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公众号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北京
公众号ID:CNULibrary
公众号分类:教育
关于公众号: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首都师范大学,属于教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CNULibrary)官方小微,及时将图书馆新的资源与服务信息推送到您的身边,以便捷的方式与您随时随处保持沟通互动,了解您的需求,与您共建、共享资源宝库,遨游知识殿堂。

开发/运营主体:首都师范大学

关于主体:首都师范大学是中国北京市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百科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于1954年建立。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的市属重点师范大学图书馆。

首都师范大学共有各类图书文献1000万余册(件):印刷型文献298万余册,电子图书679万余册,电子期刊20万余册。

首都师范大学于2002年投资新建了北校区图书馆,有效地改善了教学科研条件。到2014年,图书馆总面积已达34193平方米,生均面积2·95平方米。图书馆现开设借阅室21个,拥有阅览座位2400个,每周开放时间105小时。

馆藏建设

首都师范大学共有各类图书文献1000万余册(件):印刷型文献298万余册,电子图书679万余册,电子期刊20万余册。

首都师范大学于2002年投资新建了北校区图书馆,有效地改善了教学科研条件。到2014年,图书馆总面积已达34193平方米,生均面积2·95平方米。图书馆现开设借阅室21个,拥有阅览座位2400个,每周开放时间105小时。

馆藏布局

图书馆(校本部)根据馆藏文献的不同地点,设置了各种类型阅览室和借阅室。凡该校教职工、本专科学生、研究生、进修生均可凭机读借书证进入。各室工作人员除帮助读者查找文献外,还尽可能解答读者提出的关于本室所藏文献的各种问题。

借书、还书、办证 二层南209-1

中文图书借阅室

室名称藏书年代室藏范围及业务借阅方式服务模式服务时间地点
总借还处-借还书--周一至周日8:00-22:00二层南
中文理科图书借阅室中文图书一区1990年(含)以后出版为主n类:自然科学总论;o类:数理科学化学;自然科学各类工具书开架借阅二层总借还处通借通还周一至周日8:00-22:00二层南
中文图书二区2000年(含)以后出版为主t类:工业技术(含计算机)
中文图书三区1990年(含)以后出版为主p类:天文学、地球科学;q类:生物科学;r类:医药卫生;s类:农业科学;u类:交通运输;v类:航空、航天;x类: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中文社科-部分社会科学图书;综合性图书;
中文理科书提存库-自然科学闭架借阅二层总借还处填写索书条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6:30
基础教育文献信息中心1985年以后出版为主基础教育、青少年心理类中英文书、刊、报开架借阅本室借阅和归还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6:30一层北
外文文献借阅室1975年以后出版为主自然科学类外文图书、现刊
艺术阅览室中文:1949年以后出版;外文:1975年以后出版为主美术、音乐类中外文图书、期刊开架借阅本室借阅和归还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6:30三层北
中文报刊阅览室中文现刊、现报(近2年)自然科学类、部分社会科学类现刊、现报开架阅览,过刊、过报闭架阅览阅览周一至周日8:00-22:00三层北
-自然科学类合订刊;所有外文合订刊、报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6:30
网络阅览-光盘资料;各类网上资源服务--周一至周日8:00-22:00二层北
自习室-读者自习--周一至周日8:00-23:00二层南,三层南
复印-自助复印机-读者自助周一至周日8:00-22:00三层北

