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昆明中医进修班
1951年,经昆明市卫生局批准开办昆明中医进修班。
1953年3月,在昆明中医进修班基础上,经上级批准,成立昆明中医进修学校,专门承办中医进修班。校长由昆明市卫生局副局长王之翰兼任。
1953年,昆明中医进修学校划归云南省卫生厅领导,校址迁至昆明市三合营原13号。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规模
院系专业
截至2025年1月,学校设有11个学院、2个公共课教学部,开设25个本科专业。学院 | 专业 | 学制 |
---|---|---|
云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医学检验技术 | 四年 |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中医学 | 五年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五年 | |
中医儿科学 | 五年 | |
云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 护理学 | 四年 |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康复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云南省血栓病医院) | 针灸推拿学 | 五年 |
中医康复学 | 五年 | |
康复治疗学 | 四年 | |
中医养生学 | 五年 |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 市场营销 | 四年 |
公共事业管理 | 四年 | |
应用心理学 | 四年 | |
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 中药学 | 四年 |
中药资源与开发 | 四年 | |
药物制剂 | 四年 | |
制药工程 | 四年 | |
药学 | 四年 | |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 四年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四年 | |
云南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 | 傣医学 | 五年 |
云南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医学信息工程 | 四年 |
类别 | 医院名称 |
---|---|
直属附属医院 | 云南省中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
云南省血栓病医院(第二附属医院) | |
非直属附属医院 | 昆明市中医医院(第三附属医院) |
玉溪市中医医院 (第四附属医院) | |
楚雄州中医医院(第五附属医院) | |
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第六附属医院) | |
曲靖市中医医院(附属曲靖医院 ) | |
附属昭通市中医医院(昭通市中医医院) | |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附属曲靖综合医院) | |
文山州中医医院(附属文山中医医院) | |
宣威市中医医院(附属宣威市中医医院) | |
开远市人民医院(附属开远市人民医院) | |
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附属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 |
学科建设
…更多「办学规模」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国家及省级科研平台22个、省级创新团队9个、科技特派团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及站点 25个。建有国际(西学)中医文化推广研究基地。中国-缅甸中医药中心 | 中国-老挝中医药中心 |
序号 | 名称 | 负责人 | 批准部门 | 级别 | 批准时(年) |
---|---|---|---|---|---|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 |||||
1 |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 温伟波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国家级 | 2018年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
2 | 中药药理实验室 | 林青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部级 | 2009年 |
3 | 中药药理(免疫)实验室 | 毛晓健 | 2009年 | ||
4 | 云南省傣医药与彝医药重点实验室 | 张超 | 云南省科技厅 | 省级 | 2016年11月 |
5 | 云南省中医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袁嘉丽 | 2021年3月 | ||
6 | 云南省南药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 | 张荣平 | 2020年12月 | ||
省级工程中心(实验室) | |||||
7 | 云南省民族特色养生理论与健康产品工程实验室 | 饶高雄 |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省级 | 2015年12月 |
8 | 云南省道地濒危中药材繁育与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徐福荣 | 云南省科技厅 | 省级 | 2016年7月 |
9 | 云南省药食同源饮品工程研究中心 | 赵毅 |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省级 | 2021年5月 |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 |||||
10 | 南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俞捷 | 云南省教育厅 | 省级 | 2013年11月 |
11 | 云南中医药特色健康产品研发协同创新中心(培育) | 赵毅 | 云南省教育厅 | 省级 | 2015年12月 |
省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 |||||
12 | 云南省中药饮片开发与质量检测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 周志宏 | 云南省科技厅 | 省级 | 2016年10月 |
13 | 云南省中医药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 孟庆红 | 云南省科技厅 | 省级 | 2019年2月 |
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 |||||
14 | 云南中医药大学生物医药技术转移中心 | 周志宏 | 云南省科技厅 | 省级 | 2016年12月 |
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
