊疗中心挂牌,血液科成为湖南省唯一的血液病定点医疗机构;2011年获评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美国cmb项目等各级课题百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30余项、专利10余项截至2022年6月,该科拥有3个专科病房、8个专病门诊、1所血液临床实验室,编制床位111张(含30张移植层流病床)。编制内医师31人、护士61人、专职技术人员24人,合同制检验师17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
神经外科神经外科创建于1953年,2011年获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已经形成了颅底脑干肿瘤、脑血管病、颅脑创伤、功能神经外科、儿童神经外科、神经肿瘤综合治疗、脊柱脊髓神经外科以及伽马刀治疗中心等8个特色鲜明、种类齐全、优势明显的亚专业学科和研究方向。2022-202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9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if>7)7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参编临床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12项。该科有6个病区,开放床位260张(包括神经外科icu床位20张)。每年门诊量约64000人次,年收治住院患者8000余例,年完成各类显微手术近7000台次。2019年复旦大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全国第8,科研学术榜全国第3。共有医师84人,其中正教授16人,副教授20人,主治医师37人,70人有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8人。
耳鼻咽喉科耳鼻咽喉科是为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拥有湖南省耳鼻咽喉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咽喉嗓音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两个研究中心。下设耳科学、鼻-颅底外科学、咽喉嗓音科学和头颈外科学等四个亚专科。主导制定了中国第一个鼻咽癌tnm分期标准,获得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三等奖和多个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该科开设病床110张,年门急诊量达15万,年手术量5000-6000台次。
口腔(口腔颌面外科专业)湘雅医院牙科门诊成立于1934年。口腔医学中心已全方位开展了口腔医学专业的所有临床诊疗工作,并在口腔黏膜病、口腔肿瘤的诊治、牙体牙髓病治疗和修复、口腔正畸和口腔种植等方面独具特色和特长。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卫生厅和省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在颅颌面肿瘤所致畸形临床外科治疗、唇腭裂、无牙颌牙槽嵴萎缩和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等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成绩。该科有工作人员70人,其中正高(主任医师)9人,副高(副主任医师)11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7名。本科学历以上人员27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23名,具有欧美留学经历12人,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梯队。9人被聘为20余种专业期刊杂志副主编或编委,18人在中华医学会或中华口腔医学会及其专业委员会任学术职务
呼吸内科呼吸内科成立于1978年,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是全国进修医师及呼吸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全国呼吸内镜(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医师培训基地,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卫生部西部人才培训基地、国家呼吸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全科已与中华呼吸学会对接成立了由1至2名学术带头人组成的9个亚专业学组,3个学组群,即胸部肿瘤与介入呼吸病学组群(2个学组)、危重症与呼吸治疗学组群(包括呼吸危重症与呼吸治疗、感染、睡眠呼吸疾病3个学组)、慢性呼吸疾病学组群(包括间质性肺疾病、哮喘、慢阻肺、肺血管疾病等4个学组)呼吸内科有教授7名、副教授9名。下设普通呼吸病房2个、特需呼吸病房1个、呼吸病重症监护病房、支气管镜室、胸腔镜室、肺功能室、睡眠呼吸监测室、呼吸治疗室和呼吸研究室。开设呼吸病特需专家门诊、专家门诊、呼吸病普通门诊、专病门诊(肺癌、哮喘与咳嗽、鼾症、慢阻肺、间质性肺病及戒烟
神经内科神经内科创建于1934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神经病学学科之一。2012年被评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8年获国家疑难病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脑血管病),2019年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神经内科试点输出单位。2018年复旦大学专科声誉和专科综合排行榜中,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分别位居全国第7和第6;形成了脑血管病、癫痫与颅内感染(包括癫痫专业组、颅内感染专业组、睡眠障碍专业组等)、神经遗传与变性疾病(包括认知障碍专业组、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专业组、神经遗传病专业组、运动神经元病专业组等)、神经免疫与肌病(包括神经免疫专业组、肌肉病专业组、周围神经病专业组等)、神经重症、老年神经内科等6个亚专科。该科共有床位223张(含神内icu重症床位15张),拥有一支技术精湛、医德高尚、治学严谨、护理精良的医护队伍,现有医护人员218人,其中高级职称34人,中级职称52人,初级职称8人,护士124人,拥有硕导33人,其中博导17人
