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首都师范大学设有112个研究所(中心),建有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北京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语委科研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1个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1个中关村技术转移平台,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7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名称 | 类别 |
---|---|
21世纪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司法矫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历史学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地理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北京市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重点实验室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电子系统可靠性与数理交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北京应用数学中心 | 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
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太赫兹光电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地面沉降机理与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空间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 教育部科技成果 转化基地 |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
成像理论与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 | 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
水资源安全北京实验室 | 北京实验室 |
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纳米光电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学习与认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太赫兹波谱与成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检测成像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
高可靠嵌入式系统技术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
dna损伤应答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电子系统可靠性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植物基因资源与低碳环境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光功能材料与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超材料与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轻型工业机器人与安全验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光场成像与数字几何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北京市太赫兹与红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 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
无损检测新技术北京市工程实验室 | 北京市工程实验室 |
北京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 | 北京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 |
语言智能研究中心 | 国家语委科研基地 |
北京语言智能研究基地 | 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 |
资料来源:(截至2020年11月)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3月,首都师范大学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第二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5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32项。“十二五”以来,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14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5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2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子课题82项,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57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2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61项。获奖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项等级 |
---|---|---|
2008 |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2015 | 微分流形的几何拓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截至2024年2月 |
获奖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项等级 |
---|---|---|
2023 | 离子通道组装的感应分子复合体调控植物的水分平衡和极性生长 | 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2023 | 中生代外寄生昆虫的发现及寄生行为 | 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截至2024年6月 |
序号 | 获奖成果 | 奖项 | 年份 |
---|---|---|---|
1 | 有限群及模表示轮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1993 |
2 |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1993 |
3 | 非晶态合金铁磁性、亚铁磁性及能带结构的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1994 |
4 | 模拟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及前药设计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1994 |
5 | kac-moody代数及有限维可解李代数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1995 |
6 | 北京山区地域系统及其优化开发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1996 |
7 | 北京地区物候观测与基础物候学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1997 |
8 | 激光表面增强光谱技术及应用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1997 |
9 | 数字血管减影系统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1997 |
10 | 非线性发展方程行波解及平衡解的稳定性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1999 |
11 | 计算机组成原理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1999 |
12 | 应用费曼路径积分及超对称性量子力学方法研究ab散射,聚合物缠绕及含时系统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1999 |
13 | 齐性siegel域与蛋型拟凸域的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00 |
14 | 《高等代数》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二单位) | 2000 |
15 | 侏罗纪喜花昆虫作为被子植物起源的证据 | 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 2002 |
16 | 高维气体动力学中非线性现象的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 2004 |
17 | 有限群表示论 | 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 2005 |
18 | 真三维虚拟旅游与景区规划设计系统 | 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 2005 |
19 | 首都地下水资源空间分析系统 | 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 2006 |
20 |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二单位) | 2008 |
21 |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 |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08 |
22 | 临界点理论中的流不变集与椭圆型方程的解 |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2008 |
23 | 苛刻环境下高速高可靠串行通信总线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09 |
24 | 北京湿地监测技术方法与生物多样性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2009 |
25 | 遥感测图业务平台研制及重大工程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09 |
26 | 图的对称性 |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2009 |
27 | 北京地区地面沉降监控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2011 |
28 | 新型嵌入式三模冗余容错计算机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2011 |
29 | spacewire形式化验证和spacefibre的样机研制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2012 |
33 | 地面移动激光集成关键技术方法、软硬件产品与应用示范 | 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12 |
30 | 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2012 |
31 | 中国中生代晚期昆虫与植物协同演化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2012 |
32 | 太赫兹波谱与成像理论及功能器件基础研究 |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第二单位) | 2013 |
33 | 多渠道农业信息获取系统及应用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2013 |
34 | 中远距离三维激光扫描与建模技术研究及应用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2013 |
35 | 几何拓扑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2014 |
36 | 华北平原地下水储量变化若干宏观规律研究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2022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6月)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5年6月,首都师范大学校图书馆收藏各类图书文献1604万余册(件),其中印刷型文献323万万余册,电子图书119万余册,电子期刊30万余种,学位论文1132万余册。购买非书刊类数据库70个,外文数据库33个,自建数据库42个。形成了以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数学、教育学等学科文献为代表的重点学科资源体系。此外,图书馆还重点建设了首都师范大学文库、学位论文库、基础教育资源库、首都师范大学教学参考资源网等特色资源。
学术期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社科类双月刊。创刊于1973年,为季刊。其前身是《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随校名的变更改为今名。该刊主要反映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理论前沿,尤其反映本校的学科特点和学术研究成果。栏目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领域。本刊以容量大、栏目多、观点新为特色,注重文章的科学性、现实性、应用性。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76年,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学、计算机、物理、电子通信、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信息工程、心理学、交叉科学等理工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论文类型不限于研究论文、述评、科学史和教改论文等。其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武大版rccse核心期刊。中国引文数据库收录(ccd),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网络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caj-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统计源期刊(cajced),“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德国《数学文摘》(zm)收录期刊,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ebsco学术数据库收录期刊,wjci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来源期刊等。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