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会工作
学生联合会成立初期的工作
1925年,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消息传到奉天,任国桢立即找苏子元商量,组织学生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任国桢又征求韩乐然的意见,并到沈阳小河沿医专找进步组织"白杨社"负责人吴执中等商量具体办法。随后召集省立第一师范、省立第一高级中学、南满中学堂、文汇书院、坤光女校等校学生会代表开紧急会议,决定组织学生到奉天省公署请愿,以唤起全省同胞共同反对帝国主义。
6月10日上午9时,奉天19所大中学校的2000多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奉天省公署门前示威请愿,很多市民被学生的爱国热情所感动,加入了请愿的队伍。反动当局派出大批警察封锁街道路口,不许学生队伍通过。学生总代表毕天民宣读请愿书,强烈抗议帝国主义在上海的暴行。奉天当局见学生越来越多,而且有市民加入学生队伍,恐怕发生不测,增调警察和宪兵前来镇压,在学生队伍前面和两侧架起了机枪,杀气腾腾,但学生们并没有被吓倒,反而更加义愤,干脆席地而坐,要省公署答复请愿条件。后来,军阀当局调动军队,抓走了部分学生代表。反动当局对请愿学生加以报复,各校的学生代表均被开除。为了扑灭请愿斗争的烈火,统治当局决定将中等以上学校全体放假,要求6月14日前一律离校。任国桢找到苏子元,想办法把进步学生组织起来,利用每年暑假奉天基督教青年会组织夏令营的机会,办起暑期学校。奉天基督教总干事阎宝航十分赞同,最后决定奉天省学联与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于7月下旬共同举办一个短期学习班--暑期学校。参加暑期学校的主要是学生联合会的积极分子,每天下午5至7时上课。任国桢主讲唯物史观及唯物辩证法,系统介绍社会发展史,阐明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的道理。吴晓天讲学生运动、社会科学、现代政治和妇女问题。暑期学校结束后,任国桢和吴晓天又把思想进步的学员组织起来,成立"革命同志会",并发展了首批党员。
辽宁省学生联合会在1965年成立后,在中共辽宁省委领导和团辽宁省委帮助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引导全省学生走革命化道路,做又红又专的好学生。广大学生遵照毛泽东主席“三好”指示,向雷锋同志学习,在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体情况等方面得到党和人民的好评。他们在毕业后,听从组织分配,志愿到边疆,到艰苦的地方,到国家需要的工作岗位,在各条战线做出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学联工作停止。
学联恢复后的工作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辽宁省各高等院校学生会相继恢复和健全起来。党和政府的改革政策,解除了青年学生的思想束缚,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形成教师认真教、学生努力学的良好风气,出现“学雷锋、创三好”的生动活泼局面。一是刻苦钻研、共同探讨、奋发学习科学知识的空气日益浓厚,许多学生自觉把学习和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联系在一起,认真学习基础知识,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二是积极开展“学雷锋、创三好”活动,发扬共产主义道德风尚,涌现出一大批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见义勇为、体魄健壮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和“三好”班级。三是党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在恢复和发扬,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得到提倡,广大同学的思想进一步获得解放,共产主义思想、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不断增强。
进入80年代,辽宁省大、中学校的学联和学生会,在探索新形势下学联、学生会工作的特点和新路,开辟和扩大工作领域,培养和造就青年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积极引导学生认清改革形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正确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新形势,在搞活经济、对外开放的新情况下,自觉抵制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辽宁省各级学联组织在各级党、团组织的指导下,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从社会的实践中找到正确答案。事实使学生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党,在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有出路,只有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才能成功。几年来,在全省11万名大专院校学生中,有2万多名学生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成立数以千计的马列主义、党的基本知识学习个组,有近1万名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的建党工作也取得了进展,一批优秀的中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团组织教育下,涌现出抢救群众生命勇拦惊马光荣牺牲的人民好儿子、模范共青团员、优秀大学生、辽宁财经学院的刘文彦;在紧急关头奋勇救儿童壮烈献身的模范共青团员、革命烈士、辽阳县第一高中的周云成。二是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在党、团组织的指导下,围绕适应改革、造就一大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来来的开创型人才,辽宁省学联组织全省青年学生勤奋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专业 知识,积极参加学术和科研活动,特别是创造性地开展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勤工助学活动和中学生科技制作、就业指导、实践教育活动,使大、中专学生锻炼了能力,增长了才干。许多学校的学生会建立大学生科协、中学生科技制作小组、社会实践部或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开展为社会企事业单位解决科研难题,开展智力型、经济型、服务型的勤工助学活动。全省大专院校有勤工助学组织300多个,800多名大学生出任家庭教师,2 000多名大学生担任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全省中学有数千个科技制作小组,许多作品获全国及省市奖。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人才的成长,涌现出一批人才。东北工学院管理系学生蔡培根,为鞍钢中板厂提出一项改革建议,使工厂每年可增收利润42万元。辽宁财经学院82级学生余晓茜在学生会和团委组织的“为大连经济建设献计献策”中,深入经济开发区调查,她写的调研报告受到大连市领导的高度重视,被印发给有关部门。辽宁大学哲学系的学生和红旗包车组“5912”号司乘人员根据宴践写出的《乘客心理学》,已纳入出版计划。沈阳工业大学喻松春等学生为红星模具厂研制的自动变光节能开关。大连铁道学院机车辆系学生苏学峰,敢于创新,刻苦钻研,他的学术论文受到全国学术讨论会和许多专的好评,被破格录取为研究生。锦州师范学院学生沈泽在全省大学生演讲中讲演的《我的父亲》荣获一等奖。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王晓恩的图画《瞬间》、《炼钢工人》分别在省优品展览会和全国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览会上获奖。三是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阜新矿业学院、沈阳黄金专科学校等学校的学生会,坚持开展理想、前途教育,鼓励学生到艰苦地区去创业。沈阳黄金专科学校82届毕业生张柱民自愿警隶到黑龙江当采金人。阜新矿业学院应届毕业生高允山、李作初自愿要求到新疆。大连海运学院83届毕业生凌志强,投书青海省长自愿到高原工作。大连工学院84届毕业生邹雪梅去克拉f马衣油田报到,参加边疆建设。1980-1985年,辽宁省几千名大学生奔赴边疆工作,并做出r显著成绩,在支援大西北的开发建设的同时,实现振兴辽宁的战略任务。四是积扳加强学生联合会的组织建设,开展生动活泼的业余活动。1980-1985年,各级学联和学生会组织逐步恢复,并走向新的发展时期。沈阳、大连、丹东、本溪、鞍山、抚顺、营口等市先后召开学生代表大会,许多中专、中学恢复或建立了学生会。在学生会的积极工作下,为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陶冶青年的情趣,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促使青年的身心健康,大中学校都建立了文学、美术、摄影、书法、绘画、集邮等十几类社团组织并开展校际交流。各学校学生会注重关心同学生活,参加管理,积极向有关部门转达信息并回答同学们的咨询,使学生会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
在1980一1985年,辽宁省学生联合会在中共辽宁省委的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充分发挥学联组织作为党联系青年学生的渠道和纽带作用,成为青年运动中的活跃因素,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争取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