肾病内科肾病内科成立于1983年;2009年,成立中南大学肾脏病与血液净化研究所,2012年获得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是湖南省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会长单位、首批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2018年获批成立国家科技部国际医学代谢组学合作研究中心。该科共有医护技工作人员100余人,其中,医师30人,湘雅名医1人,中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标兵1人,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医学学科骨干人才计划1人、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1人。年门诊量1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3300余人次,年血液透析4·5万余台,crrt治疗时长达11000小时/年,救治危重症病人覆盖全院20多个学科
普通外科普通外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已经发展成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普通外科中心。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十二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复旦学科排名全国第15(2020年度)拥有肝脏外科、胆道外科、胰腺外科、胃肠外科、肛门结直肠外科、血管外科、乳腺外科、甲状腺外科、小儿外科、基本外科、老年外科共11个亚专科。获得省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教学成果奖励11项。年发表sci论文40余篇。该科床位总计485张,医师共计115人,博士学位占比95%以上,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主任医师29人,副主任医师28人。年门急诊量近25万人次,年出院人数2·5万以上,年手术量1万余台次
泌尿外科泌尿外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已经发展成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泌尿外科中心。设置泌尿生殖系肿瘤、结石、尿控、普泌、小儿、男科等亚专业组。为中华医学会副主委单位;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湖南省唯一入选单位)。全科微创手术比例高达90%以上。在机器人辅助或3d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腹腔镜肾段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腹腔镜中央型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腹腔镜全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保留性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等高水平微创手术方面形成了特色该科有在职医生4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人,主任医师 7人,副主任医师 12人,副研究员5人博士导师7人,硕士导师7名。
烧伤外科烧伤重建外科(原烧伤整形外科)成立于1959年。1978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烧伤研究室;1980年建立湖南省皮库,同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 2000年批准为烧伤整形外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有两个病房护理单元、伤口治疗中心以及疤痕治疗中心,病房床位共85张,并设有烧伤重症监护层流病室。科室拥有医师队伍16人、护理队伍46人。医师队伍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9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具有硕士学位。
皮肤科皮肤科始建于1953年,创建了临床、教学、科研、转化一体化的皮肤健康生态圈。已形成了皮肤肿瘤、损容性皮肤病与皮肤衰老、免疫相关皮肤疾病、疑难重症皮肤病等四大临床特色和科研方向。在皮肤肿瘤方向,组建了由皮肤科牵头的黑素瘤mdt团队,并成立了湘雅皮肤黑素瘤国际联盟, 推行规范化诊疗及特色诊疗技术。在损容性皮肤病与皮肤衰老方向,开展了多种特色激光及药物治疗玫瑰痤疮等,牵头制定玫瑰痤疮诊疗指南。免疫相关皮肤疾病方向,在全国首批开展干细胞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并在中国领先推行多学科联合的银屑病综合治疗体系。2020年-2025年,主编国家十三五规范化教材2本,获得国家级项目48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该科有医师29人(具有博士学位25人),专职科研人员4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 15人
肿瘤科肿瘤科起源于1920年,1985年正式成立肿瘤放疗科,2004年成立肿瘤化疗科,共同组建成了肿瘤科,构建了临床、教学、科研和转化一体的肿瘤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湖南省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点、国家肿瘤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湖南省首批gcp挂牌临床试验基地。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肿瘤学位列全国第10名,在全国综合医院中位列第5名;获得国家级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43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共10项,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下设有肿瘤放疗亚专科、肿瘤化疗亚专科、门诊放化疗中心、放射治疗中心、海扶刀治疗中心、肿瘤学研究室和胰腺疾病放射治疗研究室。科室有医师45人、技术人员40人,护士82人,专职科研人员2人,具有博士学位42人,硕士学位22人;其中高级职称28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 15人。年均门诊4·7万余次,出院患者1·2万余人次。
