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中国美术学院办学条件

中国美术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中国美术学院设有26个教学单位,拥有招生专业28个。

中国美术学院院系专业一览表
二级学院/单位专业/系
中国画学院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
书法学院书法学(书法与篆刻、书法学与教育)
绘画艺术学院绘画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雕塑、公共艺术、纤维艺术
跨媒体艺术学院跨媒体艺术
视觉传播学院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设计学
时尚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
工业设计学院/
手工艺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工艺美术、艺术设计学、文物保护与修复
创新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数字媒体
建筑艺术学院建筑学、风景园林、环境设计
艺术人文学院艺术史论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美术学(美术教育)、艺术管理
电影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动画与游戏学院动画
上海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产品设计
国际教育学院/
南特设计联合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社会美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基础教学部/
公共体育部/
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
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
实验教学管理部/
附中/
注:手工艺术学院与视觉传播学院都设有艺术设计学专业
院系
表格更新时间:2024年6月11日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7月,有硕士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截至2024年3月,拥有2个学术型博士学位点、2个专业型博士学位点、;截至2025年6月,中国美术学院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截至2025年6月,学校还有着1个国家一流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1个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3个浙江省重点学科、3个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科。校内学科专业建设成绩均位列全国艺术类院校首位,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美术学、设计学获得了a+评级(排名全国并列第一),艺术学理论获a-评级,戏剧与影视学获b+评级。

学科体系

中国美术学院学位授权点
学科类别学科名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学术型博士学位点艺术学、设计学
专业型博士学位点美术与书法、戏剧与影视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建筑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含美术、艺术设计)、文物与博物馆、风景园林
表格更新时间:2024年6月11日
中国美术学院建设学科一览表
学科类别学科名称
国家一流学科美术学
国家重点学科美术学
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
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建筑学
浙江省重点学科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建筑学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科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
表格更新时间:2024年6月11日

学科评估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学科名称评估结果等级排名
美术学a+第一名
设计学a+第一名
艺术学理论a-第二名
戏剧与影视学b+第三名
表格更新时间:2024年6月11日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1月,中国美术学院有专任教师674人。截至2025年6月,学校拥有有校职员工约1000人,教育部有关人才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有关人才计划4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浙江省特级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有关人才计划青年学者项目2人、中宣部有关人才计划青年英才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省级海外有关人才计划3人、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12人、浙江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4人、浙江省功勋教师1人、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省优秀教师)5人、浙江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3人、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青年英才2人、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4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7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人、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创新领军人才9人、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拔尖人才14人、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优秀人才21人以及浙江省“钱江人才”支持计划7人。校内已有老师因突出的学术成就,获得了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和“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
中国美术学院师资名单
类别名称
教育部有关人才计划特聘教授王澍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王澍、杭间、高世名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吴海燕、周武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王澍
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有关人才计划许江、王澍、杭间、高世名
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许江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王澍、高世名
浙江省特级专家许江、杨奇瑞、周武
全国优秀教师吴海燕、杨奇瑞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许江、曹意强、王赞、王澍、杭间、高世名、尉晓榕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阮昊
教育部有关人才计划青年学者项目余旭红、刘海勇
中宣部有关人才计划青年英才韩熙、付帆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许江(美术学)、吴小华(设计学)、高世名(艺术学理论)
省级海外有关人才计划陈汉、阮昊、陈亮
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王赞、陈向迅、曹意强、吴海燕、刘正、杨参军、杨奇瑞、王澍、高世名、沈浩、邬大勇、刘智海
浙江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杭间
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王赞、吴海燕、杨奇瑞、王澍、刘正、何红舟、周武
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何红舟、王昀、封治国、陈正达
浙江省功勋教师许江
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许江、吴海燕
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省优秀教师)周武、李梅、何红舟、李凯生、王昀
浙江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尉晓榕、吴海燕、戴家妙
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青年英才俞佳迪、吴冠华
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董捷、韩熙、俞佳迪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李振鹏、林海钟、沈浩、余旭红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李振鹏、赵爱民、苏夏、邵健、高世名、林海钟、郑巨欣、卢勇、沈浩、韩璐、花俊、余旭红、郑靖、成朝晖、刘海勇、沈乐平、刘智海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吴海燕、王澍、刘正、卢勇、崔晓冬、张坚、毛建波、毕斐、吴小华、郑巨欣、沈浩、高世名、杨振宇、王昀、韩绪、李凯生、邵健、刘智海、郑靖
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创新领军人才余旭红、邬大勇、郑靖、刘智海、卓旻、姜珺、周诗岩、韩熙、陈正达
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拔尖人才阮昊、钱伟强、付帆、林皖、闵罕、董捷、俞佳迪、李明桓、黄燕、刘元捷、章俊杰、李轶军、沈实现、范白丁
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优秀人才冯立、金亚楠、蒋竹韵、包天钦、彭倩、周佳鹂、詹远、刘潇、张文、贺维豪、石冰、马原驰、虞琼洁、段燕俪、林村、谭彬、赵德利、张书彬、帖志超、范慧、段凯
浙江省“钱江人才”支持计划单增、卓旻、汪正虹、倪献鸥、满锦帆、任天、包天钦
表格更新时间:2024年6月11日
中国美术学院师资获奖名单
名称获奖等级
赵延年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王伯敏
王澍普利兹克奖
表格更新时间:2024年6月11日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6月,中国美术学院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其中美术学类、设计学类、建筑学类专业实现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全覆盖。校内课程结构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学科选修课(学科内选修课和跨学科选修课)等四个模块,开设了各类课程1000门左右,入选了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另外,学校还拥有3支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支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截至2023年11月,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24门,其总体数量居中国艺术院校之首,实现了5个学科28个本科专业一流课程全覆盖。

