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鹿邑县老子历史博物馆公众号

鹿邑县老子历史博物馆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河南周口市鹿邑县
公众号ID:gh_0fc767987754
公众号分类:历史
关于公众号:

“鹿邑县老子历史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鹿邑县老子历史博物馆,属于历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老子历史博物馆,位于河南鹿邑紫气大道东段,坐落于“河南省十大文化园区”之一的“老子文化园区”,东接老子出生地太清宫,西近老子讲学地明道宫,北邻涡河湿地公园。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老子历史博物馆以服…

开发/运营主体:鹿邑县老子历史博物馆

关于主体:老子历史博物馆是河南省境内历史博物馆。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鹿邑县老子历史博物馆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老子历史博物馆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鹿邑县老子历史博物馆是由鹿邑县老子历史博物馆(老子历史博物馆)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老子历史博物馆是河南省境内民办老子文化专题博物馆,位于老子出生地太清宫和老子讲学地明道宫之间,占地面积20余亩,总建筑面积0·5万平方米,其中主馆0·17万平方米,是国家三级博物馆和国家aaa旅游景区。

老子历史博物馆具有旅游观光、藏品展示、文物收藏、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国学培训和文创产品开发等多种功能。博物馆拥有各类馆藏文物2多万件,展陈主要有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老子圣像、《道德经》版本等部分构成。

据2022年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现有藏品680 件/套,参观人数 50万人次。

老子圣像厅

老子雕像,最早产生于汉桓帝刘志“郊祀”老子时期,初为“老子雕像”,即人物雕像。张道陵创立道教之后,尊老子为道祖,民间开始视老子为神灵,称老子为“太上老君”,鹿邑民间称之为“老君爷”。后来,社会上慢慢出现了“老子圣像”,也就是“神灵造像”。自此,老子雕像渐渐地在民间普及,规格不同,形态各异。它一般分为“宫观神像”和“家庭神像”两种,宫观供奉的老子神像较大,家庭供奉的老子神像较小。老子历史博物馆收藏、展示的老子雕像(圣像)多为家庭供奉,计有石雕、砖雕、木雕、玉雕、牙雕、陶瓷等等,共计1000余尊,几乎涉及汉、三国、晋、隋、唐、宋、金、元、明、清、民国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之前各个时期的老子圣像。

道德经厅

老子《道德经》,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它开古代哲学思想之先河,是人类生命活力的赞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是世界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道德经》五千余言,博大精深,涵天覆地;从宇宙到人生,从物质到精神;从社会到政治,从文学到艺术。无数个层面的东西都囊括其中,布列得井井有条。《道德经》问世后,便注家蜂起,译者如云。千百年来,解老、注老者数以万计,不胜枚举。《道德经》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而且在美英德法等数十个国家也一再翻译出版。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世界上翻译文字最多、发行量最大的一部经典著作,仅外文版就多达400余种,国内版本更是不计其数。这里展示的,既有中文版,也有外文版;既有《道德经》原文,又有《道德经》译注;既有近代版本,又有古代版本;既有流行本《老子》,又有古版本《道德经》。石版、木版、铅印,应有尽有,有书有画,图文并茂。尽管本馆现已收藏有《道德经》1600余个版本,但仍是凤毛麟角,百中无一。但是,仍可令人大开眼界,窥之一斑。

道教文化厅

道教文化厅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家庭祭拜,一是宫观祭拜。

家庭祭拜部分是家庭祭拜的一个真实写照,也是鹿邑普通人家供奉老君的一个场景,所以它的布局具有典型的豫东特色。古城鹿邑,既是老子故里,又是道教祖庭,所以这里家家户户都敬老君(老子),也在家中供奉老君。

宫观祭拜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道教宫观,首先应该将随身携带物品放妥,严整衣冠,然后请香。在燃香之前,先点蜡烛,然后烧香。

初心厅

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道德经》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哲学著作。同时,《道德经》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道德经的哲学思想围绕“道”展开。《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说,治理国家,就好像煎小鱼不能常常翻动一样,不能朝令夕改,否则百姓就会无所适从。也许正是为此,历史上不少政治家均奉《道德经》为经典,将老子思想用于治国。

老子文化厅

“言简意赅,涵天覆地”,“广博精微,经略万代”,是人们对《道德经》的评价。其作者老子生于斯,长于斯,在鹿邑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有着他人生的轨迹,前行的足印;明道的遗址,生活的印痕。在这里,将告诉您一个平凡的老子,伟大的老子,神秘的老子;也让你了解老子的家世,老子的业绩,老子的演化,老子的传说。

碑刻厅

碑刻,民间俗称石碑。碑刻文化价值主要体现为其史料价值和书法价值。在中国,碑刻很早已有记载。《礼记·檀弓》曰:“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不同碑刻又有不同称谓,《后汉书·窦宪传》注曰:“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真正的碑刻也可以说始创于秦代,就如甲骨起于夏朝,金文盛于商周。

立碑记功之风在汉朝就已经十分盛行。汉代的碑刻著名的有《祝其卿坟坛刻石》、《群臣上寿刻石》、《霍去病墓刻石》等,既有篆书又有隶书,也有的是从篆书到隶书的过渡阶段,是研究我国汉字书体演变的重要资料。

所获荣誉

2024年8月,被认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