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科人事人才公众号

安科人事人才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安徽
公众号ID:ahstu-rsc
公众号分类:教育
关于公众号:

“安科人事人才”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安徽科技学院,属于教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教师本位、学校立场;全局视野、人文情怀。

开发/运营主体:安徽科技学院

关于主体:安徽科技学院是中国安徽省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安科人事人才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安徽科技学院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安科人事人才是由安徽科技学院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安徽科技学院(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简称“安科”,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安徽省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安徽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全国应用科技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单位、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项目实施高校、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项目建设高校、长三角高等院校(建筑设计类)联盟成员。

学校肇始于1950年皖北高级农林学校。1960年升格为凤阳农业专科学校。1965年与安徽农学院牧医系合并,建立安徽农学院凤阳分院,开始本科办学。1981年与安徽农学院淮北分院合并,独立建制为安徽农学院皖北分院。2005年更名为安徽科技学院。202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凤阳、蚌埠龙湖、滁州3个校区,占地2600余亩;有14个二级学院,66个本科招生专业,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近1400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2·1万人。

办学历史

1950年,皖北高级农林学校创建。

1952年,紫连山林校并入皖北高级农林学校。

1952年,学校更名为凤阳农业学校。

1960年,凤阳农业学校升格为凤阳农业专科学校。

1960年,安徽农业专科学校(1958年创建)、芜湖农业专科学校、屯溪茶叶专科学校、宿县农业专科学校等3校的农学专业并入凤阳农业专科学校。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开设66个本科招生专业。

校区学院本科专业
凤阳校区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农学、智慧农业、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
安徽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设计、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机电技术教育
安徽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烹饪与营养教育、粮食工程
安徽科技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生物工程、生物制药、中药学、药物制剂、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药学
安徽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安徽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翻译
安徽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法学、汉语言文学
安徽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科技学院体育教学部-
龙湖校区安徽科技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安徽科技学院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安徽科技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应用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
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建筑学
安徽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质量管理工程、物流工程
安徽科技学院财经学院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参考资料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高峰培育学科、省级特色学科等11个,有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位类别学位点名称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农林经济管理、中共党史党建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农业、机械、兽医、风景园林、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资源与环境
安徽科技学院学科建设
类别名称
省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植物营养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兽医学、作物学、草学
安徽省ⅱ类高峰培育学科食品与营养
安徽省ⅲ类高峰培育学科材料与化工、机械工程
安徽省重点培育学科作物学
安徽省级c类重点学科植物营养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作物遗传育种
校级重点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资源利用学、生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4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30余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1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7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3人,省级教学名师30人,省级教坛新秀51人。
安徽科技学院优秀教师
类别名单
全国优秀教师刘正、刘宁、张子学、张训海
省级优秀教师胡月英、杨安中、韦乃学、王玉莲、朱礼龙
省级教学名师胡月英、陈传万、章毛连、詹秋文、李升和、朱礼龙、时侠清、秦纪强
省级教坛新秀郑谦、张建华、靳二辉、毕亚玲、谢越、李学兰、张华、姚智华、余涛、钱立生、徐正旭、樊晓宇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范红结、黄先忠
科研团队安徽省“115”饲草育种研发团队、机收粒玉米种质扩增及应用创新团队、生物有机肥产业创新团队、畜禽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创新团队、绿色饲料添加剂与功能性畜禽产品研发团队
参考资料
安徽科技学院优秀教师
类别名单
全国优秀教师刘正、刘宁、张子学、张训海
省级优秀教师胡月英、杨安中、韦乃学、王玉莲、朱礼龙
省级教学名师胡月英、陈传万、章毛连、詹秋文、李升和、朱礼龙、时侠清、秦纪强
省级教坛新秀郑谦、张建华、靳二辉、毕亚玲、谢越、李学兰、张华、姚智华、余涛、钱立生、徐正旭、樊晓宇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范红结、黄先忠
科研团队安徽省“115”饲草育种研发团队、机收粒玉米种质扩增及应用创新团队、生物有机肥产业创新团队、畜禽疫病防控与健康养殖创新团队、绿色饲料添加剂与功能性畜禽产品研发团队
参考资料
省级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名称负责人获批时间
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团队刘正2008年
土壤肥料学教学团队汪建飞2010年
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团队刘朝臣2010年
动物生产学教学团队王立克2013年
基础兽医学教学团队李升和2014年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王有炜2014年
预防兽医学教学团队顾有方2015年
应用化学教学团队宋常春2015年

