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办学契机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港中大已与内地院校合作研究和合办课程。
2000年前后,两地合作更趋深入广泛。2006年港中大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合作成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为港中大在深圳增设新的校区创立契机。
2009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于深圳市南山区动工兴建;3月,港中大又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合作成立中华基因组研究中心;10月,港中大成立专责小组探讨在深圳设立校园的可行性。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开设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6个学院共28个本科专业(包括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城市管理2个专业)。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方向 |
---|---|---|
经管学院 | 经济学 | 经济科学、商务经济学 |
会计学 | 会计和财务报告、会计数据和分析 | |
金融学 | 金融学 | |
国际商务 | 环球商务管理、环球供应链及物流管理 | |
市场营销 | 市场营销 | |
金融工程(与理工学院及数据科学学院联合创办) | 量化金融、金融科技 | |
理工学院 |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 计算机工程、电子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 数学、应用数学、金融数学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论数学、应用数学、金融数学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新能源科学方向、新能源工程方向 | |
化学 | 化学 | |
物理学 | 物理学 | |
金融工程(与经管学院、数据科学学院联合开办) | 量化金融、金融科技 | |
人文社科学院 | 翻译 | 笔译、传译、新技术翻译 |
应用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组织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 | |
英语 | 国际企业文传、法律事务、语言技术 | |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 - | |
城市管理 | - | |
数据科学学院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该专业设有一个高级数据科学领域与四个应用领域,分别是运筹管理领域、生命科学领域、计算领域与金融经济领域。 |
统计学 | 统计学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金融工程(与经管学院、理工学院联合创办) | 量化金融、金融科技 | |
医学院 | 生物信息学 | 生物信息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 | |
药学 | 药学 | |
生物科学 | 生物科学 |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 |
音乐学院 | 音乐表演 | 指挥、钢琴、声乐、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 |
音乐学 | 音乐学 | |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 |
(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研究生院共设39个研究生专业,包括22个授课型研究生专业和17个研究型研究生专业;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省级一流学科建设点7个(包括:金融学、生物信息学、经济学、金融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国际商务);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的2个;管理学硕士项目荣获中国商学院最佳中外合作硕士项目top30榜单第1名,数据科学理学硕士项目入围qs2023,并获得中国第1名、亚洲第2名类别 | 名称 |
esi学科世界排名 | 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 |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 数据科学(qs世界排名第七名,中国第一名) |
中外合作硕士项目 | 管理学 |
授课型研究生专业点(硕士) | 翻译(笔译/口译)、同声传译、应用心理学、全球研究、公共政策、城市学社会科学、中国语言文学、通信工程、供应链与物流管理高级管理人员、金融学、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市场学、信息管理与商业分析、金融学高级管理人员、生物信息学、数据科学、金融工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
研究型硕士(博士)专业点 | 翻译、应用心理学、全球研究、计算机与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能源科学与工程、物理学、金融学、经济学、会计学、市场学、信息管理与商业分析、生物科学、生物医学工程、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省级一流学科建设点 | 金融学、生物信息学、经济学、金融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国际商务 |
(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 |
师资力量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已组建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图灵奖科学家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际一流科研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基地等近70个;已建成的科研平台获批建设资金合计近30亿元;已经组建由世界一流科学家领衔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大数据科学与应用创新团队、金融学研究团队、生物信息工程研究团队等。平台类别 | 科研平台名称 |
政府批建科研平台 |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广东省大数据计算基础理论与方法重点实验室 | |
广东省未来智联网络重点实验室 | |
广东省普通高校生命与健康科学重点实验室 | |
广东省普通高校先进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 |
广东省普通高校光电材料与芯片重点实验室 | |
广东省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 | |
粤港澳高校城市运维特种机器人联合实验室 |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重点研究中心(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 |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 | |
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 | |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 | |
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深圳) | |
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 |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未来智联网络研究院 |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 | |
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 |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 |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 | |
深圳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工程实验室 | |
深圳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 | |
深圳市物联网智能系统与无线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 | |
深圳市半导体激光器重点实验室 | |
深圳市先进材料产品工程重点实验室 | |
深圳市科普基地 | |
深圳市甾体类药物研发重点实验室 | |
深圳市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 | |
深圳市模式分析与感知计算重点实验室 | |
深圳市分子聚集体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创新创意创业基地 | |
深圳分子聚集体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 |
龙岗区新型太阳能器件重点实验室 | |
龙岗区应用自旋电子重点实验室 | |
龙岗区毫米波与太赫兹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 | |
龙岗区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
龙岗区细胞保护天然产物重点实验室 |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 |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 | |
深圳市龙岗区科普教育基地 | |
自主批建科研平台 | 深圳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中心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事务研究院 |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切哈诺沃精准和再生医学研究院 (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 |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霍普克罗夫特先进计算研究院(图灵奖科学家实验室) | |
联合共建科研平台 | 刘徽实验室 |
港中大(深圳)-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数据空间技术与应用联合实验室 | |
港中大(深圳)-科鹰三维立体显示技术联合实验室 | |
港中大(深圳)合康谱康健内分泌代谢疾病微生态与数字医疗研究中心 | |
港中大(深圳)-晋百慧生物先进医疗检测技术联合实验室 | |
港中大(深圳)-博雅生命再生医学工程联合实验室 | |
港中大(深圳)-圣牒先进编码技术联合实验室 | |
港中大(深圳)-海柔智能机器人仓储系统联合实验室 |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量子联合实验室 |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力牧生物联合实验室 |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希玛国际眼科研究中心 | |
资料来源:(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 |
科研成果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名
创校校长李卓敏在1978年中大第十九届颁授学位典礼上,曾解释大学命名为香港中文大学的原因。他指出有一个普遍解释以为中文即是指中国文化,故此,中文大学是指传扬中国文化的大学。
李卓敏指出,大学校训“博文约礼”中的第二个字“文”(也就是中文大学校名的第二个字)并不指狭义的文科,而是包括了一切学科,因此校训更强调了中大校名的真正意义。他续认为:“凡是中国或海外华侨创办的大学都是中文大学;但我们的大学却是独一的,因为英文名称the chinese university的the字用大写t起头,这就把本校的特殊使命表达出来了。”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理事长 | 卢煜明教授 |
成员 | 李清泉教授 |
陈伟仪教授 | |
程伯中教授 | |
高文教授 | |
林伟雄先生 | |
李学金教授 | |
梁定邦博士 | |
宋春山教授 | |
唐杰教授 | |
涂辉龙先生 | |
徐晨教授 | |
徐航先生 | |
张来武教授 | |
徐扬生教授 | |
资料来源:(统计时间截至2025年1月) |
职务 | 姓名 |
---|---|
校长 | 徐扬生 |
副校长 | 罗智泉、朱世平、阮健骢 |
协理副校长兼科研处处长 | 李学金 |
协理副校长 | 蔡小强、王丛、黄建伟、卢国师 |
资料来源:(统计时间截至2025年1月) |
历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首任理事长 | 沈祖尧 |
(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 |
校园环境
学校位于深圳市龙岗区龙翔大道2001号,大运公园南侧,龙翔大道以北,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校园分为上园、中园、下园三个部分,校园空间与建筑既彰显了中国元素又体现了西方韵味。校园设计贯彻了“山、林、院”的空间组织理念,建筑中营造了很多人性化尺度的庭院空间,为师生提供舒适的休憩活动空间,亦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会自由的学术文化。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