感染病科感染病科始建于1954年,并于1981年被批准为硕士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点。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点。已成为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湖南省肝病及感染性疾病诊治中心,在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肝炎肝硬化、肝病合并甲亢、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其他肝病以及发热查因、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乙肝及丙肝的核酸检测等方面处于中国领先水平。该科拥有28名教职员,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医师24人,硕士学位1人。有教授6人、副教授11人,主治医师6人,技术人员2人。其中高级职称医师17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7人。设有两个专科病房(肝病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病床数80张,年收治住院患者数量2000人次左右。门诊有肝病门诊、感染病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艾滋病门诊等,年门诊量达60000余人次
风湿免疫科风湿免疫科正式建立于2001年7月,是湖南省内最早拥有专科病房、专科实验室及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的风湿免疫专科。2013年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科室专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性肌病、系统性硬化症、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痛风等风湿病的规范诊治和综合管理作,开设多个专病门诊及结缔组织病合并妊娠、免疫相关眼病等联合门诊,持续推进风湿免疫病的规范诊治和综合管理该科有医生22人,护士20人,技术员5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5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5人、副研究员1人、主治医师和主管技师12人。设有床位50张。
运动医学科运动医学科成立于1962年,是中国最早在医学院校成立的六家运动医学专科之一。为临床医学和特种医学的二级学科。已发展成为湖南省唯一一家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并为全民健身和专业运动队提供医务监督服务的运动医学医疗中心。2003年被批准为湖南省唯一运动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临床型和科研型),2009年被批准为湖南省唯一运动医学博士学位授予点(临床型和科研型),2011年成为湖南省重点学科。该科科主要采用微创手术治疗与术前、术后运动康复相结合的医疗手段,诊治四肢、脊柱、骨关节各类运动创伤,包括骨、关节软骨、肌肉、肌腱、韧带等损伤,使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大程度的运动功能恢复。该科拥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1人,专科护士1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全科医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开设病床24张,下设一个运动康复室,年门诊量近4000人次,年收治病人近1000人次,年手术近400台次。
老年病科老年医学科是中国最早成立的老年病科之一,始创于20世纪50年代初,1990年正式成立老年医学科/老年医学教研室,2010年成立中南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2013年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6年获批建立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9年进入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专科排名并列第9,2020年在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专科排名中并列第。被授予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湖南省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老年医学科分为五个亚专科(老年内分泌科、老年心内科、老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老年神经内科和老年外科),编制床位276张,拥有独立的老年医学门诊、老年综合评估室、生化检验室、功能辅助检查科室、健康体检区等,硬件设施条件优良。科室有医务人员226名,其中医生71名(教授/主任医师8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8人,主治医师30人,经治医师15人)
急诊科急诊科成立于1906年,是湖南省最早成立的急诊专科,1996年即被批准为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授予点,是中国最早具有急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四家单位之一。2013年获批成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20年学科排名及学术影响力在复旦排行榜位于全国top19及华中地区top2,《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位居急诊医学top36急诊科占地面积 5700m2,设有预检分诊区、急诊诊室(10个专科)、抢救室(分2区,共33张床位)、监护室(18张床位)、留观室(40张床位)、输液室(2张床位)及急诊综合病房(5张床位)、手术室、应急救援区、急诊ct、急诊b超等专用检查检验服务救治窗口。有在编医护人员172人,医师共39人,其中博士28人,博士后4人,高级职称11人;护士共133人,其中男护士36人。每年急诊量达15万余人次,其中留观抢救患者中疑难危重患者占70%左右,抢救成功率高达98%
备注:以上数据如未特别说明,更新截至2025年6月

