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点
生物学特征
昌邑大姜品种属疏苗类型,生长势强、植株中等偏矮、茎杆粗壮、分枝少、叶色深绿、叶片肥厚,根茎节少而较稀,姜块肥大,颜色鲜黄,姜汁含量多,纤维少。一般株高80—100厘米,生长旺盛者可达100厘米以上,每株分枝8—13个。单株根茎重一般1000—2250克,重者可达4000克以上。姜球常呈品字型排列,生长期200天左右。外在感官
昌邑大姜在长期的栽培和自然选择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特征,其品种上以“金昌大姜”为主,生产出的肉质鲜嫩,粗纤维少,口感脆,辛辣适中,姜味浓郁。内在品质
…更多「产品特点」介绍请查阅全文…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山东省昌邑市南临峡山水库,北临莱州湾,地形由南向北逐渐变低,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南部为低山丘陵区、中部是平原区、北部是滨海平原区。土壤类型以河潮土、褐土为主,占土壤总面积的81·71%,土层深厚,土壤结构好,土质疏松,透气性好,ph值为6—7,土表0—20厘米
水文情况
昌邑市境内灌区为峡山水库昌邑灌区。市域内浅层地下水类型以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含水层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含水层结构因地导岩性、分布部位以及埋藏条件不同,其水文地质特点也有明显差异。自南部山前至潍河冲积扇中部为淡水分布区;往北滨海平原下部有咸水体向淡水区侵入,将淡水分成浅层淡水与深层淡水,咸水体项底界面呈“喇叭”形向北展布;北部滨海平原至沿海地带深部均为咸水,部分地段赋存卤水。气候情况
…更多「产地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
历史渊源
“昌邑大姜”追述其渊源,最早栽培的是昌邑市都昌街办的伍塔村。伍塔村位于潍河西畔,立存于明代之初,因村东南有五座和尚塔而得名。因此,昌邑大姜生产历史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昌邑大姜是昌邑市农民种植的传统品种,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初年。相传为一化缘和尚从武夷山带来,为报恩送给昌邑市伍塔村马姓村民,然后广泛种植。
2010年,昌邑市大姜协会制定了科学严格的大姜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在管理上实行“六统一”:统一环境质量,统一生产资料,统一管理技术,统一产品标准,统一监测方法,统一产品标识。在大姜栽培上,合作社成员由合作社统一供种,统一供肥,产品统一购销,每年统一对土壤测土一次,根据测验结果调配肥料使用。尽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确保产品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大姜种植生态环境。在产品质量检测上,2010年山东宏大生姜市场在山东省商务厅的支持下,投资820余万元,成立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对进入市场交易的农产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更多「历史渊源」介绍请查阅全文…
产品荣誉
2011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昌邑大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5年,浙江大学发布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100个产品中,昌邑大姜以17·66亿元排名86位,在全国所有大姜公共区域品牌中位列第一。
2017年,昌邑大姜入选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更多「产品荣誉」介绍请查阅全文…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昌邑市位于山东省昌邑市位于潍坊市东北部,地处北纬36°25′—37°08′,东经119°23′—119°34′,东与莱州、平度市交界,西同寒亭、坊子区接壤,南与安丘、高密市为邻,北临莱州湾。辖3个街道,6镇1区,691个行政村(居)。全市耕地总面积5·8万公顷,其中昌邑大姜面积10000公顷。地理坐标为北纬36°25′—37°08′,东经119°13′—119°37′,海拔为7米—30米之间。质量技术要求
…更多「地理标志」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