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科人事人才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安徽科技学院学术研究

安徽科技学院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37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5个。有33个科研平台。
安徽科技学院科研平台(名单不全)
类别名称
部级科研平台农业部生物有机肥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猪肉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共建)
省级科研平台安徽省玉米育种工程技术研究院、安徽省农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安徽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安徽省玉米工程中心、安徽省甜叶菊品种选育与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禽疫病防控监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调控与健康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电气传动与控制省重点实验室、纺织面料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生物有机肥创制协同创新中心、功能农业与功能食品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农田土壤污染防治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凤阳县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安徽省精准施肥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生物炭与农田污染防治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凤阳县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安徽省饲草种质资源库、安徽省饲草育种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玉米种质资源圃、安徽省有机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玉米育种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炭与农田土壤污染防治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糯米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甜叶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数字乡村建设与治理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省级“115”创新团队绿色饲料添加剂与功能性畜禽产品研发团队(负责人:刘正)
参考资料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9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80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70余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100余篇,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各1项。学校选育省级以上植物新品种48个,制定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31项。授权专利19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600余件。
科研获奖
项目名称获奖类别获奖年份
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协同调控的分子基础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0
科研获奖
项目名称获奖类别获奖年份
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协同调控的分子基础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0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资料171万余册,电子图书134万余册。拥有hp、浪潮、dell等知名品牌服务器22台,磁盘阵列2台,各类交换机20余台,存储空间达到74tb。图书馆先后订购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论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ebsco、springer等中外文期刊数据库,以及超星读秀、银符模拟考试题库、森途学苑创业与就业数字图书馆、万方标准和移动图书馆等,并自建了安徽科技学院本科毕业生学位论文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开通了web of science (scie)等试用数据库,电子资源总量达到60余个。

学术期刊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创刊于1984年,季刊,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科技学院主办的以反映农业科学、工程技术、基础科学等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及高等教育领域的新成果、新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刊物。2004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学术类三等奖”,2009年获“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二等奖”;2015年,获第二届“中国高校农业期刊先进集体”,2017年动物科学栏目获得安徽省期刊协会颁发的“特色栏目”称号,2020年获得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授予的“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称号,2021年荣获中国农业期刊网编辑委员会颁发的“中国农业期刊优秀期刊”称号。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