所获荣誉

2020年10月30日,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5号

公众号主体介绍首都师范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是由首都师范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首都师范大学(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简称为首都师大 ,位于北京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省部共建高校、北京市属重点大学,由北京市主管。学校为京港大学联盟成员,入选教育部“101计划”、教育部“双名计划”名师培养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原名北京师范学院。1960年后,华北人民大学、工农师范学院、艺术师范学院、北京师范专科学校等部分院系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学院。1980年被北京市政府确定为市属重点大学。1981年,学校取得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学校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是中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1992年,北京师范学院分院并入北京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此后,北京联合大学外国语师范学院、北京第三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的先后并入。2014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发文决定共建首都师范大学。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占地约103·65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97·3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用仪器设备总资产188951·37余万元;下设31个院系(部),有本科专业5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拥有教职工12405人,各类学生总数 26880人。截至2025年6月,有本部、北一等八个校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前身是北京师范学院,初建时仅有一年制的9个专修班。1955年,北京师范学院正式成立。1960年,华北人民大学哲学系、政经系、党史系北京学区的师生并入北京师院。1962年,北京工农师范学院整建制并入北京师院。同年,北京体育师范学院整建制并入北京师院。1964年,北京艺术学院撤销,其音乐系、美术系部分教职工并入北京师院。同年,北京师范专科学校部分教职工并入北京师院。1971年,北京市外国语学校划归北京师院领导,更名为北京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1973年,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和函授部整建制并入北京师院,同时另有其他系室若干教职工调入。同年,北京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从北京师院划出,恢复原建制和名称。1973年,“文革”后期北京市部分院校调整,有少量教师、干部陆续调到北京师院工作。1978年,原中国人民大学成员绝大多数陆续调出,回到复校的中国人民大学。1979年,北京师院体育系划出,恢复北京体育师院建制。1980年,北京外国语学校并入、三校合并,定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分院。同年,学校被北京市政府确定为市属重点大学。1981年,学校取得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分院划入北京联合大学,定名为北京联合大学外国语师范学院。同年,学校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是中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

更名发展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首都师范大学下设31个院系(中心)以及大学英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本科专业59个,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

首都师范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院系名称招生专业(类)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
汉语言文学(教育部拔尖计划实验班)
中国语言文学类[大类招生,包含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
文化产业管理
戏剧影视文学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学(师范)
历史学(师范)(地理科学师范双学士学位项目)
历史学(基地班)
历史学(教育部拔尖计划实验班)
世界史(外语双学士学位项目)
考古学
考古学(地理信息科学双学士学位项目)
文化遗产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
哲学(教育学双学士学位项目)
法学
社会工作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师范)
教育技术学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师范)
心理学(潘菽实验班)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
英语
英语(世界史双学士学位项目)
俄语
俄语(世界史双学士学位项目)
德语(师范)
德语
法语
法语(世界史双学士学位项目)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世界史双学士学位项目)
日语
日语(世界史双学士学位项目)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马克思主义理论
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
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师范,声乐主项)
音乐学(师范,钢琴主项)
音乐表演(声乐)
音乐表演(钢琴)
音乐表演(西洋器乐)
音乐表演(民族器乐)
舞蹈学(师范)
舞蹈学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师范)
美术学类[大类招生,包含美术学(艺术市场),绘画(国画、油画)]
设计学类[大类招生,包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部拔尖计划实验班)
数学类(数理实验班)[大类招生,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学(师范)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师范)
应用化学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师范)
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包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类(实验班)[大类招生,包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师范)
地理科学(师范)(历史学师范双学士学位项目)
旅游管理
地理信息科学
地理信息科学(考古学双学士学位项目)
遥感科学与技术
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人工智能(师范)
人工智能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师范)(敬修书院)[含中文、英语、德育方向]
小学教育(师范)(伯良书院)[含数学、科学、信息技术方向]
小学教育(中文师范)
小学教育(数学师范)
音乐学(初等教育,师范,声乐主项)
音乐学(初等教育,师范,钢琴主项)
美术学(初等教育,师范)
书法学(初等教育,师范)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师范)
学前教育(师范)(君颀书院)
京疆学院-
国际文化学院-
燕都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
中国国学教育学院-
艺术与美育研究院-
文化研究院-
教师教育学院-
体育教学研究部-
交叉科学研究院-
大学英语教研部-
国别区域研究院-
资料来源:(截至2024年6月)部分数据不全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首都师范大学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后流动站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4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学位授予点19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学位授予点9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学科门类学科代码学科名称
哲学0101哲学
法学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学0401教育学
0402心理学
文学0501中国语言文学
0502外国语言文学
历史学0601考古学
0602中国史
0603世界史
理学0701数学
0702物理学
0705地理学
0710生物学
0713生态学
0714统计学
艺术学1302音乐与舞蹈学
1304美术学
资料来源:(截至2020年6月)
博士后流动站
类别名称
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哲学、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美术学、数学、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心理学、化学
资料来源:(截至2024年3月)
博士专业学位类别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专业学位类别名称专业领域代码专业领域名称
0451教育045171学校课程与教学
045172学生发展与教育
045173教育领导与管理
045174汉语国际教育
资料来源:(截至2020年6月)表格内容与学校官网简介数据不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学科门类学科代码学科名称
哲学0101哲学
法学0301法学
0302政治学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学0401教育学
0402心理学
文学0501中国语言文学
0502外国语言文学
历史学0601考古学
0602中国史
0603世界史
理学0701数学
0702物理学
0703化学
0705地理学
0710生物学
0712科学技术史
0713生态学
0714统计学
工学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5软件工程
管理学1204公共管理
艺术学1302音乐与舞蹈学
1304美术学
1305设计学
资料来源:(截至2020年6月29日)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0252应用统计
0254国际商务
0351法律
0352社会工作
0451教育
0453汉语国际教育
0454应用心理
0551翻译
0651文物与博物馆
0854电子信息
0856材料与化工
0857资源与环境
0859土木水利
1252公共管理
1254旅游管理
1351艺术
-博物馆
-舞蹈
-设计
-文物
资料来源:截至2023年9月
重点学科(部分)
类别名称
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世界史、基础数学、植物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美术学
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等
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
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学、俄语言文学、音乐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遗传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美术学等
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宗教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础心理学、光学、物理化学、细胞生物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旅游管理、自然地理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分析化学
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数字文献学等
截至2024年6月