15 | 云南民族医药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基地 | 郑进 | 云南省省委宣传部 | 省级 | 2009年12月 |
省级科技入滇(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 |||||
16 | 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传统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联合研究中心 | 俞捷 | 云南省科技厅 | 省级 | 2020年 |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
17 | 云南省高校中医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袁嘉丽 | 云南省教育厅 | 地厅级 | 2007年 |
18 | 云南省高校民族药现代研究重点实验室 | 陈普 | 2007年 | ||
19 | 云南省高校天然药物活性成分与功能重点实验室 | 饶高雄 | 2011年 | ||
20 | 云南省高校中医药临床科研重点实验室 | 秦国政 | 2013年 | ||
21 | 云南省高校中药民族药质量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 | 何红平 | 2014年6月 | ||
22 | 云南省高校芳香中药研究重点实验室 | 赵毅 | 2016年12月 | ||
23 | 云南省高校中医风湿免疫病重点实验室 | 李兆福 | 2018年9月 | ||
24 | 云南省高校中西医结合防治甲状腺病重点实验室 | 范源 | 2019年7月 | ||
25 | 云南省高校中医证候微观辨证重点实验室 | 石安华 | 2019年7月 | ||
26 | 云南省高校外用给药系统与制剂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 马云淑 | 2019年7月 | ||
27 | 云南省高校针灸推拿防治脑病重点实验室 | 邰先桃 | 2019年7月 | ||
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
28 | 云南省高校中药材优良种苗繁育工程研究中心 | 钱子刚 | 云南省教育厅 | 地厅级 | 2011年 |
29 | 云南省高校民族药保护与鉴定工程研究中心 | 徐福荣 | 2014年6月 | ||
30 | 云南省高校中药饮片工程研究中心 | 周志宏 | 2018年9月 | ||
31 | 云南省高校药食同用资源养生产品工程研究中心 | 饶高雄 | 2018年9月 | ||
32 | 云南省高校保健食品化妆品工程研究中心 | 刘录 | 2020年12月 | ||
昆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33 | 昆明市中药材繁育与鉴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徐福荣 | 昆明市科技局 | 地厅级 | 2016年2月 |
昆明市重点实验室 | |||||
34 | 昆明市民族医药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 饶高雄 | 昆明市科技局 | 地厅级 | 2016年2月 |
35 | 昆明市中医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陈文慧 | 2016年2月 | ||
36 | 昆明市代谢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 | 俞捷 | 2017年8月 |
序号 | 名称 | 负责人 | 批准部门 | 类别 | 批准时间(年) |
---|---|---|---|---|---|
37 | 云南特色天然健康产品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 赵毅 | 云南中医学院 | 校级 | 2014年 |
38 | 基于中药药效的中医气血证治规律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林青 | 2014年 | ||
39 | 云南濒危道地药材资源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钱子刚 | 2014年 | ||
40 | 中医药调节微生态平衡协同创新中心 | 袁嘉丽 | 2016年 |
序号 | 名称 | 负责人 | 批准部门 | 级别 | 批准时间(年) | |||||
---|---|---|---|---|---|---|---|---|---|---|
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及站点 | ||||||||||
1 | 郜发宝专家工作站 | 熊磊 | 云南省科技厅 | 省级 | 2015年8月 | |||||
2 | 张烜专家工作站 | 彭江云 | 2015年8月 | |||||||
3 | 王阶院士工作站 | 李易 | 2016年11月 | |||||||
4 | 石学敏院士工作站 | 施静 | 2016年2月 | |||||||
5 | 刘建勋专家工作站 | 林青 | 2016年2月 | |||||||
6 | 朱勉生专家工作站 | 陈祖琨 | 2016年2月 | |||||||
7 | 孙光荣专家工作站 | 姜丽娟 | 2016年2月 | |||||||
8 | 禤国维专家工作站 | 叶建州 | 2016年2月 | |||||||
9 | 刘昌孝院士工作站 | 俞捷 | 2017年9月 | |||||||
10 | 梁繁荣专家工作站 | 邰先桃 | 2017年9月 | |||||||
11 | 黄璐琦院士工作站站点 | 饶高雄 | 2017年9月 | |||||||
12 | 徐宏喜专家工作 | 陈文慧 | 2018年12月 | |||||||
13 | 王拥军专家工作站 | 陈燕溪、姜丽娟 | 2018年12月 | |||||||
14 | 王庆国专家工作站 | 李兆福 | 2020年4月 | |||||||
15 | 郜发宝专家工作站 | 熊磊 | 2021年1月 | |||||||
16 | 王林元专家工作站 | 杨兴鑫 | 2021年1月 | |||||||
17 | 程永现专家工作站 | 卞瑶 | 2021年1月 | |||||||
省创新团队 | ||||||||||
18 | 云南省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研究创新团队 | 熊磊 | 云南省科技厅 | 省级 | 2019年11月 | |||||
19 | 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调节人体微生态省创新团队 | 袁嘉丽 | 2017年8月 | |||||||
20 |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防治皮肤病省创新团队 | 叶建州 | 2018年7月 | |||||||
省哲社创新团队 | ||||||||||
21 | “中医药产业发展”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 孟庆红 |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省级 | 2020年5月 | |||||
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 ||||||||||
22 | 云南省高校中药学科技创新团队 | 钱子刚 | 云南省教育厅 | 地厅级 | 2010年9月 | |||||
23 | 云南省高校中医男科学科技创新团队 | 秦国政 | 2011年9月 | |||||||
