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都市报百科
《西海都市报》是由青海省委宣传部主管、青海日报社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市民生活报,创刊于1998年10月9日,总部位于西宁市,覆盖青海省并面向全国发行。该报设新闻部、专刊部等职能部门及采编经营网络,2022年1月推出手机客户端,形成全媒体传播业态。
该报以“政治家办报,市场化运作”为发展思路,开设《明察暗访》《西海调查》等品牌栏目,聚焦新闻监督与民生服务。其融合报道项目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并通过vr全景、直播等技术拓展融媒体传播形态。创刊25年来构建全媒体平台矩阵,粉丝量超300万,开展跨省公益活动助力生态保护,持续深化市民生活服务功能。发行量居青海省内前列,西宁市达平均19人拥有一份,数字报平台与《青海日报》等共享青海日报社出版资源。
部门设置
都市报下设新闻部、出版部、专刊部、办公室、广告部、发行部、3个记者站,12个报纸发行站,形成了自己完善的采编、经营、发行系统网络,报社的综合实力不断得到增强。
报刊职能
创刊以来,在30多个专页轮流见报的基础上,打造出自己的“拳头品牌”《明察暗访》、《西海调查》、《社会写真》、《都市热线》、《市民直通车》、《北山茶园》、《社会新闻》……,这些专栏,专页以其典型意义和指导性,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更成为《西海都市报》发展中的有力支点。
同时,《西海都市报》还推出《文娱新闻》、《高原风情》、《寻常日子》、《情感话廊》、《家电消费》、《昆仑》、《文艺副刊》、《西海漫画》等专页,雅俗荟萃,使不同层面的读者在这里各取所需。
《西海都市报》按照“政治家办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优质化服务”的总体发展思路,拥有了自己日益扩大的,稳固的读者群体。发行量逐年成倍递增,广告收入翻番上升,确立了自己“青藏高原上市民生活报第一家”的地位。
报刊影响
《西海都市报》的读者遍布青海六州二市。全省城镇地区平均38人拥有一份《西海都市报》;其中省会西宁市平均19人拥有一份《西海都市报》;海东地区、格尔木市、敦粕石油局基地平均20人拥有一份《西海都市报》,是青藏高原上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广告效益最佳、品牌效益最佳、品牌含金量最高的一张都市类市民生活报。
所获荣誉
2023年11月,由西海都市报刊播的《视频+vr全景|独家专访!门源6·9级地震22公里地表破裂带如何形成?》(项目:融合报道)获得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公众号主体介绍青海日报社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青海日报社是中共青海省委直属厅级建制事业单位,1949年10月20日创刊《青海日报》,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实行党组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现任党组书记、社长为苏海红。该社下设管理部门、编采部门及经营部门共21个,现有职工1200余人,拥有《青海日报》《青海藏文报》等6种报纸、《中国土族》等2种杂志、《中国藏族网通》等2个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形成“六报两刊一厂两网站”全媒体矩阵。
该社前身为1949年建立的青海日报党报工作委员会,首任社长为午人。1951年创办全国最早的省级藏文党报《青海藏文报》,1992年实现激光照排和胶版印刷,2004年建成采编网络。2014年张伟任社长期间因违纪被查处,2021年获评青海省普法工作先进集体,2022年因残奥会宣传获先进单位表彰。作为省委机关报出版单位,其职责涵盖政策宣传、舆论监督及《内部参考》编发。
报社概况
青海日报社是中共青海省委直属厅级建制的事业单位,实行党组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设党组书记、社长1人,总编辑1人,副社长2人,副总编辑2人。
组织架构
青海日报社现有办公室、人事管理部、机关党委、机关纪委、财务管理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6个管理部门。有总编室、出版部、政教新闻部、经济新闻部、记者管理部、经济专刊部、社会文化专刊部、新闻评论部、新闻摄影中心、新媒体传播中心、网络信息中心、青海藏文报等12个编采部门。有广告经营中心、发行物流有限公司、印刷厂等3个经营部门。
青海日报社现有人员1200余人。其中,高级编辑、高级记者、译审19人,主任编辑、主任记者、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等专业技术人员67人。
媒体矩阵
青海日报社拥有《青海日报》《青海藏文报》《西海都市报》《青海法制报》《西海商报》《青海手机报》等6种报纸,《中国土族》和《西海记者》两种杂志,《中国藏族网通》和《青海羚网》两个网站,青海日报和西海都市报分别开通了“两微一端”平台,形成“六报两刊一厂两网站”的宣传经营格局。
所获荣誉
2021年12月2日,拟通报表扬青海日报社为2016—2020年全省普法工作先进集体。
2022年8月6日,青海省表彰参加东京残奥会、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优秀集体和个人,其中青海日报社等单位被评为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