医学贡献

医学研究

20世纪50年代,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中国最早报道鼻硬结病;并自制手术器械在中国最早开展了耳显微外科手术如镫骨手术;由林筱周、陶正德翻译出版的苏联《耳鼻咽喉科学》填补了当时中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的空白。

20世纪60年代,由李学正总结的中国青年人旋转实验正常值纳入中国教材的标准数据。

教育科研

教育

截至2025年4月,湘雅医院具备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位教育、住培和专培毕业后医学教育、进修和继续医学教育等完整医学教育体系,首批入选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是中国住院医师培训精英教学医院联盟发起单位之一,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获批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有国家精品课程5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2020年-2025年,主编人卫版、高教版等国家级统编教材20部。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特等奖、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医学组一等奖等国家级教学奖励。共有神经病学、耳鼻咽喉科学、药理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外科学(胸心外)、外科学(普外)、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7个国家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肿瘤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内科学、儿科学、眼科学、妇产科学、特种医学等9个省级重点学科。
湘雅医院国家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简介
神经病学神经病学学科由中国神经病学奠基人之一黄友岐教授创建于1934年,1954年成为卫生部神经病学高级师资培训基地,195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被批准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该学科已形成脑血管病防治研究、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与防治对策、神经退行性疾病与遗传病致病基因定位克隆与功能研究、感染性脑损伤与脑水肿研究、神经免疫与神经肌肉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五个研究方向。“十五”建设期间,该学科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4项,其中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项,总计科研经费1058·45万元;获国家三大奖1项(排名第2),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14项;发表学术论文760篇,被sci、ei收录65篇;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18部;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次,中国全国性学术会议4次;邀请和接待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交流64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5人次。
耳鼻咽喉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传统的重点学科,是中国最早的博士学位授予点之一,是博士和博士后招生单位,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为中华医学会湖南省耳鼻咽喉颈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林筱周、彭勇炎、陶正德、肖健云、田勇泉教授先后担任主任委员。
药理学药理学由药理学首席科学家周宏灏院士带头,李元建、邓汉武、谢文、肖洲生、刘昭和熊燕等的带领下,学科总体水平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名列前茅,特别是在遗传药理学、药物基因组学和心血管药理学方向某些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如药物代谢和效应的种族差异和个体差异及其遗传机制的系统研究;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和表型相关关系的规律的发现和应用;环境和遗传因素在调控药物代谢酶活性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药物基因多态性作为药物相互作用中的分子机制的阐明及临床意义:基因导向性个体化用药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及相关诊断技术(基因芯片)的研制和开发;内源性心血管活性物质与心血管药物作用机制方面,首次提出和证明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一种内源性心肌保护作用物质,发现它参与缺血、热应激和药理性预适应心肌保护的调节,介导经典抗心绞痛药物硝酸甘油(临床应用已达120余年)的心血管效应,对硝酸甘油的作用机制提出新的理论依据。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湘雅代谢内分泌是教育部重点学科,1982年,在喻午云、韩秀云的牵头下成立了内科内分泌专科,是博士、硕士授权点,每年接诊大量来自各地的代谢内分泌疑难危重病及常见病,招收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博士生、硕士生、进修医师。学科带头人均是博士研究生导师,分别兼任湖南省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康复医学会理事,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外科学(胸心外)湘雅胸心外始建于1951年,由中国胸外科先驱谢陶瀛、唐家桢等带头成立。先后在王树樟、袁道明、陈胜喜、罗万俊等教授的带领下,发展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国家重点学科。承担国家、部、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0余项。内源性心肌保护的系列实验和临床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肺癌外科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主编《临床心脏移植》、《心胸外科住院医生培训手册》等多部专著,参与编写教材、专著多部
外科学(普外)普通外科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首批外科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之一,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成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学科,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岗位。1994年成立了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1997年成立了湖南省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心,2001年成立了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2005年成立了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中心该学科在“大肠早癌自体荧光内镜诊断系统”、“纳米药物载体治疗肝癌技术”、“肝癌转移相关标志物的筛选”、“门静脉高压症非手术治疗”、“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术”等主要科学研究方向突出了优势,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湘雅病理成立于1916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病理学科之一,承担着湘雅医学院的医疗、教学与科研三大任务。湘雅病理先后更名为“病理解剖学教研室”、“病理学教研室”、“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病理科/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2001年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精品课程、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2006年被评为医学形态学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研室,2013年中南大学对病理学科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调整:教学工作(病理学系)由基础医学院管理,病理科纳入湘雅医院临床学科建制。形成呼吸病理、消化病理、乳腺女性生殖病理及超微病理4个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建立了一流的科研平台和临床病理样本库。

