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初创期
1927年,时任大学院长(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的蔡元培先生锐意推行“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在全国开展艺术运动,于是在大学院下设立了一个艺术教育员会来整顿发展艺术教育,并邀请了原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林风眠来主持。同年12月,艺术教育员会在南京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会上通过了筹办国立艺术大学的提案,由此第一所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决定建在杭州,但由于当时教育经费甚微,无力新建校舍,于是蔡元培、林风眠亲与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前身)校长蒋梦麟商借西湖罗苑作为国立艺术院校舍,并向杭州市当局租了照胆台、白苏两公合祠、三贤祠等处为校舍,并设立了国画、西画、雕塑、图案四系及预科和研究部,原计划中的建筑系因师资不足暂未开办,其中国画、西画、雕塑为中国美术学科之前身;图案为中国设计学科之前身;研究部则为中国艺术教育中研究生培养的先声。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中国美术学院设有26个教学单位,拥有招生专业28个。
二级学院/单位 | 专业/系 |
---|---|
中国画学院 | 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 |
书法学院 | 书法学(书法与篆刻、书法学与教育) |
绘画艺术学院 | 绘画 |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 雕塑、公共艺术、纤维艺术 |
跨媒体艺术学院 | 跨媒体艺术 |
视觉传播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设计学 |
时尚设计学院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工业设计学院 | / |
手工艺术学院 | 陶瓷艺术设计、工艺美术、艺术设计学、文物保护与修复 |
创新设计学院 | 艺术与科技、数字媒体 |
建筑艺术学院 | 建筑学、风景园林、环境设计 |
艺术人文学院 | 艺术史论 |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 美术学(美术教育)、艺术管理 |
电影学院 | 广播电视编导、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
动画与游戏学院 | 动画 |
上海设计学院 |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 |
国际教育学院 | / |
南特设计联合学院 | / |
继续教育学院、社会美育学院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专业基础教学部 | / |
公共体育部 | / |
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 | / |
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 | / |
实验教学管理部 | / |
附中 | / |
注:手工艺术学院与视觉传播学院都设有艺术设计学专业 | |
院系 | |
表格更新时间:2024年6月11日 |
学科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中国美术学院设有三个层面的研究机构:省级及以上研究机构、校级管理层面研究机构、二级院系层面研究机构,其中省级及以上研究机构7个、校级管理层面研究机构30所、二级院系层面研究机构36所。类别 | 名称 |
---|---|
省级及以上研究机构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传统书画) |
视觉中国传播协同创新中心 | |
浙江省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 | |
文化创新与视觉传播研究院 | |
艺术哲学与文化创新研究院 | |
浙江省健康智慧厨房系统重点实验室 | |
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 | |
校级管理层面研究机构 | 色彩研究所 |
当代纤维艺术研究所(万曼壁挂研究所) | |
中国书画鉴赏研究中心 | |
现代书法研究中心 | |
美术史论研究中心 | |
展示文化研究中心 | |
艺术史学研究中心 | |
艺术现象学研究所 | |
建筑营造研究中心 | |
公共艺术研究中心 | |
人文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 | |
古文字书法研究中心 | |
跨媒体艺术研究中心 | |
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 |
中国水彩画研究中心 | |
岩彩画研究所 | |
互动艺术与技术研究所 | |
工业设计研究院 | |
包豪斯研究院 | |
3d音画研究所 | |
中国文化设计研究所 | |
中国思想史与书画研究中心 | |
纺织服装研究院 | |
城乡统筹综合研究院 | |
西域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 |
亚非拉文化艺术研究院 | |
中国美术学院上虞游戏艺术设计研究院 | |
东方设计研究院 | |
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 | |
表格更新时间:2024年6月11日 |
名称 | |||
---|---|---|---|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的当代水墨研究所 | 中国古代书画传习研究所 | 中国画线性研究所 | 书画文献研究所 |
绘画艺术学院的版画东方学视觉文化研究所 | 壁画创新与应用研究所 | 当代综合绘画研究所 | 油画历史画创作研究所 |
当代版画研究所 |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的东方雕塑艺术研究所 | 跨界雕塑研究所 | 雕塑与公共艺术理论研究所 |
艺术工程与科技研究所 | 跨媒体艺术学院的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 基本视觉研究所 | 总体艺术研究所 |
空间影像研究所 | 网络社会研究所 | 视觉中国协创中心的鼓浪屿文化艺术研究院 | 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 |
设计艺术学院的创意设计中心 | 手工艺术学院的手工艺术研究中心 | 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的人文动画研究所 | 诗性短影研究所 |
游戏艺术研究所 | 华语青年电影研究中心 | 影视动画产业研究所 | 艺术人文学院的贡布里希、哈斯克尔、巴克森德尔研究中心(g·h·b·ceter) |
金石文献、古器物研究中心 |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的美术教育研究所 | 艺术鉴藏研究所 | 专业基础教学部的基础造型研究中心 |
上海设计学院的城市设计艺术研究中心 | 创新设计学院的政务应用设计研究所 | 实验教学管理部的金属艺术智造实验研究所 | / |