24 | 云南省高校中医防治风湿病科技创新团队 | 汤小虎 | 2014年9月 | |||||||
25 | 云南省高校中医药调节机体微环境应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团队 | 袁嘉丽 | 2014年9月 | |||||||
26 | 云南省高校天然药物活性成分与功能科技创新团队 | 何红平 | 2016年12月 | |||||||
27 | 云南省高校中医药产业发展与促进科技创新团队 | 孟庆红 | 2018年9月 | |||||||
28 | 云南省高校针灸防治骨质疏松症科技创新团队 | 赵荣 | 2018年9月 | |||||||
29 | 云南省高校民族药研究与开发科技创新团队 | 王睿睿 | 2018年9月 | |||||||
30 | 云南省高校中药防治代谢性疾病科技创新团队 | 俞捷 | 2019年7月 | |||||||
31 | 云南省高校道地濒危中药材繁育与栽培科技创新团队 | 徐福荣 | 2019年7月 | |||||||
32 | 云南省高校中医治法与中药药效关系研究科技创新团队 | 李秀芳 | 2019年7月 | |||||||
33 | 云南省高校针灸防治神志病科技创新团队 | 刘海静 | 2019年7月 | |||||||
34 | 云南省高校药用食用花卉科技创新团队 | 周旭红 | 2020年12月 | |||||||
昆明市院士专家工作站 | ||||||||||
35 | 云南(昆明)杨国源专家工作站 | 周宁娜 | 昆明市科技局 | 地厅级 | 2020年12月 |
序号 | 名称 | 负责人 | 批准部门 | 类别 | 批准时间(年) |
---|---|---|---|---|---|
校级院士专家工作站 | |||||
36 | 郜发宝专家工作站 | 熊磊 | 云南中医学院 | 校级 | 2015年 |
37 | 朱勉生专家工作站 | 陈祖琨 | 2015年 | ||
38 | 石学敏院士工作站 | 施静 | 2015年 | ||
39 | 刘建勋专家工作站 | 林青 | 2015年 | ||
40 | 王琦专家工作站 | 秦国政 | 2015年 | ||
41 | 孙光荣专家工作站 | 姜丽娟 | 2015年 | ||
42 | 张烜专家工作站 | 彭江云 | 2015年 | ||
校级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
43 | 云南张氏助孕安胎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姜丽娟 | 云南中医学院 | 校级 | 2016年 |
44 | 云南罗氏调气理血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李晓 | 2016年 | ||
45 | 云南孟氏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张春艳 | 2016年 | ||
46 | 云南钟氏中医肛肠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张志云 | 2016年 | ||
47 | 云南陆氏气阴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魏丹霞 | 2016年 | ||
48 | 云南赵氏“防治康养”汇通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叶勇 | 2016年 | ||
49 | 云南夏氏强筋整骨推拿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王春林 | 2016年 | ||
50 | 云南戴氏经方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 | 严继林 | 2016年 | ||
51 | 云南濒危道地药材资源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钱子刚 | 2014年 | ||
52 | 中医药调节微生态平衡协同创新中心 | 袁嘉丽 | 2016年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1月,学校获省级以上奖励49项,其中第一单位27项,参与单位22项;获厅级奖励11项,其中第一单位9项;个人参与国家奖1项。近三年,牵头获省级科研奖励8项,其中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构建起中医药民族医药科研新范式。序号 | 成果名称 | 获奖人 | 奖项名称 | 等级 | 获奖时间 |
---|---|---|---|---|---|
1 | 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 | 朱兆云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2013年 |
2 | 温阳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 彭江云 |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2014年 |
3 | 植物化学防御物质与新农药先导物的研究 | 何红平 |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2014年 |
4 | 彝族传统医药知识体系的挖掘整理与传承研究 | 罗艳秋 | 中国民族医药科学技术奖民族医药传承贡献类 | 一等奖 | 2014年 |
5 | 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文献分类体系构建研究 | 罗艳秋 | 云南省第二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一等奖 | 2016年 |
6 | 云南名老中医治疗皮肤病学术思想及应用示范 | 叶建州 |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2017年 |
7 | 三七标准化与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饶高雄 |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2017年 |
8 | 舒血宁注射液脱酸纯化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 段为钢 | 山西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 | 一等奖 | 2017年 |
9 | 傣医药理论的整理及应用研究 | 郑进 |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2013年 |
10 | 滇产中草药抗mrsa等药物筛选技术创建与应用 | 韩峻 |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3年 |
11 | 加强四大支撑体系建设促进云南省民族医药快速发展 | 郑进 | 中国科协优秀决策咨询成果奖 | 二等奖 | 2013年 |
12 | 云南少数民族医药单验方收集整理与评价研究 | 张超 | 中国民族医药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类 | 二等奖 | 2014年 |
13 | 亚热带地区平、战时护理技术规范训练与应用 | 毕怀梅 |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5年 |
14 | 云南少数民族农业生物资源调查与共享平台建设 | 徐福荣 |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科技进步类 | 二等奖 | 2015年 |