师资力量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首都师范大学设有112个研究所(中心),建有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北京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语委科研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1个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1个中关村技术转移平台,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7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
科研平台(部分)
名称类别
21世纪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司法矫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历史学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地理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北京市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电子系统可靠性与数理交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北京应用数学中心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太赫兹光电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地面沉降机理与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空间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教育部科技成果 转化基地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成像理论与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水资源安全北京实验室北京实验室
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纳米光电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学习与认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太赫兹波谱与成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检测成像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高可靠嵌入式系统技术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dna损伤应答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电子系统可靠性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植物基因资源与低碳环境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光功能材料与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超材料与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轻型工业机器人与安全验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光场成像与数字几何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太赫兹与红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无损检测新技术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北京市工程实验室
北京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北京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
语言智能研究中心国家语委科研基地
北京语言智能研究基地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
资料来源:(截至2020年11月)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3月,首都师范大学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第二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5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32项。“十二五”以来,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14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5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2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子课题82项,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57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2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61项。
国家级科研成果
获奖时间项目名称奖项等级
2008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5微分流形的几何拓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截至2024年2月
教育部科学技术奖
获奖时间项目名称奖项等级
2023离子通道组装的感应分子复合体调控植物的水分平衡和极性生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23中生代外寄生昆虫的发现及寄生行为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截至2024年6月
理工科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
序号获奖成果奖项年份
1有限群及模表示轮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3
2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3
3非晶态合金铁磁性、亚铁磁性及能带结构的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4
4模拟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及前药设计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4
5kac-moody代数及有限维可解李代数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5
6北京山区地域系统及其优化开发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6
7北京地区物候观测与基础物候学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7
8激光表面增强光谱技术及应用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7
9数字血管减影系统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7
10非线性发展方程行波解及平衡解的稳定性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9
11计算机组成原理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9
12应用费曼路径积分及超对称性量子力学方法研究ab散射,聚合物缠绕及含时系统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9
13齐性siegel域与蛋型拟凸域的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0
14《高等代数》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二单位)2000
15侏罗纪喜花昆虫作为被子植物起源的证据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02
16高维气体动力学中非线性现象的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04
17有限群表示论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05
18真三维虚拟旅游与景区规划设计系统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05
19首都地下水资源空间分析系统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006
20植物无糖组培快繁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二单位)2008
21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8
22临界点理论中的流不变集与椭圆型方程的解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8
23苛刻环境下高速高可靠串行通信总线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9
24北京湿地监测技术方法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9
25遥感测图业务平台研制及重大工程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9
26图的对称性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9
27北京地区地面沉降监控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1
28新型嵌入式三模冗余容错计算机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1
29spacewire形式化验证和spacefibre的样机研制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2
33地面移动激光集成关键技术方法、软硬件产品与应用示范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
30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2
31中国中生代晚期昆虫与植物协同演化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2
32太赫兹波谱与成像理论及功能器件基础研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第二单位)2013
33多渠道农业信息获取系统及应用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3
34中远距离三维激光扫描与建模技术研究及应用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3
35几何拓扑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4
36华北平原地下水储量变化若干宏观规律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2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6月)