科研

行政管理

湘雅医院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张欣
院 长、党委副书记雷光华
党委副书记吴希林
党委委员、总会计师汤英
党委委员、副院长夏晓波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振华
党委委员、副院长钱招昕
党委委员、副院长刘龙飞
党委委员、副院长吴畏
党委委员、副院长张乐
副院长李吉
参考资料:更新截至2025年6月

医院专家

专家简介
雷光华骨科学博士,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主任、老年骨关节疾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和运动医学学科带头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和骨科学科领军人才,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名医”,湖南省第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在关节疾病和损伤诊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擅长人工关节置换、翻修和关节镜微创手术。率先开展多项关节外科临床新技术,如髌股关节置换术和髋关节发育不良高位脱位的同期双侧关节置换以及肘、腕、髋和踝关节镜手术等
唐举玉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博士后导师,中南大学“湘雅名医”。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主任兼外科教研室副主任、中南大学骨科研究所所长、中南大学湘雅显微重建临床研究中心主任。获得国家专利授权5项,主/参编专著8部。先后荣获湖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16年荣获中国荣耀医者公益评选外科领域最高荣誉“金柳叶刀奖”,2019年被评为“白求恩式好医生”,2021年入选“人民名医(卓越建树榜单)”,2022年入选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特长:难治性创面修复;骨缺损/骨坏死/骨不连/骨髓炎治疗;拇手指再造;臂丛与周围神经损伤;四肢先天性畸形。在四肢显微重建领域实现了系列技术创新与理论创新,在国际上率先联合应用寄养再植与嵌合穿支皮瓣移植技术成功开展了前臂毁损性离断再植术,ilizarov技术与显微外科技术组合应用治疗合并肢体重度短缩的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合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胫骨大段骨缺损、合并肢体重度短缩的股骨骨不连,率先开展吻合血管的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吻合血管的肱骨瓣移植治疗腕舟骨骨不连骨坏死,特别是在穿支皮瓣领域不断创新,首创穿支皮瓣“逆行四面解剖切取法”并在临床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穿支皮瓣切取速度与安全性;成功研发系列特殊形式穿支皮瓣新术式。
艾宇航 重症医学科首席专家、教授。医学博士,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首届“湘雅名医”。主要研究方向:脓毒症及脓毒症相关脑病基础与临床;曾获湖南省教育系统“芙蓉百岗明星”称号;多次评为国家卫健委和湖南省卫健委“应急救援先进个人”;2020年荣获“湖南好人”称号,湖南省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记功人员。特长:多种生命支持技术、多发创伤、休克、心肺脑复苏、单器官及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神经、重症产科、老年重症等领域的危重病人管理和救治。
柏勇平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临床教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杰青。任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老年心脑血管研究所副所长,湘雅医院冠脉循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危重血管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入选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培养对象,中南大学“531”高层次人才计划第三层次人才,中南大学高层次人才-升华猎英计划。主攻临床方向: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肌病等常见心血管疾病具有丰富的内科诊治经验,对疑难杂症和危重症病例诊治能力突出。
徐雅靖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主任。主要学术任职: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血液病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红细胞疾病学组委员等。美国city of hope国家医学中心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主攻方向: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及细胞免疫治疗
刘志雄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湘雅医院神经肿瘤亚专科主任。湘雅医院下丘脑垂体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神经外科医师专培住培中心基地(湖南)主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神经疾病)副主任,中国神经内镜培训中心基地(湖南)主任。在湖南省及周边区域,推广下丘脑疾病的微创手术,提升了该病手术治疗的整体水平;倡导以神经内镜为基础的微创开颅手术理念,实现了垂体瘤、颅咽管瘤术后快速康复的目标;中线区脊索瘤的微创手术疗效,达到中国先进水平;在脑胶质瘤、脑膜瘤等脑功能区安全手术、电场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并取得了中国一流的临床疗效。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湖南省重点科研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等。特长:颅内肿瘤微创外科技术的临床研究以及脑肿瘤、脑发育的基础研究。
