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
三国时代
《三五历纪》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五运历年记》记载:“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此则神话前半仍为阴阳分天地、孕人,后半部分则描写盘古躯体化生万物);《洞纪》记载:“世俗相传为盘古一日七十化,覆为天,偃为地,八万岁乃死。”(唐释澄观《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四二引)东晋时代
《枕中书》记载:“昔二仪未分,瞑涬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复经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号曰太元圣母。元始君下游见之,乃与通气结精,招还上宫。……元始君经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头……后生地皇,地皇十一头,地皇生人皇九头,各治三万六千岁。”南朝时代
《述异记》记载:“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然则生物始于盘古。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中唐时代
《灌畦暇语》记载:“旧说盘古氏之死也,头为五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又云: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又云: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又云:喜则为晴,怒则为阴。老圃曰:“信斯言也,则是盘古氏未死以前,未有海岳、江河、草木于下也;未有日月、风云、雷电于上也;未有晦明、阴晴于中也。然则盘古氏何所运其想而生?……其意若曰: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始也。”《艺文类聚》引《徐整三五历纪》记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唐开元占经》引《徐整三五历纪》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开天传信记》记载:“直获得盘古髓,掐得女娲氏娘,遮莫尔古时千帝,岂如我今日三郎。”五代十国
《仙苑编珠》记载:“一气凝化,盘古生焉。”五代前蜀
《录异记》记载:“广都县有盘古三郎庙,颇有灵应,民之过门,稍不致敬,多为殴击,或道途颠蹶。”北宋时代
《益州名画录》记载:“《益州学馆记》云:献帝兴平元年,陈留高朕为益州太守,更葺成都玉堂石室,东别创一石室,自为周公礼殿,其壁上图画盘古、李老等神及历代帝王之像。”(碑文残缺,补自《益州名画录》);《元气论》记载:“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以其首黑,谓之黔首,亦曰黔黎。其下品者,名为苍头。今人自名称黑头虫也,或为裸虫,盖盘古之后,三皇之前,皆裸形焉。”《太平广记》引《云溪友议》记载:“盘古当时有远孙,尚令今日逞家门。”《太平御览》引《三五历纪》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云笈七签·卷三》记载:“神人氏出生,其状神异,若盘古真人,亦号盘古。”《元丰九域志》记载:“桐柏山,淮水所出。淮渎庙,盘古庙。”南宋时代
《路史·前纪一》引《六韬·大明》记载:“盘古之宗,不可动也,动者必凶。”《三洞群仙录》引《述异记》记载:“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元朝时代