15 | 145个中药民族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制定 | 钱子刚 |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6年 |
16 | 横断山主要大型地衣系统分类研究及食药用价值评价 | 钱子刚 | 云南省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2016年 |
17 | 20世纪云南高等教育研究 | 王翠岗 | 云南省第二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016年 |
18 | 温阳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 彭江云 |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2017年 |
19 | 龙血竭应用基础研究及其重大产业化 | 赵荣华 |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2017年 |
20 | 云南农业土著知识保护利用技术体系的创立及其应用 | 徐福荣 |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科技进步类 | 三等奖 | 2013年 |
21 | 傣医解药“雅解沙把”解毒作用及机理 | 淤泽溥 | 中国民族医药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 | 三等奖 | 2014年 |
22 | 云南佤族医疗经验的挖掘整理研究 | 王志红 | 中国民族医药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 | 三等奖 | 2014年 |
23 | 脉诀汇辨校释 | 汪剑 | 云南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 | 三等奖 | 2014年 |
24 |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设计及相关研究 | 王琦 |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2015年 |
25 |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现代德育构建 | 陈守聪 | 云南省第十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 | 三等奖 | 2015年 |
26 | 桂枝复方配伍规律及其临床应用 | 汤小虎 |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2016年 |
27 | 益气活血方药调节呼吸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机理研究 | 袁嘉丽 | 云南省自然科学奖 | 三等奖 | 2016年 |
28 | 公司机会规则研究 | 谢晓如 | 云南省第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16年 |
29 |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机遇与突出问题研究 | 赵秋苑 | 云南省第十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16年 |
30 | 云南特色中药民族药饮片标准研究示范及应用 | 周志宏 |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2017年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释义:1·校徽取“y”(云南)、“中”和“y”(医)为设计基本元素,诠释“云南中医药大学”。
2·图形中展开的书本及由书本延伸的浪花造型,象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又体现学院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神圣使命和优良传统。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区情况
呈贡校区
云南中医药大学呈贡校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路1076号。校区占地面积823·8亩,建有综合教学楼、实验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宿舍、学生会堂、校医院、风雨球场,以及学生食堂,于2008年9月10日正式启用。正大门的五行广场与翰墨楼内的阴阳太极图处于学院大门中轴线,象征着中医药传统文化及理论核心阴阳五行学说的历史传承;“医鉴楼”屋顶装饰飘板酷似“博士帽檐”。
白塔校区
…更多「校区情况」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邱勇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丁中涛 |
党委副书记 | 祁苑红、杨鹤清 |
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 陈颖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温伟波、陈祖琨、俞捷 |
副校长 | 邰先桃 |
党委委员 | 邱勇、丁中涛、祁苑红、杨鹤清、陈颖、张云富 黄孝平、杨盼、李正良 徐莉娅 |
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
书记 | 在任时间 | 院长 | 在任时间 |
---|---|---|---|
王奇 | 1960·12-1968·11 | 吴佩衡 | 1960·05-1971·04 |
军、工宣队 | 1968·12-1974·05 | ||
王奇 | 1974·06-1975·07 | 王奇 | 1974·06-1975·07 |
秦统兴 | 1975·07-1978·06 | 秦统兴 | 1975·07-1978·06 |
唐惠先 | 1978·06-1982·01 | 唐惠先 | 1978·06-1982·04 |
欧阳平关 | 1982·01-1983·11 | 戴慧芬 | 1982·04-1987·02 |
毕婉 | 1983·12-1987·11 | ||
王良 | 1987·02-1988·05 | 宣明盛 | 1987·03-1991·03 |
肖瑞崇 | 1988·06-1991·08 | ||
王子荫 | 1991·09-1993·03 | 肖瑞崇 | 1991·09-1995·05 |
高广 | 1993·03-1996·05 | ||
陈恩科 | 1996·05-2000·10 | 空缺 | 1995·06-2000·10 |
郭玉鉴 | 2000·10-2010·04 | 李庆生 | 2000·10-2010·04 |
杨建军 | 2010·04-2016·10 | 李玛琳 | 2010·04-2016·01 |
王翠岗 | 2016·09-2022·09 | - | - |
校园环境
校名石
校名石长11·8米、高3·1米、厚1·4米,重约160吨。正面镌刻着红色“云南中医药大学”米芾体校名,背面刻有360字学校更名题记,整个造型浑然天成,简洁大方,庄严厚重。葫芦岛
云南中医药大学有一湖,名为上池,湖中建有葫芦岛。翰墨楼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