教学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37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5个。有33个科研平台。
安徽科技学院科研平台(名单不全)
类别名称
部级科研平台农业部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猪肉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共建)
省级科研平台安徽省玉米育种工程技术研究院、安徽省农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安徽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安徽省玉米工程中心、安徽省甜叶菊品种选育与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禽疫病防控监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调控与健康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电气传动与控制省重点实验室、纺织面料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生物有机肥创制协同创新中心、功能农业与功能食品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农田土壤污染防治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凤阳县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安徽省精准施肥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生物炭与农田污染防治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凤阳县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安徽省饲草种质资源库、安徽省饲草育种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玉米种质资源圃、安徽省有机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玉米育种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炭与农田土壤污染防治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糯米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甜叶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数字乡村建设与治理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省级“115”创新团队绿色饲料添加剂与功能性畜禽产品研发团队(负责人:刘正)
参考资料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9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80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70余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100余篇,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各1项。学校选育省级以上植物新品种48个,制定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31项。授权专利19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600余件。
科研获奖
项目名称获奖类别获奖年份
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协同调控的分子基础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0
科研获奖
项目名称获奖类别获奖年份
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协同调控的分子基础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0

学术资源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校徽主题由学校英文名中“anhui”中的“a”演变成展翅高飞的凤凰,既说明学校位于安徽历史文化名城凤阳,又象征学校广大师生勇于探索科学奥妙、努力攀登知识巅峰。

中心圆点宛如科技球,突出学校的办学内涵;形似冉冉旭日,昭示学校朝气蓬勃、前程辉煌。中间两道蓝色浪潮,寓意学校开拓奋进,追求卓越。

图案中的1950,标明了学校创办的时间。

精神文化

校区情况

安徽科技学院占地面积2600余亩,有凤阳校区、滁州校区和蚌埠龙湖校区三个校区。

凤阳校区

该校区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东华路9号。

蚌埠龙湖校区

该校区位于安徽省蚌埠市黄山大道1501号。

滁州校区

该校区位于安徽省滁州市高教科创城内。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时伟
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升和
党委副书记曹付忠
党委委员、副院长王孝义、赵伟峰、王玉和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彭庆刚
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历任领导
姓名职务时间
朱启宇校长1952·8—1957·7
谷儒珍校长1957·8—1960·9
胡文党委书记1961·10—1965·4
慈维纪党委负责人1965·4—1977·10
刘国风党委书记1977·10—1980·8
高松干党委书记1980·8—1981·9
李微临时党委书记1981·9—1983·10
高松干党委委员、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1983·10—1991·3
钟心生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1983·10—1991·3
丁锦祝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全面工作)1991·3—1992·9
丁锦祝党委书记1992·9—1993·7
方世权党委书记1993·7—1999·2
唐承沛党委副书记、院长1998·9—2000·5
汪元宏党委书记2000·10—2014·7
沈太基党委副书记、院长2003·3—2008·9
刘宁党委副书记、院长2009·7—2013·7
陈士夫党委副书记、院长2013·7—2016·6
蒋德勤党委书记2014·7—2023·4
李震党委副书记、院长2017·4—2023·4
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参考资料:

校园环境

龙湖校区图书馆

龙湖校区图书馆3万余平方米,阅览座位约2000个。馆藏以农业科学、工业技术、信息科学和生物技术等应用型图书为特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门类齐全;形成专业化、特色化、综合化、纸质资源和非纸质资源协调发展的馆藏结构。

彩虹桥

彩虹桥,连接东西校区的桥梁,站在彩虹天桥上,尽览安科风光。

校园环境

杰出校友

姓名届数
周世其1981届
潘迎捷1982届
张丹宁1982届
张光建1982届
孙仁1982届
丁栋虹1984届
许华1986届
徐成银1986届
王普1987届
王家启1988届
陈堂发1988届
赵立新1988届
王成明1989届
范红结1990届
杨守萍1990届
李家奎1990届
曾申明1991届
倪晋东1992届
王宏林1993届
余佶1995届
柏家富1998届
杨宏顺1998届
高先富1998届
蒋青松1999届
陈文青1999届
刘立明2000届
李春保2000届
夏金林2000届
王立峰2000届
龙晓娣2002届
崔浩杰2002届
陶军2003届
周正奎2004届
吴建国2004届
杨俊森2006届
徐剑锋2011届
参考资料

所获荣誉

安徽科技学院所获荣誉
时间奖项名称
2019年12月安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
2020年6月“第十二届安徽省文明单位”
2020年10月国家生物炭科技创新联盟理事单位
2020年12月合肥市高校创业就业联合会理事单位
2021年12月安徽科技学院(凤阳花鼓)入选2022—2024年度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2022年2月2021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
2022年5月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单位
2023年7月安徽省高校首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双十佳”先进集体
2022年12月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2023年7月“‘大思政课’共同体赋能的新农科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与实践”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23年11月“2023年度高校高质量就业最佳创新与实践高校”
-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