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建设
类别名称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中国画、书法学、绘画、雕塑、跨媒体艺术、艺术史论、建筑学、风景园林、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陶瓷艺术设计、动画、艺术与科技、产品设计、美术学、艺术设计学、工艺美术、工业设计、摄影、广播电视编导、文物保护与修复、纤维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设计、公共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
浙江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艺术管理、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表格更新时间:2024年6月11日
中国美术学院课程建设
国家级一流课程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
线上课程中国书法艺术
小篆临习与篆刻入门
解画水彩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造型基础——面向创新设计的专业基础教学
进入现场——景观建筑学初步
雕塑造型基础——泥塑写生
日用器皿
色彩——油画写生语言
中国画传统经典传习——临摹
中国美术史
书法临摹及其创作
叙事工程
多维设计与策划
室内纺织品纹样设计
动画项目制作
外国美术史
社会实践课程“上山下乡”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光色融合调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艺术ip创意设计应用虚拟仿真教学实验教学项目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色彩——油画写生语言
表格更新时间:2024年6月11日
中国美术学院教学团队
类别负责人团队名称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许江国家主题性重大题材创作教师团队
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何红舟《色彩——油画写生语言》课程团队
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高世名媒体艺术创新与策划创新团队
任志忠、邬大勇 国家及省部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创新团队
余旭红 美术学(绘画)研究、创作与策展创新团队
其他团队
表格更新时间:2024年6月11日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6月,中国美术学院在2005年至2024年五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6项、一等奖10项、特等奖1项。另外,学校还有着国家级成果奖7项。
中国美术学院教学成果奖名单
成果名称获奖等级
基于专业链状工作坊的工艺美术创新创意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中国美术史教学科研“一体化”模式的实践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美术学实践与理论复合型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环境艺术设计初步课程改革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以人民为中心——高等艺术教育“同轴双向”的育人体系建构与实践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以乡土为学院——扎根中国大地的艺术实践教学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中国美术学”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环境设计初步课程改革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新历史绘画教学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美术学实践与理论复合型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中国美术史教学科研“一体化”模式的实践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服装设计“多维多元”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高等艺术教育人才选拔机制研究与实践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中国本土建筑设计教学体系入门核心课程创建——兴造的开端:园宅与院宅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工艺美术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专业链状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非博物馆艺术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视觉中的直觉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城市空间文化境域中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动画的创新型教学实践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秉承“五行”相生理念创建艺术学科融合实验教学共享平台的研究与实践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手工陶瓷实验器物课程群的建构与实践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教学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西方艺术史教学与学科共建新模式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基于“内外打通、跨界互动”的跨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建构视觉文化特色的影视学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西域传统文化遗存保护传承创新的教学与活化实践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查研展赛”——艺术院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和实践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以卓越设计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视觉传达多维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东方设计”语境下的中国独立设计师培养模式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中国当代本土建筑设计本科教学体系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面向中国制造战略转型的设计智造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表格更新时间:2024年6月11日

