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香港大学公众号

香港大学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港澳香港
公众号ID:hongkongu1911
公众号分类:资讯
关于公众号:

“香港大学”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属于资讯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关注香港大学,获取新的港大新闻、招生信息及活动资讯。

开发/运营主体: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

关于主体: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是香港大学2011年在深圳设立的研究机构。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香港大学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香港大学百科

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港大”(hku),是中国香港的一所综合性、国际化公立研究型大学,有亚洲“常春藤”之称。校训为“明德格物”,对应拉丁文为sapientia et virtus,为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松联盟、universitas 21、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粤港澳高校联盟、京港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英联邦大学协会成员,aacsb及equis双重认证成员,是全球第一个界定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病原体的科研单位。

香港大学奠基于1910年3月16日,次年3月30日正式注册成立,其前身为香港西医书院,是中国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机构。建校初期,香港大学规模极小,自1912年3月11日正式开学,到1916年12月举行首次毕业典礼,仅有23名毕业生。1948年4月9日后,学校秩序重建与结构转型并举,步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21年9月,与深圳市合作共建香港大学(深圳)。

香港大学自创校以来始终采用英语教学,其学术研究多可与欧美无缝对接、良性互动,也得益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医学、商科、人文、政法等领域见长的香港大学都是中国高等教育界一面独特的旗帜,享誉亚洲乃至世界。

香港大学共有十所学院以及研究学院;2023年到2024年度,教职员有13715人,所有课程就读学生人数有39166人;在经济、金融、会计、生物医学、牙医、教育学、人文学科、法学、语言学、政治学与社会科学等领域展现出较强科研实力。

历史沿革

香港大学是香港第一所大学,由1887年成立的香港西医书院及香港官立技术专科学校合并而成,于1911年在香港岛正式创立,孙中山先生为香港西医书院首届毕业生。

当时西方列强争相在中国成立大学,时任港督卢押认为英国同样需要在香港设立一所大学,一为与其他列强竞争,二来让中国人(尤其是香港人)认同英国的价值观,抗衡其他列强文化理念,便于英国向华南拓展势力、巩固其在整个香港的统辖管治。清政府两广总督和省港工商界亦觉得成立大学有助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科技,使中国自强,遂默许并予以支持。恰又逢当时太古集团辖下的一艘货船发生工业意外事故,导致多名中国船员伤亡,管理层急欲修补公司形象,便一同捐款资助成立港大。在英国政府和其他香港英资(如汇丰银行)支持下,卢押最终筹得足够资金筹建大学,于1910年3月16日主持大学的奠基仪式。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19年,香港大学下设10个专业学院,另有研究学院、专业进修学院、数码港学院等数十个独立机构。
院系设置
类别名称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房地产及建设系城市规划及设计系
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学院英语系中国语文学部
中文增补课程英文学院中文系本部
跨文化研究系语言与沟通系人文学院
比较文学系艺术史系历史系
语言学系音乐系现代语言及文化学院
哲学系日本研究系美国研究系
欧洲研究系语文研习所法语系
德语系西班牙语系意大利语系
葡萄牙语系希腊语系瑞典语系
韩语系日语系泰语系
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商学院经济及金融学院——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资讯科技学部语言及文学学部学习、发展及多样性学部
公共行政及社会科学教育学部科学、数学及计算机学部言语及听觉科学学部
香港大学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工业及制造系统工程系
机械工程系电机电子工程系
香港大学法学院法学系比较及公共法中心法律专业学系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外科学系临床试验中心麻醉学系
解剖学系生物化学系临床肿瘤系
社区医学系放射诊断学系内科学系
微生物学系护理学系妇产学系
骨伤学系儿童及青少年医学系病理学系
药理学系生理学系精神医学系
香港大学牙医学院牙医学系————
香港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物理系
地球科学系统计及精算学系数学系
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政治及公共行政学系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社会学系

