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84年,南昌市博物馆成立。
2005年,南昌市博物馆从八一大道“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搬迁到了灌婴城楼。
2008年1月,南昌博物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2019年5月17日上午,南昌市博物馆启动新馆文物征集工作。
建筑布局
截至2012年,南昌市博物馆灌婴城楼展厅共三层,一楼展厅面积约1600平方米;展览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咽扼荆淮,翼蔽吴越”;第二部分“南方昌盛,昌大南疆”;第三部分“江南都会,文风鼎盛”第四部分“封藩南昌,宁府富厚”;第五部分“清代名宦,史册载誉”。以馆藏精品文物为主,辅以图片、模型、沙盘等多种形式,展示了南昌自建城以来的发展历程。
…更多「建筑布局」介绍请查阅全文…
馆藏文物
综述
截至2012年,南昌市博物馆收藏有陶瓷、铜器、钱币、石器、玉器、漆器、木器等各类珍贵文物50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推荐7件,二级文物68件,三级文物400余件。南昌市博物馆展品主要文物
青铜器
四乳瑞兽纹铜镜照容用具。青铜质。半圆钮座下饰有一虎,部分躯体现在座的周围。宽凹线方框的四边外的主区各饰一禽或一兽。分别为龙、凤、独角兽与虎。它们之间以乳钉相隔。宽平缘上饰卷云纹。这是东汉铜镜流行的纹样之一。铜镜浅浮雕造型,以线绘图、画面饱满。禽兽体态刚健有力,充满生气,呈现祥瑞之意。镜上画面营造出神兽祥瑞天上游,朵朵飘云相伴随的景象。 | |
鎏金铜佛像佛像祼露右上身,发髻高束,呈攒尖金顶兰地螺发。双腿盘坐在仰复莲须弥座上。面部眼眉清秀,额点宝珠,双耳垂肩。右手作降魔印,左手作说法印。佛教的各种手势代表佛教的各种教义,是具有印度特点的人体语言,表达的含义极为丰富。常见的有说法印、无畏印、愿印、降魔印、禅定印5种,即“释迦五印”。 | |
乳钉雷纹圈足铜簋青铜质。口微敞,折沿,深腹,高圈足微外撇。器身作三组装饰:口沿下一圈等距离饰三个浮雕兽面纹,其间三组雷地蟠螭纹,腹部饰雷地乳钉纹。圈足外饰三组对称雷地蟠螭纹。簋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食器,祭祀和宴飨也用簋,用簋之数多成双。西周之时簋与鼎被视作礼器,其数多寡则表示身份的高低贵贱。 | |
荷花纹方镜照容用具。正方形,半圆纽。以细线纹勾划两株荷花及荷叶分别沿对角线对置。两宋时期,铜镜处于衰落期,纹饰普遍存在简化现象,只注重实用而不尚装饰 ,图案模糊,显得粗糙。宋太祖祖父为赵敬,故宋时改镜子为照子,这是两宋时期一大特点,是历史上避讳制的产物。 | |
四花镜照容用具。青铜质。八出葵花形,圆钮。钮外对称排列四串折枝花果纹。根、茎、叶、花栩栩如生,布局清新明朗,流畅华丽。 | |
铜三足盖砚于1997年南昌市火车站地下停车场出土,东晋文房用具,盖高5·0厘米,盖径21·9厘米,灯体口径21厘米,高5·8厘米。青铜质,盖纽为四方扁平形,中心有一圆孔,纽座为八瓣叶形。砚起砚墙,砚面平,三蹄足。 | |
铺首三足铜炉于1997年南昌市火车站地下停车场工地出土,产于东晋,高15·8厘米,口径39·3厘米,底径30·5厘米。敞口,平沿微下卷,鼓腹下收,圜底,下承三兽足。腹外壁饰五道凸弦纹及两个对称兽面铺首,鼻作钮状,足上部为兽面形,下部为蹄形足。 |
…更多「馆藏文物」介绍请查阅全文…
文化活动
2013年3月14日下午,由南昌市博物馆主办的“市博流动展览走进校园”系列活动在三店小学展开。
2016年6月23日至6月30日,南昌市博物馆在绳金塔和灌婴城开展2016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
2017年12月2日上午,由南昌市博物馆主办的大型艺术品鉴赏会在南昌古玩城举行。
2018年9月30日下午,南昌市博物馆走进南昌市铁路二小开展系列宣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