潘频华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党支部书记,兼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科学教研室和诊断学教研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呼吸危重症学组副组长。发明专利10余项。第一完成人获湖南医学科技奖2项,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特长:擅长呼吸疑难疾病和呼吸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支气管哮喘和难治性咳嗽的诊治、内科胸腔镜和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擅长各种呼吸危重症的抢救与治疗,开展了湖南省第一例全肺大剂量(20l)灌洗抢救严重缺氧性肺泡蛋白沉着症;中国第一例双纤维支气管镜下球囊压迫止血抢救致命性大咯血;湖南省第一个开展内科胸腔镜直视下顽固性气胸的介入治疗,使顽固性难治性气胸的治愈率接近100%,重点突破呼吸支持技术和icu感染控制,开展床旁肺组织活检和电镜病原学诊断技术对病原学的诊断,使重症感染(白肺)的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
张乐一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导,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归国学者;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院长;国家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神经重症协作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神经营养支持学组副组长。 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为湖南省科技领军创新人才、湖南省卫健委高层次人才,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中南大学“十佳”青年教师;主持国家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9项,共获得科研基金2200余万元。发表sci权威杂志论文100余篇,获软件著作权7项,获湖南省医学科技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个奖项。特长:神经内科疾病诊治,在神经重症、脑血管病诊治、脑死亡鉴定等领域有较高造诣
陈翔 一级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万人计划”获得者、 2019年度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得者、2020年度宝钢教育奖特等奖获得者;现任中南大学副校长、湘雅医学院院长、皮肤肿瘤与银屑病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皮肤健康与疾病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十五届委员会常委。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多项学术奖励,作为项目主持人先后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杰青1项,重点项目2项,国合1项)和省部级以上项目(含科技基础工作专项和工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各1项)特长:皮肤肿瘤和免疫性皮肤疾病的基础/转化研究;基于皮肤疾病大数据库建设,开展多项原创性临床研究并拓展皮肤疾病的人工智能诊疗新领域;开展中国皮肤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启动了多个皮肤疾病队列研究
申良方肿瘤科主任、一级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五届中国人民名医,湖南省人大常委。兼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头颈肿瘤学组组长,中国毒理学会特种医学专委会主委等职。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5项,牵头六项中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2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79分,以第一完成人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记湖南省“二等功”1次。特长:头颈肿瘤、鼻咽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放疗, 化疗, 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综合治疗
黄燕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等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和省级课题3项,参与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多项省部级课题。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已发表相关专业论文50余篇。参编医学专著9部。特长:擅长乙肝、丙肝、肝硬化、重型肝炎、肝衰竭、不明原因发热、细菌和真菌等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罗卉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湖南省风湿免疫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病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医学会风湿免疫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3项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科技部精准医学研究,主持4项省级课题,1项厅级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湖南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2018年获得“湘雅医院十佳医生”称号。特长:擅长风湿免疫科疑难重症的诊治,对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炎性肌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相关医学家