学术资源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名

“首都师范大学”由欧阳中石教授题写。

校徽

校徽由 cnu 大写英文字母、敞开的书籍、橄榄枝和学校英文字体组成,采用错动性建构造型。

校旗

首都师范大学校旗分为主旗与副旗。主旗为蓝色长方形旗帜,副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均印有学校校标、欧阳中石所题校名以及学校英文大写字母缩写的标准组合。

精神文化

校区情况

截至2025年3月,首都师范大学占地约103·65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97·32万平方米。设有本部校区、北一校区、北二校区、东一校区、东二校区、良乡校区、通州校区、来广营校区。

本部校区

校本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5号。有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育技术系、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

首都师范大学(校本部)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曹文军
校长方复全
党委副书记王大广、孙晓峰
纪委书记王玮
副校长马力耕、宋军、蔡春、李海梁、韩继华、王洛忠
党委常委曹文军、孙晓峰、王大广、马力耕、宋军、蔡春、李海梁、韩继华、黄延敏、王洛忠、王玮
资料来源:(截至2025年6月)

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书记
姓名任期
凌莎1957至1958
鲍成吉1958至1961
杨伯箴1961至1964
冯佩之1965至1968
崔耀先1977至1983
何钊1983至1988
林培黎1988至1993·4
于洸1993·4至1997·8
牛继升1997·8至2001·11
谢维和2002·4 至2004·2
许祥源2004·2至2004·12
刘利民2005·1 至2006·7
张雪2006·6至2014·11
郑萼2015·1至2021·6
孟繁华2021·6至2023·8
(截至2025年6月) 资料来源:

校园环境

养德楼

“养德楼”为学校主建筑——行政办公楼,是教育教学部门工作的主要场所。除了为教职员工提供良好的办公条件,还造了备课室、悦读吧、暖心阁、研修吧、书画吧等“工会之家”。

养身楼

养身楼为学校风雨操场,是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室内场馆内设施齐全,设计合理、功能丰富。

艺术楼

校友情况

商界(部分)
姓名简介
张桂森北京英智集团执行董事兼ceo
曹芳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京报传媒总经理
政界(部分)
姓名简介
刘源将军
徐华北京教育学会副会长
李奕北京市教委副主任
张金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秘书
马景林西城区人大代表
其他知名校友(部分)
张文生伊然王苹杨军
佘岩田士合陈海妮康泠
郭杰陈宁周天李燕杰
杜永寿邱悦杨海滨王秀东
陈德福钮小桦参考资料

所获荣誉

所获荣誉
时间奖项
200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8年荣获教育部省部高校精准扶贫典型项目和“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2018年11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21年6月入选“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2021年9月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2022年2月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2024年3月入选“青年成才”领域中方成员高校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