表格更新时间:2024年6月11日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6月,中国美术学院平均每年出版学术专著及重要出版物近百部,共发表了论文600余篇,其中4项成果获得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3项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0项成果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多项成果获得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奖及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等。学校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共获得15个奖项,其中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4项、优秀奖6项;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共获得14个奖项,其中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5项、优秀奖7项;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项目中分别有15件作品、21件作品签约。另外,中国美术学院有着重大科研项目6项、重大科研创作获奖13项。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
《书籍之为艺术——赵孟頫的藏书与<汲黯传>》 | 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 |
《超越生命——中国古代帛画综论》 | 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 |
《设计的善意》 | 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 |
《国家艺术支持——西方艺术政策与体制研究》 | 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 |
《架上话:许江文集》 | (人文社会科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中华竹韵》 | (人文社会科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设计道——中国设计的基本问题》 | (人文社会科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太极哲学》 |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浙南夹缬》 |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表格更新时间:2024年6月11日 |
类别 | 时间 | 项目 |
---|---|---|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 | 2017年 | 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研究 |
2018年 | 东方设计学理论建构研究 | |
2020年 | 中国画学研究 | |
2020年 | 中国设计智造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 |
2021年 | 汉字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 | |
2021年 | 民族复兴与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研究 | |
表格更新时间:2024年6月11日 |
名称 | 时间 | 奖项 |
---|---|---|
《艺术的故事》 | 2019年 |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 |
《一路温暖》 | 2019年 |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 |
《钱江潮涌》 | 2019年 |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 |
《暧昧》 | 2019年 |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 |
《另类叙事:西方现代艺术史学中的表现主义》 | 2019年 | 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髹饰录>新诠》 | 2019年 | 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穆特休斯的美学纲领与德国现代设计思想之源》 | 2019年 | 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版画及其创造者:明末湖州刻书与版画创作》 | 2020年 |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
《<髹饰录>新诠》 | 2020年 | 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 |
《微设计:造物认知论》 | 2021年 | 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青年奖 |
《现代玻璃艺术发展之路》 | 2021年 | 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包豪斯悖论:先锋派的临界点》 | 2021年 | 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悦古——中国艺术史中的古器物及其图像表达》 | 2021年 | 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表格更新时间:2024年6月11日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名
学校校名“中国美术学院”的中文字样为潘天寿书法集字。
校徽/标志
中国美术学院标志由“国”“美”两个汉字组合演化而成,下方配横式中英文标准字校名,寓意着“国美无边”,此标志曾获国际标志设计大赛银奖。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区情况
南山校区
南山校区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218号,于2003年建成,截至2024年总占地面积4·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校区内设有跨媒体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等院系,有着图书馆、国美美术馆、潘天寿纪念馆、学报编辑部以及党院办、组织人事部、纪监审室、宣传部等学校办事处。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
…更多「校区情况」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金一斌 |
院长、党委副书记 | 余旭红 |
党委副书记 | 孙旭东、傅巧玲 |
副院长、党委委员 | 沈浩、曹晓阳、韩绪、夏文莉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 陈于杰 |
表格更新时间:截至2025年6月 |
历任领导
任期 | 职务 | 姓名 |
---|---|---|
1928-1938年 | 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 | 林风眠 |
1938-1940年 | 中国美术学院第二任院长 | 滕固 |
1940-1942年 | 中国美术学院第三任院长 | 吕凤子 |
1942-1944年 | 中国美术学院第四任院长 | 陈之佛 |
1944-1947/1959-1967年 | 中国美术学院第五、第八任院长 | 潘天寿 |
1947-1949年 | 中国美术学院第六任院长 | 汪日章 |
1949-1959年 | 中国美术学院第七任院长 | 刘开渠 |
1980-1983年 | 中国美术学院第九任院长 | 莫朴 |
1983-1996年 | 中国美术学院第十任院长 | 肖峰 |
1996-2001年 | 中国美术学院第十一任院长 | 潘公凯 |
2001-2020年 | 中国美术学院第十二任院长 | 许江 |
2020-2024年 | 中国美术学院第十三任院长 | 高世名 |
表格更新时间:截至2025年6月 |
校园环境
潘天寿纪念馆