师资情况

学术科研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香港大学设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中科院港大联合实验室,各类直属、附属科研机构90余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肝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合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医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研平台
院系名称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for china and hong kong, centre forconstruct i·t·, centre forreal estate and urban economics, centre forrenewable energy in architecture, centre onurban studies and urban planning, centre of
香港大学文学院school of chineseschool of englishschool of humanitiesschool of modern languages & culturescentre for applied english studiescentre of buddhist studiescentre for the humanities and medicinesociety of fellows in the humanities
香港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asia case research centreasian entrepreneurship and business values, centre forchina financial research, centre forchinese management centre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centre forhong kong centre for economic researchhong ko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trategy
香港大学牙医学院cleft lip and palate centrenavigational dentistry, international centre of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advancement in inclusive and special education, centre foradvance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centre forcommunication disorders, centre for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centreeducational leadership, centre forhong kong putonghua education and assessment centre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centre forwah ching centre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 in china
香港大学工程学院asian tall buildings and urban habitat, centre fore-commerce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centre forelectrical energy systems, centre for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re for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cryptography, centre forinfra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re forjockey club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centre for landslip prevention and land developmentlaw and technology centrenonlinear mechanics, centre ofrock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re
香港大学法律学院asi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awchinese law, centre forcomparative and public law, centre forlaw and technology centre(jointly organized with the faculty of engineering)medical ethics and law, centre for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alimentary 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re ofcancer research, centre forcardiovascular science and medicine, institute ofcarol yu centre for infectionchinese medicine, school ofclinical trials centreendocrinology and diabetes, centre ofgenomic sciences, centre forhuman development and birth defects, centre ofhuman reproduction, centre ofhumanities and medicine, centre for themedical and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 institute ofmedical ethics and humanities unitmedical ethics and law, centre forpublic health, school ofresearch centre of heart, brain, hormone and healthy aging
香港大学理学院applied geoscience centremathema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swire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physics, centre of
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behavioural health, centre oncivil society and governance, centre forcriminology, centre for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china development studiesjournalism and media studies centrekadoorie institute, the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centre for suicide research and preventionsau po centre on ageing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centre

科研指标

文化传统

校徽

香港大学校徽根据英国纹章院的建议订立,并于1913年5月14日获得包含校盾和校训的纹章。早于1912年10月,香港大学已于一封交与纹章院的信件中提及盾形纹章的设计,但设计者已不可考,可能是一位熟悉纹章学的欧洲人。从纹章的设计可以看出大学奠基者寄予的期望——将其发展成为一所中西合璧的大学;背景的蓝、绿色分别代表大学所在的香港岛和四面包环的景致,现时采用的盾章根据1958年纹章院的绘图订立。

校训

校区情况

本部校区

香港大学校园本部坐落于港岛西部的特定地理区域内,具体边界为东起薄扶林道,南至般咸道,西至罗便臣道,北接龙虎山脉。在校园内部,分布有4个图书馆,这些图书馆中,主图书馆的藏书量最为丰富。牙医学院及教育学院言语及听觉科学部位于西营盘的菲腊牙科医院内。另有香港石澳鹤咀的嘉道理农业研究所和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

新界校区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大学主管人员(截至2024年10月)
职务姓名
校监李家超先生
副校监李国宝爵士
校务委员会主席王沛诗女士
校长张翔教授
首席副校长(暂任)王于渐教授
行政及财务副校长(暂任)田之楠教授
副校长(学术发展)宫鹏教授
副校长(教学)何立仁教授
副校长(健康)(暂任)刘泽星教授
副校长(研究)申作军教授
副校长(国际创新中心)(暂任)任詠华教授
副校长(环球事务)(暂任)颜庆云教授
司库梁高美懿女士
(参考资料)

历任校长

历任校长
姓名任期
卢吉男爵(frederick john dealtry lugard)1910—1912
仪礼爵士(sir charles norton edgecumbe eliot)1912—1918
佐敦教授(prof· g· p· jordan)(署理)1918—1921
卜兰溢爵士(sir william brunyate)1921—1924
康宁爵士(sir william hornell)1924—1937
史乐诗博士(dr· duncan sloss)1937—1949
赖廉士爵士(sir lindsay tasman ride)1949—1964
钮鲁诗博士(dr· william charles goddard knowles)1964—1965
麦花臣教授(prof· a· j· s· mcfadzean)1965
乐品淳博士(dr· kenneth e· robinson)1965—1972
黄丽松教授1972—1986
王赓武教授1986—1995
郑耀宗教授1996—2000
戴义安教授2000—2002
徐立之教授2002—2014
马斐森教授2014—2018
张翔教授2018—迄今

校园环境

香港大学校园本部坐落香港岛西部的薄扶林道以东、般咸道以南、罗便臣道以西、龙虎山以北;牙医学院及教育学院言语及听觉科学部位于西营盘的菲腊牙科医院内。另有位于新界的嘉道理农业研究所及香港石澳鹤咀的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

香港大学校园内设有4个文娱中心给同学使用,分别为:徐朗星文娱中心、庄月明文娱中心、薄扶林文娱中心及方树泉文娱中心。各文娱中心外分别设有剧场、食肆、排舞室、礼堂等设施供同学使用。其中某部分亦开放给公众使用,如位于庄月明文娱中心的两间食肆。另外于薄扶林道设有两个体育馆,分别为何世光夫人体育馆及赖蒙廉夫人体育馆,馆内有排球场、篮球场、手球场、壁球场、健身室及一个25米游泳池等设施。此外于沙湾径设有何鸿燊运动场,场内设有一个天然草场及两个人造草场,可用作11人足球、曲棍球、垒球等活动。此外亦设有6个胶地网球场及一个50米的标准游泳池。