《通鉴续编》记载:“盘古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变化而庶类繁矣,相传首出御世者曰盘古氏,又曰浑敦氏。盘古犹磐固也,浑敦未昭晣之谓也,皇王大纪曰盘古生于大荒莫,知其始明天地之道,达隂阳之变为三才首君,于是混茫开矣。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尚然况于人哉以盘古之先为无君耶吾不得而知也。”《三国志平话》记载:“宰相皇甫松出班奏曰:‘自从盘古至今,此事两次。’”《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盘古先生在人皇时,出《洞神经》一十二部,化人以太平无为之道。”明朝时代
《西游记》记载:“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感盘古开辟……盘古至今曾见风,不似这风来不善。”《封神演义》记载:“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自从盘古至今……盘古修来不计年……混沌未分盘古出……名曰盘古幡……盘古生太极,两仪四象循。”《盘古至唐虞传》记载:“兹传自盘古氏直演至于今,文通雅俗,事流今古,不比世之记传小说,无补世道人心者也。”《广博物志》记载:“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瀛涯胜览》记载:“王居之侧,有一大山,侵云高耸。山顶,有人脚迹一个。入石,深二尺,长八尺余。云:人祖阿聃圣人,即盘古之足迹也。”《开辟演义》附录《乩仙天地判说》记载:“大吼一声,投下地中,化成一物,团圆如一蟠桃样,内有核如孩形,于天地中滚来滚去;约有七七四十九转,渐渐长成一人,身长三丈六尺,头角狰狞,神眉怒目,獠牙巨口,遍体皆毛;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镌二十字于其上曰:‘吾乃盘古氏,开天辟地基。’”《大复山赋》记载:“昔盘古氏作兹焉,用宅。”《游盘古峒记》记载:鸿漾之辟,肇于粤乎?何山以盘古名也?考邑乘,载花县辟于崇山峻岭中,北有盘古岭,下为峒,立庙祀盘古神,莫知所昉。清朝时代
《康熙词典》记载:“首出御世,曰盘古氏。”《纲鉴易知录》记载:“盘古氏首出御世,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变化而庶类繁矣,相传首出御世者曰:盘古氏,又曰浑敦氏。”《锋剑春秋》记载:“他是南海观音荐来,奉盘古之命、来东齐解危的襄王无奈,下台先行儿步,迎将上来。”《西洋记》记载:“治世老母生下了盘古,分天、分地、分人,诚恐他吃光了世界,特自走到须弥山上,收他下来。”《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卷八十三引《补衍开辟》记载:“代(世)所谓盘古氏者,神灵,一日变,盖元混之初,陶融造化之主也。”《绎史》记载:“然则盘古以上,谓无君乎?吾不得而知也。”《桐柏县志》引《大复山赋》记载:“昔盘古氏作兹焉,用宅。”《桐柏山赋》记载:“盘古开天而首出。”《花县志》记载:“盘古峒,城北二十五里,在万山中,林木蓊翳,向为盗贼窟穴。旧有盘古庙,今圮。”《畿辅通志》记载:“盘古村,在完县西北五十里分水山下。旧志:村为盘古氏故里。”《皇朝通志》记载:“御制盘古庙碑文。”现代
…更多「历史渊源」介绍请查阅全文…
文化特色
文化遗址
盘古山
盘古山位于河南省桐柏、泌阳两县交界,海拔459米。传说此山就是当年的创世大神“盘古”开天辟地、繁衍人类、造化万物的地方。盘古山山势巍峨挺拔、高耸入云,人们为了纪念传说中的人类始祖盘古,就在高峰处修建了盘古庙,在庙内塑有盘古像。
盘古祖殿
文化遗产
…更多「文化特色」介绍请查阅全文…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作品时代 | 作品体裁 | 作品名 | 作者 |
---|---|---|---|
唐代 | 笔记小说集 | 《云溪友议》 | 范摅 |
宋代 | 文言纪实小说 | 《太平广记》 | 李昉、扈蒙、徐铉等 |
宋代 | 地区性画史 | 《益州名画录》 | 黄休复 |
元代 | 神仙传记 | 《三教搜神大全》 | 佚名 |
元代 | 话本 | 《三国志平话》 | 佚名 |
明代 | 历史演义小说 | 《盘古至唐虞传》 | 钟惺 |
明代 | 历史演义小说 | 《开辟演义》 | 周游 |
明代 | 神魔小说 | 《西游记》 | 吴承恩 |
明代 | 神魔小说 | 《封神演义》 | 许仲琳、陆西星、李云翔 |
清代 | 神魔小说 | 《锋剑春秋》 | 黄淦 |
清代 | 神仙小说 | 《历代神仙通鉴》 | 徐道 |
