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鹿邑县老子历史博物馆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鹿邑县老子历史博物馆碑刻厅

鹿邑县老子历史博物馆

碑刻厅

碑刻,民间俗称石碑。碑刻文化价值主要体现为其史料价值和书法价值。在中国,碑刻很早已有记载。《礼记·檀弓》曰:“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不同碑刻又有不同称谓,《后汉书·窦宪传》注曰:“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真正的碑刻也可以说始创于秦代,就如甲骨起于夏朝,金文盛于商周。

立碑记功之风在汉朝就已经十分盛行。汉代的碑刻著名的有《祝其卿坟坛刻石》、《群臣上寿刻石》、《霍去病墓刻石》等,既有篆书又有隶书,也有的是从篆书到隶书的过渡阶段,是研究我国汉字书体演变的重要资料。

到了东汉,刻碑立传之风盛行,其艺术成就之高、存碑之多也属空前。欧阳修说:“至后汉以后,始有碑文,欲求前汉时碑碣,卒不可得。”

这里展示的均为与老子、与老子文化、与道家文化、与道教文化有关的一些碑刻,计有东汉、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老子雕像碑、道德经注序等等,既有图画,也有文字;既有浮雕,也有透雕;既有阳刻,也有阴刻。都是一些弥足珍贵的孤品,它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更是我国历史文明的见证。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