杰出校友

校友
校友姓名简介
孙中山中华民国国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朱光潜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张爱玲中国现代女作家
何鸿燊港澳企业家、澳门赌王
卫奕信第二十七任香港总督、爱丁堡皇家学会会长、剑桥大学彼得学院院长
林郑月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
简悦威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拉斯克医学奖得主
萧荫堂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哈佛大学讲座教授
刘仙洲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第一副校长
石志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原副部长
黎子良中央研究院院士、斯坦福大学讲座教授,考普斯会长奖首位华人得主
游景威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米耀荣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裴克尔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
李效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
沈向洋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微软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
陆锦标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得主
谭秉亮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
钟香崇中国科学院院士
支志明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清泉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耀宗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前校长
任咏华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智仁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公开大学前校长
李焯芬中国工程院院士
辛世文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叔贤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嘉安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允怡中国科学院院士
范上达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国勇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祖尧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
梁其姿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惠仪中央研究院院士、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
颜庆云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
傅秉常中华民国驻苏联大使、中华民国司法院副院长
简悦强香港政治家、银行家,东亚银行主席
钟士元香港政治家,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首任召集人
梁爱诗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位律政司司长
林瑞麟香港政务司前司长
张建宗香港政务司司长
袁国强香港律政司前司长
梁锦松香港财政司前司长
范徐丽泰香港立法会首任主席
曾钰成民主建港协进联盟首任主席,香港立法会前主席
陈兆恺香港高等法院前首席法官、香港终审法院常任法官
余叔韶香港首位华人检察官
黄丽松香港大学首位华人校长
潘宗光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
姚伟彬澳门大学前校长
陈坤耀香港岭南大学前校长
谭尚渭香港都会大学前校长
张炳良香港教育大学前校长、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前局长
卫炳江香港浸会大学校长
林群声香港都会大学校长
刘殿爵翻译家、语言学家、汉学家
刘家铭气象学家、马里兰大学教授
陈展邦美国贝勒医学院讲座教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糖尿病与代谢研究中心主任
郭斌和语言文学家
方心让香港骨科医生,香港复康会创办人,国际复康总会前会长
杨紫芝香港大学医学院前院长、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前主席
李心平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院长
杨永强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院长、香港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前局长
胡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副部长
周锡年香港富商
陈祖泽香港赛马会主席
袁长清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裁
谢仕荣友邦保险公司前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梁乃鹏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前行政主席
甘庆林长江和记实业副董事长、总经理
苏泽光香港机场管理局主席、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香港电影发展局主席
林顺潮香港希玛眼科集团董事长
郑家成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新世界发展(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总经理
黄沾香港作家、词曲家
许鞍华香港女导演
林夕华语乐坛词作家
许冠杰香港歌手、音乐人、演员
谢安琪香港女歌手、演员
许廷铿香港男歌手

学校事件

2024年7月,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早前发现有学生以假学历入学,院方经过多月调查,暂时已经发现30多名学生提交虚假文件,涉案者主要来自海外高校。8月27日,香港大学(港大)公布,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侵入式岩浆产物在嫦娥六号着陆区分布广泛,有助科学家将来认识月球背面其他区域。

公众号主体介绍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香港大学是由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3月,是香港大学在内地进行科研延伸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驻深事业单位。研究院依托港大科研资源,承担各类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414项,资助总额超数亿元,并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突破,其研发的口服砒霜白血病药物获fda和ema认证,治愈率达97%。研究院推动产学研合作,协办首届低空峰会(2025年1月10日-11日)、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技术论坛(2024年),并设立青年科创学院(2024年)。截至2023年,研究院拥有223位学者,包括院士和全球高被引研究人员,并于2017年获评“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

成立与使命

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于2011年3月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同年12月30日举行揭牌仪式。作为港大科研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院旨在推动科技成果向内地转化,加强与大湾区的产学研合作。香港大学副校长申作军教授(兼研究院院长)代表机构参与深圳虚拟大学园联席会议(2023年11月),探讨高等教育融合。

科研项目与成果

截至2023年,研究院累计取得414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生物医药领域,港大医学院研发的口服砒霜白血病药物获fda和ema认证,治愈率达97%。研究院建立新材料及生命科学实验室等实验基地,支撑多学科协作。

重要活动与论坛

首届低空峰会:2025年1月,研究院与大湾区低空经济联盟合作举办峰会,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生物医药技术论坛:2024年1月,协办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技术前沿高峰论坛,汇聚专家探讨创新药研发。

青年科创学院:2024年9月4日,香港大学青年科创学院(hku tea)在深圳前海开幕,成为港大科创培育的新基地。

机构发展

2021年,深圳市政府与香港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备忘录,计划共建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作为港大在内地科研的重要基地,截至2023年拥有223位学者,包括多位院士,并持续推进实验室建设与成果转让。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