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有一部风靡一时的电影《无因的反叛》。片中迪恩与他的中学同学玩了一场博弈:大家把车开向悬崖,获胜的一方是在他的车越过悬崖之前最后从车里面跳出来。在一些香港片中,也有这种比胆大的博弈。
这里要介绍的懦夫博弈与此不同,那就是两个司机的车不是开向悬崖,而是在一个可能相撞的过程中开车相向。
两人都可以在相撞前转向一边而避免相撞,但这将使转向者被视为“懦夫”,向前者被视为“勇士”;他也可以选择继续向前——如果两个都向前,那么就会出现双双车毁人亡的局面。
特点
收益矩阵
在懦夫博弈中,如果两人都选择向前,那么双方均车毁人亡,收益最低;如果一人选择转向一人选择向前,那么没有事故发生,但是转向的人会被称为“懦夫”(“chicken”),向前的人获得最高收益;如果两人都选择转向,那么两人都获得一个较低的收益。
我们把博弈中各种情况下司机所得到的收益赋予一定效用值,如下表:
司机甲╲司机乙 | 转向 | 向前 |
转向 | 1,1 | -2,2 |
向前 | 2,-2 | -4,-4 |
均衡分析
…更多「特点」介绍请查阅全文…
应对策略与案例
应对策略
懦夫博弈有着与性别战博弈不同的结构特征,那就是如果一方坚持要进行博弈,那么另一方难以退出博弈(退出博弈也会被视为“懦夫”)。局面就变成了骑虎难下。而此时,冒险选择向前而获胜的一方,总是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了对方的痛苦之上。假定博弈参与的一方是鲁莽、不顾后果名声的人,另一方是足够理性的人,那么鲁莽者极可能是博弈的胜出者。如果这种懦夫博弈进行多次,则冒险选择向前而成功的参与人就更有信心在将来采取这种策略,他很可能会树立起一种粗暴的形象使得对手在未来的对局中害怕而获得好处。
…更多「应对策略与案例」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