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新通道百科
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中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陆海新通道”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通道利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由重庆向南经贵州等省份,通过广西北部湾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新加坡及东盟主要物流节点,运行时间比经东部地区出海节约10天左右。向北与中欧班列连接,利用兰渝铁路及西北地区主要物流节点,通达中亚、南亚、欧洲等区域。“陆海新通道”已与中欧班列和长江黄金水道实现联通,并已初步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有机衔接。
截至2022年12月11日,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开行8345列,同比增长45%。班列线路辐射中国17省(自治区、直辖市)、60市、113站,实现西部12个省份全覆盖,通达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的338个港口。截至2024年2月20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发送货物11·35万标箱,同比增长13·8%;3月30日,涪陵龙头港铁路专用线正式开通运营;1至9月,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发送集装箱货物64·2万标箱;前10个月,全国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出口1·15万亿元。
2024年12月,陆海新通道开通重庆至印尼铁海联运精品快线。12月24日,陆海新通道跨境铁路重庆汽摩专列及跨境公路班车在重庆巴南联动首发。截至2024年11月,该通道跨境公路班车累计开行车次突破2万车,累计发运货值超130亿元。
历史沿革
2017年8月,重庆、广西、贵州、甘肃4省区市签署“南向通道”(“陆海新通道”的前身)框架协议,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如今,“陆海新通道”的合作范围已扩展至重庆、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宁夏、陕西9个省区市。
2017年9月,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前身——渝黔桂新“南向通道”班列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驶出,标志着该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输。
政策支持
2023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市分局联合8家市级单位印发了《金融支持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行动方案》,就5个方面、21项重点措施、84项任务分解作出工作安排,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能级和质效,为重庆市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2025年3月5日,《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保障中欧班列稳定畅通运行,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工程建设
2023年5月23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全线动工建设。平陆运河起点位于广西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134·2公里,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为8900万吨。
2024年12月18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防城港联运中心项目在防城港市正式开工。西部陆海新通道防城港联运中心项目主要建设铁路专用线、集装箱堆场、仓库等配套设备设施。
相关组织
重庆市金融监管局牵头加快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将于2023年4月3日在渝举办该联合体的首场试水活动——陆海新通道及rcep跨境经贸投融资合作对接会,并全程线上直播。
涉及区域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从主通道、重要枢纽、核心覆盖区、辐射延展带4个维度,对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进行了空间布局。
——主通道。建设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北部湾港、洋浦港),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三条通路,共同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
——重要枢纽。着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重庆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区位优势,建设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发挥成都国家重要商贸物流中心作用,增强对通道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设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发挥海南洋浦的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作用,提升通道出海口功能。
建设成果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陆海新通道”的三种物流组织形式均已实现常态化运营,其中铁海联运班列共发运超过1000班,已从开行之初的每周一班发展到每天双向对开,国际铁路联运(重庆—越南河内)班列共开行55班,重庆—东盟跨境公路班车共开行661班。“陆海新通道”目的地已覆盖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全球六大洲71个国家和地区的155个港口。
截至2019年3月31日,“陆海新通道”国际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901班;国际铁路联运(重庆—越南河内)班列累计开行67班,重庆—东盟跨境公路班车累计开行846班,目的地已覆盖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全球六大洲71个国家和地区的166个港口。
价值意义
“陆海新通道”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通道利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由重庆向南经贵州等省份,通过广西北部湾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新加坡及东盟主要物流节点,运行时间比经东部地区出海节约10天左右。
利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由重庆向南经贵州等地,通过广西北部湾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新加坡及东盟主要物流节点;向北与中欧班列连接,利用兰渝铁路及西北地区主要物流节点,通达中亚、南亚、欧洲等区域。
公众号主体介绍中新南向通道(重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陆海新通道是由中新南向通道(重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中新南向通道(重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中新南向通道(重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7月14日,由重庆、广西、贵州、甘肃等多地政府与专业物流企业合资组建,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的公共服务运营主体。公司以重庆为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广西北部湾为国际门户港,构建起辐射全球的物流网络平台,业务覆盖铁海联运、冷链物流、整车进出口等定制化服务。截至2020年5月22日,其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1862班,通达全球92个国家和地区的227个港口,运输时效较传统江海联运缩短15天,成本仅为公路运输的一半。2020年8月,公司更名为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
公司沿革
2017年7月,公司由西部多省区政府与物流企业联合成立,原名"中新南向通道(重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2020年8月更名为"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6亿元,法定代表人为王渝培。截至2024年,员工参保人数为99人。
业务范围
1·铁海联运全程服务:包括普通及冷藏集装箱运输、全球拼箱、国际转口联运等;
2·冷链物流与整车进出口:2018年通过南向通道首开进口整车运输,实现中东、美洲等地汽车快速进入内地市场;
3·信息化平台建设:参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多区域协同多式联运信息化平台软件研发。
运营成果
3·截至2020年5月22日,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1862班,覆盖92国227个港口;
首创铁路集装箱直通海运模式,解决西部海运箱短缺问题。
国际合作
公司与20余家国际船公司合作,布局钦州港直航及中转航线,形成'13+1'省区市共建机制。通过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始发班列,衔接中欧班列与长江经济带,构建"陆海内外联动"开放格局。
发展规划
2020年起,公司计划构建8个专业化中心(订舱、单证、操作等),推动通道高质量发展,并通过"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策略,促进区域产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