湘雅医院拥有“协和泰斗、湘雅轩辕”之称的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张孝骞,享誉世界的医学微生物学家、“衣原体之父”、“中国疫苗之父”汤飞凡,病毒学家、中美交流使者李振翩等多位中国现代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们都曾长期在湘雅工作或求学,在医学领域上开拓创新,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医学发展作出了“先行者”的贡献。

姓名简介
张孝骞1937年-1948年,任湘雅医学院院长。是中国胃肠病学创始人、消化病学奠基人。在医学界享有“内科全才”“一代内科国手”之称,先后被选聘为首批国立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汤飞凡1921年,汤飞凡从湘雅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沙眼衣原体之父。1955年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是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被世界誉为“东方巴斯德”,更被誉为中国的“疫苗之父”。
李振翩世界著名的细菌学家、病毒学家、社会活动家。创建美中医学科学中心,任第一届华盛顿华人协会会长,为中美医学交流和中美友好作出了重要贡献。1925年,在湘雅毕业获博士学位,任北京协和医学细菌学初级研究员。1929年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研究所深造,研究发明制造病毒疫苗的方法。1930年,李振翩与汤姆·里弗斯在《医学实验》杂志发表论文,标志着“李氏——里弗斯”病毒疫苗培养法成功。发明了把血清注入了脊髓的“李氏—黑伯尔”脊椎内注射法(lh脊内技术),标志着对小儿麻痹症第三种类型的毒株被征服。研究发现小儿麻痹症病毒,研制出防止小儿麻痹症的“李氏—谢菲尔”疫苗(或称ls—c)并在全世界推广,有效地控制了小儿麻痹症的发生与流行。
颜福庆1914年,任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湘雅医学院前身)第一任校长;是中国近代著名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先后创办了湖南省红十字会医院、长沙红十字会看护训练所、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中山医院等医学教育和医疗机构,是中华医学会创始人之一。
应元岳一级教授、著名医学教育家,中国内科学和热带病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主编中国第一部热带病学专著《热带病学》以及中国第一本内科学讲义。1916年,应元岳考入湖南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成为该校第一届学生,与张孝骞等是同窗。1921年,应元岳顺利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此后,他不断求学深造,先后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科训练班、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英国伦敦热带医学学院等地学习。他曾担任上海医学院临床内科、热带病学、寄生虫学及实验诊断学副教授兼科主任,正式把热带病学作为了自己主攻的方向。在云南昆明期间,他克服了简陋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开展了多项关于霍乱、疟疾等热带病的研究,其论文均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受到医学界同行的高度重视。
谢少文微生物学家、免疫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26年,获长沙湘雅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谢少文主要从事传染病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用鸡胚培养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获得成功。
王肇勋内科学教授、心血管病学专家、中国心电图学创始人之一1934年,王肇勋引进了湘雅医学院第一台心电图机,开创了湖南心电图应用的先河。1947年,王肇勋携带一部链接36个听诊器的西门子同步心音图心电图机回国。随之,高水平的心电图检查在临床迅速应用。1981年,他成为国务院最早批准的心血管内科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之一。
林筱周1936年,毕业于湖南长沙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历任湘雅医院助教、住院医师和总住院医师;1949年8月任湘雅医院耳鼻咽喉科教授,教研室主任;1956年任湖南医科大学(原湘雅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主管教学、科研直至逝世。林筱周最早在我国报道了鼻硬结病,“弗利兰德化杆菌所引起的中耳炎及脑膜炎”,并对喉白喉及所致喉源性呼吸困难作了深入探讨,他指出了“茎突症从”代替“茎突过长”的临床诊断新概念,在中国刚刚兴起显微手术的60年代初期,他利用废旧望远镜,自制双目手术显微镜和耳鼻微手术器械,如人工蹬骨安装器,蹬骨足板至钻骨长脚的测距器,为解决小儿气管异物取出,他自制了小儿支气管镜和异物钩等医疗器械,他自制微型食管扩张探查,解决了小儿食管狭窄患儿的治疗
徐启明麻醉学家,湖南省麻醉学科创始人创立了湖南省第一个麻醉学系,建立了湘雅医院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重症监测治疗病室(icu),并开设了疼痛诊疗门诊和病室。
鞠躬神经生物学家、医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鞠躬是中国现代神经解剖学奠基人。作为科学家,鞠躬有着敏锐的洞察力。鞠躬提出的“垂体前叶受神经—体液双重调节学说”,打破了垂体前叶不受神经直接调节的半个世纪的定论
魏曦医学家、微生物学家、流行病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21年,考入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预科。魏曦成功接种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成功试制中国第一代钩端螺旋体菌苗;在中国首次开展回归热螺旋体、支原体、弯曲菌的研究;研究证实恙虫病在中国的存在;提出了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的概念并开发了生态制剂;从事诸多动物源病―人兽共患病的调查研究,在中国首次判定弯曲菌
刘泽民湘雅皮肤病学发展的重要人物1916年——1923年就读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湘雅医学院前身),1923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1928年4月回湘雅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与教学工作,1939年~1945年任湖南沅陵湘雅医院院长,兼任湘雅护士学校校长。1947年~1948年赴美国德克萨斯州州立医学院深造,回国后创建湘雅医学院皮肤性病科,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皮肤性病学专业人才。20世纪50年代初,刘泽民在中国首创用异烟肼(雷米封)病灶内注射治疗皮肤结核,开创了皮肤结核新疗法,60年代后期,他又用中草药“臭牡丹”外敷治疗皮肤结核和其他慢性皮肤病取得成功。
王肇勋内科学教授、心血管病学专家、中国心电图学创始人之一1934年,王肇勋引进了湘雅医学院第一台心电图机,开创了湖南心电图应用的先河。1947年,王肇勋携带一部链接36个听诊器的西门子同步心音图心电图机回国。随之,高水平的心电图检查在临床迅速应用。1981年,他成为国务院最早批准的心血管内科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之一