合作交流

项目交流

中国美术学院作为教育部首批获准开展国际交流活动的66所高校之一,在1985年于法国巴黎艺术城设立了第一间工作室,后又成立了意大利罗马工作室,从此那里成为了师生赴欧研修的基地,走出了许多蜚声中外的艺术家和教育家。2007年,中国美术学院与杭州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建立起了全面、长期、稳定、特殊的战略合作关系,在城市美学、城市营造、城市更新、城市创意、城市会展等五个方面展开三十多个合作项目,其中承担的杭州市政府委托的杭州市建设系列工程项目,如杭州市“中山路综合保护有机更新策划、规划和设计工程”,杭州市“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策划、规划和设计工程等取得了极大的社会影响。2013年,中国美术学院又成为了首批来华教育示范基地。

截至2025年4月,中国美术学院与安吉签署校地合作框架协议。

截至2025年6月,中国美术学院已与4大洲17个国家及地区的近70所院校(含机构)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已与浙江省的杭州桐庐、宁波慈溪、湖州南浔、台州椒江和仙居、丽水云和和缙云,以及贵州贵阳、福建厦门、山东邹城等全国二十个城市和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此外,学校还承担了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浙江馆、杭州馆等众多场馆的设计,为参与上海世博会承担项目最多的院校,并创建了中国艺术院校首个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与浙江省住建厅合作开展了浙江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先后与浙江省十二个工业设计基地、七个特色文化产业区建立了战略合作机制,创建了自主敦品品牌,并与方太等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一起联合开发、教育培训与配套服务。

学术交流

截至2025年6月,中国美术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学术研究氛围的营造,校内积极开展了各类大型研创学术活动,搭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创学术交流平台,截至2024年6月已形成了多个学术交流活动品牌项目,如上海双年展、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中国油画双年展、杭州国际纤维艺术三年展、杭州国际海报双年展、杭州国际当代玻璃艺术展、杭州国际当代陶艺双年展、中国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等,并推出了“国美之路”系列学术展览;学校还广泛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艺术家来院举办系列专题人文思想学术讲座,已组织了“贡布里希纪念讲座”、“潘天寿纪念讲座”、“艺术与艺术史”、“中国文献与图像”等系列高端学术讲座以及“独乐·众乐”公共艺术系列大讲坛、“湖山望境”系列学术讲座、“西湖论艺”人文讲坛等,有效地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此外,学校还相继组织策划了一系列高层次国际国内重大学术展览和学术研讨会,如首届全国艺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考古与艺术史的交汇”学术研讨会、“树石论坛—乡土建筑资源保护与乡村城市化”国际研讨会、“作为启蒙的设计——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包豪斯藏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包豪斯与创造力”学术研讨会、“克孜尔石窟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东方葵——许江艺术展”、“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开馆暨‘天工开物——江南乡村民艺的世界’”、“impact国际版画会议”、“后印刷”——首届caa国际版画双年展等,提升了学校在全国乃至国际艺术界的影响力。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