清代 | 神魔小说 | 《三宝太监西洋记》 | 罗懋登 |
现代 | 图书 | 《壮族通史》 | 黄现璠 |
…更多「艺术形象」介绍请查阅全文…
关系说明
角色 | 关系 | 名称 | 简介 |
---|---|---|---|
盘古 | 前世 | 毗多崩娑那菩萨 | 《开辟演义》中称盘古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毗多崩娑那所转世。 |
母亲 | 老龙 | 桐柏一带有传说盘古出生于一枚应龙生下的龙蛋,并由应龙抚育出生。 | |
妻子 | 太元玉女 | 《枕中书》中称其为盘古的妻子,太元圣母是玉清元始天尊之母。 | |
妹妹/妻子 | 盘古妹 | 民间神话里,盘古是一对兄妹兼配偶,兄妹俩是阴阳之始、万物之祖。《述异记》中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 | |
师父 | 释迦牟尼佛 | 《开辟演义》载:“佛(释迦)曰:‘我前命毗多崩娑那降世为盘古氏。’” | |
女儿 | 西王母 | 《枕中书》中称其为盘古与太元玉女所生之女,之后西王母又生地皇,地皇则生人皇。 | |
儿子 | 真武 | 北方玄天大帝,四象之一玄武的化身,民俗传说为盘古之子。 | |
儿子 | 玉清元始天尊 | 据《元始上真众仙记》载盘古号元始天王,盘古的道号是“浮黎元始天尊”。《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等道经记载,浮黎元始天尊是玉清元始天尊之父。 | |
孙子 | 太上老君 | 据《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道经记载,浮黎元始天尊是太上老君之祖父。 |
史料索引
时期·作者 | 书名 |
---|---|
东吴·徐整 | 《三五历记》 |
东吴·徐整 | 《五运历年记》 |
东吴·韦昭 | 《洞纪》 |
东晋·葛洪 | 《枕中书》 |
南朝梁·任昉、祖冲之 | 《述异记》 |
唐·编者不详 | 《灌畦暇语》 |
唐·欧阳询 | 《艺文类聚》 |
唐·瞿昙悉达 | 《唐开元占经》 |
唐·郑綮 | 《开天传信记》 |
五代十国·王松年 | 《仙苑编珠》 |
五代前蜀·杜光庭 | 《录异记》 |
北宋·张君房 | 《云笈七签》 |
北宋·李昉、李穆、徐铉 | 《太平御览》 |
北宋·王存、曾肇、李德刍 | 《元丰九域志》 |
宋·张澡 | 《元气论》 |
南宋·陈葆光 | 《三洞群仙录》 |
南宋·罗泌 | 《路史》 |
元·赵道一 |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
元·陈桱 | 《通鉴续编》 |
明·周游 | 《开辟衍绎》 |
明·董斯张 | 《广博物志》 |
明·马欢 | 《瀛涯胜览》 |
明·李梦阳 | 《大复山赋》 |
明·解缙 | 《永乐大典残卷》 |
明·方正玉 | 《游盘古峒记》 |
清·马驌 | 《绎史》 |
清·巩敬緖、李南晖 | 《桐柏县志》 |
清·贡愈淳 | 《桐柏山赋》 |
清·陈廷敬等 | 《康熙字典》 |
清·吴乘权 | 《纲鉴易知录》 |
清·李慈铭 | 《越缦堂日记》 |
清·陈梦雷 | 《古今图书集成》 |
清·徐人瑞、程瑶 | 《历代神仙通鉴》 |
清·唐执玉、李卫、田易 | 《畿辅通志》 |
清·乾隆 | 《皇朝通志》 |
清·王永名 | 《花县志》 |
民国·夏曾佑 | 《中国古代史》 |
民国·闻一多 | 《伏羲考》 |
…更多「史料索引」介绍请查阅全文…
形象评价
盘古氏,人祖也。生于混沌之初,鸿蒙未判之先。……盘古氏,生参三才而赞两仪,子三皇而孙五帝,盖自是而人极始立,人道始明,人文始着。故曰:一气未分道在天地,两仪既判,道在圣人,盘古氏以之,自是而有卦画,而有结绳,而有网罟人制,何者不自盘古氏肇邪?自是而有耒耜,而有衣裳,而有律吕之音,何者不自盘古氏来耶。史弁三皇,书冠五帝,古今上下知有三皇五帝,而不知有盘古氏,岂荒远在所略耶!侧闻,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不有我祖,何开我人。岂可使古今上下知有我人而不知有我祖也!茫茫堪舆,俯仰无垠,知者盖寡,谁其貌之。(明弘治谏议大夫左长史翰林检讨马政撰文评)
…更多「形象评价」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