社会责任

公共卫生

1946年6月,霍乱在湖南衡阳、零陵暴发流行。衡阳市第一育幼院内几乎每天都有难童因感染霍乱死亡。湘雅医疗队坚守第一育幼院100天,采取一边饮水消毒、注射疫苗的预防措施,一边用磺胺嘧啶等积极治疗,双管齐下,使育幼院病童病死率从一天五六名锐降至不到一名。

20世纪50年代,湘雅医疗队下乡到洞庭湖区防治血吸虫病,他们深入湖区宣讲防病常识,组织农民捕杀钉螺、管理粪便。经过5年多集中治理,防治成效显著。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湘雅人编写了一本工具书——《农村医生手册》,该手册先后5次出版,12次印刷,发行389万册,成为中国发行量最多的科技书籍之一。它影响和成就了中国一代基层医师的成长,保障了人民的基本医疗服务。

抗疫

重要事件

2023年3月24日,据信用中国官网消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因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等被长沙市医疗保障局罚款超248万元。处罚内容显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因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串换收费、将不属于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的医药费用纳入医疗保障基金结算的行为,造成医保基金损失约121·69万元。上述行为行为违反了《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的相关规定,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被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退回造成医疗保障基金损失的费用约121·69万元,并给予造成医疗保障基金损失的费用2倍罚款的行政处罚,即处罚款约248·39万元。

医院文化

医院标识

湘雅红楼

湘雅红楼是百年湘雅最好的历史“见证”。1914年,雅礼协会聘请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设计湘雅医院大楼。湘雅红楼是墨菲提出的“中国古典建筑复兴”时期早期建筑的典型代表,这为其后来设计和建造北京燕京大学、协和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等大批建筑奠定了基础,对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医院资质

时间资质
1992年7月被湖南省卫生厅授予“三级甲等医院”
2012年湘雅医院检验科通过国家合格评定认可委员会(cnas)评审并获得实验室认可证书
2020年6月入选湖南省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医疗卫生机构名单
2021年湘雅医院检验科获批成为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批核心单位,且是湖南省唯一一家
2021年12月13日入选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布新增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名单

所获荣誉

时间荣誉
2023年11月25日在复旦版《2022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名列第13位
2023年5月在2022届中国顶级医院100强名单中,以得分848·75排第12名
2022年5月4日湘雅医院检验科入围第19届“湖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公示名单
2022年4月湘雅医院第二团总支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2022年湘雅医院江泓团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获得第二届金蜗牛奖”“罕见病医学贡献奖”
2020年9月8日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2020年3月湘雅医院护理部获得2019年度湖南省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2021年11月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复旦版《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入“综合排行榜”百强,位列第14名。《2020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湘雅医院共有12个专科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10,分别为皮肤科(第5名)、神经内科(第6名)、老年医学(第7名)、健康管理(第7名)、耳鼻喉科(第8名)、神经外科(第8名)、重症医学(第8名)、骨科(第9名)、临床药学(第9名)、病理科(第9名)、烧伤科(第10名)、风湿科(第10名)
2021年4月27日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19年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发布,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在全国2413家参评医院中位列综合医院类第8名,较2018年上升5名,考评等级为a++

预约挂号

1· 实名预约 患者必须提供本人真实身份证原件和手机号码,如身份信息和就诊者不符,医生有权拒绝看诊。

2· 可约号源 该院号源100%开放预约,各种预约方式均统一提供号源; 每日上午08:00循环放号;每位病友可预约2个不同科室不同医师级别号源。

3·预约周期 当月预约为14天;跨月预约时,月底不定时放号。

交通指南

长沙地铁6号线湘雅医院站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