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
辽宁省学联自1965年成立以来,在中共辽宁省委的领导和团辽宁省委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党联系同学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和造就出一批批勤奋学习、勇于实践、素质全面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各行各业优秀青年人才,为国家进步、民族富强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辽宁省学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联、学生会工作的特点和思路,开辟和扩大工作领域,引导同学、服务同学,维护同学合法权益,打造了“我的事业在辽宁·成长成才促振兴”主题教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养、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挑战杯”竞赛、“未来杯”竞赛、“大学生自强之星”寻访、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计划等一系列辽宁省学联品牌工作项目。这些工作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同学的综合素质,推动了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步伐。
组织体制
辽宁省学联实行团体会员制,省内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国家举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学生会、高等学校和科研教育机构的研究生会,凡承认《辽宁省学生联合会章程》,经申请并经辽宁省学生联合会全体会议或主席团会议通过可成为会员单位、委员单位、副主席单位和主席单位。辽宁省学联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辽宁省学生代表大会。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主要议程是审议和批准辽宁省学联委员会工作报告,讨论和决定本会的工作方针与任务,修改本会《章程》,选举辽宁省学联委员会,讨论、决定应当由辽宁省学生代表大会决定的其他重大事项。由辽宁省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辽宁省学联委员会是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权力机构。辽宁省学联委员会选举产生的辽宁省学联主席团作为辽宁省学联委员会闭会期间的常设机构。辽宁省学联秘书处由辽宁省学联主席团聘任,由秘书长、副秘书长组成,是辽宁省学联主席团领导下的日常工作机构,执行辽宁省学联主席团的决议和决定,负责辽宁省学联日常工作,对外代表辽宁省学联。辽宁省学联主席团推选若干执行主席实行驻会制度,驻会执行主席与省学联秘书处共同负责学联日常工作。各市学联,各校学生会,各研究生会是辽宁省学联在地方的各级组织。目前,辽宁省学联第七届委员会于2006年产生,设有主席单位1个,副主席单位32个,委员单位71个。
历史沿革
早在1925年,奉天学生为声援上海的反帝爱国运动而罢课、游行、请愿,掀起了著名“六·十”运动。为了壮大革命力量,尽快建立组织,在任国桢的帮助下,“奉天学生联合会”于6月中旬成立。“学联”成立后,出版了会刊《奉天学生》,发表了《英日惨杀同胞泣告东三省同胞书》,号召学生及各界爱国人士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
同年,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于6月26日——7月6日,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30多个地区的61名代表。本届大会全体会议共开了18次。7月6日下午,奉天等9各地区的代表为本届执行委员会委员。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联合会工作
学生联合会成立初期的工作
1925年,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消息传到奉天,任国桢立即找苏子元商量,组织学生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任国桢又征求韩乐然的意见,并到沈阳小河沿医专找进步组织"白杨社"负责人吴执中等商量具体办法。随后召集省立第一师范、省立第一高级中学、南满中学堂、文汇书院、坤光女校等校学生会代表开紧急会议,决定组织学生到奉天省公署请愿,以唤起全省同胞共同反对帝国主义。
…更多「联合会工作」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