潘天寿纪念馆原是潘天寿先生晚年居所,为一幢20世纪40年代的二层青砖老楼,建筑面积三百三十一平方米,收藏有潘天寿的各个时期的代表作120幅,是收藏潘天寿作品最多、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国学术品位较高的一座名人纪念性美术馆,历年来举办过多次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研讨会和学术展览。2000年7月9日,潘天寿纪念馆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定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定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年对外免费开放。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友情况
姓名 | 简介 | |||
---|---|---|---|---|
黄宾虹 | 1948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荣获华东行政委员会所授“人民艺术家”称号,出版有《黄宾虹美术文集》等 | |||
詹建俊 | 1948年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现中国美术学院),曾任中国油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欧洲人文艺术科学院客座院士等,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 |||
刘开渠 | 1928年赴国立艺术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任教,作品主要有《一·二八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王铭章骑马像》《抗日阵亡将士无名英雄纪念碑》等纪念性雕塑和大型浮雕《农工之家》 | |||
吴冠中 | 1936年进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学习,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营建系等,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文学荣誉博士,为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荣获文化部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 | |||
赵无极 | 1934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被誉为“法兰西三剑客”之一,作品典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意大利米兰现代艺术博物馆、墨西哥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各大展馆 | |||
李可染 | 早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29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院研究生班,师从林风眠、克罗多学油画,1943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讲师、1946年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是著名中国山水画大师,有《李可染书画全集》《李可染论艺术》等作品 | |||
周燕 | 中国美术学院2014届跨媒体艺术学院校友,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大元社”留守儿童艺术文化交流中心负责人 | |||
潘高峰 | 中国美术学院2001届上海分院环艺专业校友,出入艺术主理人,慧空间设计创始人,为中国美术学院宁波校友会副会长,宁波室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 | |||
祁媛 | 中国美术学院2013届壁画系校友,从2014年开始写作,获得过第15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提名奖、“2016年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并在2017年12月获第二届茅盾文学新人奖,写过的小说获得过众多奖项 | |||
欧阳琼 | 中国美术学院2016届校友,为鲸鱼美术馆创始人,曾做了一套喜马拉雅fm精品课《给孩子的审美提升课》,出版过《科学怪人·达芬奇》《疯狂立体人·毕加索》《巴洛克之王·鲁本斯》《色彩魔法师·莫奈》《金色之吻·克里姆特》 | |||
刘创新 | 中国美术学院2022届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校友,马来西亚华人,祖籍福建同安,是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曾为马来西亚书协会理事,如今为西泠印社名誉社员、马来西亚篆刻协会会长、马来西亚书法资料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省篆刻创作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 |||
杨洁 |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校友,是国家二级美术师,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书画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青联委员,出版过《最美的书画》等三部作品集,多次在中书协全国大赛中获奖、入展,荣获过“安徽省政府社科奖”最高奖,“安徽省青年拔尖人才”称号 | |||
刘江 | 1945年中师毕业后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预科,两年后升入本科学习油画,1957年重返浙江美术学院,复学国画,是著名书法篆刻艺术家、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名誉社长,曾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20世纪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中国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中国文联第九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鲁迅文艺奖·优秀奖”、浙江省“二十世纪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等荣誉 | |||
杜滋龄 | 198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师从叶浅予、李震坚先生,是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出版家,曾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系主任、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第一、二、三届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五、六、七届理事,为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南开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 | |||
方增先 | 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即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绘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美术馆馆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院长,是新浙派人物画领军者、人民艺术家 | |||
注: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 ||||
表格更新时间:2024年6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