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89年,马鞍山市博物馆成立。
2006年,马鞍山市博物馆新馆于开工建设。
2008年10月1日,马鞍山市博物馆新馆开馆运营。
2013年5月,马鞍山行政区划调整,马鞍山市博物馆启动基本陈列改造工程。
2013年12月,新的基本陈列《碧水东流至此回——马鞍山历史文化展》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建筑布局
综述
2008年10月1日,马鞍山市博物馆开馆运营,馆舍建筑面积近11000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3000平方米,影视厅面积400平方米,休闲辅楼面积3000平房米。该馆分为文明曙光,六朝京畿,人杰地灵,山水诗城,现代文明等5个展馆。
第一单元:文明曙光
远古时期的马鞍山,地跨长江两岸,境内由平原和丘陵组成,地势起伏,水网很多。气候较好、水源多、土地空旷和有较多的自然资源,孕育出的古人类文化。考古发掘证实,早在距今约30万年前,先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开启了人文之旅。
…更多「建筑布局」介绍请查阅全文…
场馆特色
马鞍山市博物馆是一个集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藏品结构具有浓厚的六朝文化特色,六朝时期文物约占藏品总量的60%以上。民俗类文物逐步成为馆藏新亮点。
马鞍山市博物馆4d影院位于休闲辅楼3层,是目前(2019年)马鞍山市唯一一家可放映立体动感特效影片的电影院。影院可同时容纳120人观看,每日暂定放映4场(周一闭馆除外),分别为上午9:40、10:40、下午14:00、15:00。
馆藏文物
综述
马鞍山市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近万件(套)。藏品层次较高,1771件藏品中,有国家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24件、三级文物524件。
主要文物
春秋勾连纹青铜大铙: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最早出现于商代。这件大铙整体风格雄浑凝重、气势恢弘。通高52·5厘米、钲高32·5厘米、甬长20厘米、径7厘米、舞修32厘米、舞广20厘米、铣间26·6厘米、重54千克,2003年市经济开发区出土。这件青铜大铙保存完好,制作工艺精细,集中反映了春秋时期青铜冶铸工艺的最高水平。 | |
青瓷虎子:虎子是三国时期主要器型之一。东吴虎子构思巧妙,整体造型追求与虎形神相似。1996年,马鞍山市东苑小区一座东吴墓葬中出土的青瓷虎子,就是一件典型代表作品。该虎子全长22·4厘米,通高17·4厘米。灰白胎,青灰釉。器身造型独特,从整件器物的造型设计可以窥见三国青瓷制造艺术水平的高超。 | |
青瓷羊:1996年,马鞍山市朱然家族墓出土的青瓷羊是东吴晚期的典型器物。长33·2厘米,高21厘米。器身通体施青色釉,匀净无瑕,光洁晶莹。整器构图大方得体,动物造型栩栩如生,极富艺术观赏性。 |
文化活动
2018年1月7日下午,马鞍山市博物馆联合马鞍山读书会、遇见电影沙龙等文化团体,在博物馆3楼4d影院举行“诗意的栖息”2018迎春诗歌音乐会。
2018年6月,马鞍山市博物馆开展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
2018年7月,马鞍山市博物馆组建首届“博物馆之友”。
2018年7月5日,马鞍山市博物馆举办首届红星中学志愿者培训班。
…更多「文化活动」介绍请查阅全文…
所获荣誉
马鞍山市博物馆被授予“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马鞍山中学生教育实践基地”、“马鞍山师专实践教学基地”、“皖江晚报萌芽小记者站”、“服务发展十佳窗口单位”、“省级青年文明号”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2010年6月,马鞍山市博物馆《江东第一城——马鞍山历史文化展》荣获“首届(2008-2009年度)安徽省博物馆六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精品奖”。
…更多「所获荣誉」介绍请查阅全文…
机构设置
马鞍山市博物馆是正科级全民事业单位,职数配备为一正二副,下设办公室、社教服务部、策划展览部、典藏研究部、安全物管部和社会工作部。有职工36人,其中编制内13人、编配人员(聘用制人员)23人。在编13人中,具有副高专业技术职称4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9人。
参观信息
参观须知
门票
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
9:00—17:00(下午16:00停止发票)。
每周周一闭馆,周二至周日正常对外开放,每天提供两场免费讲解服务,时间为:上午10:00,下午14:30。
交通线路
…更多「参观信息」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