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幼儿园百科
华中农业大学幼儿园是位于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的公办幼儿园,隶属教育部直属高校华中农业大学,前身为1956年建园的校内托幼机构,2011年被评为武汉市示范幼儿园。园区占地4868平方米,设托班至大班共8个班级,配备多功能活动室、蒙氏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该园以"静待花开 悠然成长"为理念,构建自然化、生活化、开放化的"四化"课程体系,依托高校资源开发自然教育特色课程,形成了"萌动四季"种植活动和二十四节气主题家园共育模式。作为湖北省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和武汉市课程改革综合发展基地园,其主持完成的省级自然课程资源开发课题及区域教研成果在业内具有示范作用,多次承办洪山区教科研工作推进会。师资队伍中95%教师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持续派遣教师赴教育前沿城市研修。
教学理念
园本教育目标:让幼儿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发展愿景: 以“优雅的自然环境”、“优良的师资队伍”、“优质的教育活动”、“科学的内部管理”,创建一流的示范幼儿园。
办学规模
我园占地面积4868㎡,户外场地3024㎡,绿化面积大大超过人平2㎡的要求。现有托、小、中、大班共八个,共收托幼儿250余名。所有班级的活动室均铺设了木地板。所有班级均配有活动室、寝室、盥洗室、卫生间等设施;均配置了钢琴、电脑、空调、彩电、空气消毒器、消毒柜、开水器等设备。园内设有园长室、教研室、财会室、保健室、隔离室、接待室、游戏室、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蒙氏活动室、音乐舞蹈室、绘画室、实验室等。园舍布局合理,各种配套设施完善。室内外环境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于其中,达到了净化、绿化、美化和儿童化的标准,使幼儿园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真正成为儿童的乐园。
教师队伍
我园管理严谨,制度健全,教师尽责,园风文明。拥有一支逐步走向年轻化、专业化、高素质、高学历、有思想、有特长、会思考、会研究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集体。正、副园长已具备本科学历,青年教师95%具备大专学历,其中1人研究生在读。我园每年均会委派管理人员和教师外出北京、天津、上海等幼教发展前沿省市学习,积极参加市、区级幼教培训班。我园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教育教学科研有显著成效。申报的洪山区“十五”规划课题“在游戏中培养4—5岁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研究”取得成果证书,结题报告获得区一等奖、市三等奖;省级课题《幼儿园自然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已顺利结题,并获成果证书,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另一个省级课题《教育叙事研究在幼儿园自然课程中的运用》的研究正在稳步实施中。我园教师的教育教研热情很高,论文、案例、活动方案、课件、教育笔记等多次在全国、省、市、区获得各种奖项;我园幼儿的绘画作品也分别获得全国的特等、一、二、三等奖。
公众号主体介绍华中农业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华中农业大学幼儿园是由华中农业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华中农业大学(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华农、华中农大(hzau)”,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国家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主管部门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是清朝光绪年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几经演变,1952年,武汉大学农学院和湖北农学院的全部系科以及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划转教育部直属领导。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2017年,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总占地面积482·5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98万平方米;设有学院(部)17个,开设本科专业67个;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有教职工3022人,其中教师1701人;全日制在校学生34048人,其中本科生19451 人,硕士生10418人,博士生3747人,留学生432人。
历史沿革
1897年,康奈尔大学农学院1888届毕业生布里尔接受了湖广总督张之洞包含往返差旅费、住宿以及3年年薪3000美元的合同,前往大清帝国湖北省担任农业教习。1898年,经光绪皇帝批准,张之洞在美国教习布里尔的协助下,于武昌城内四川会馆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所农业学校——湖北农务学堂,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先河,也揭开了华中农业大学的历史序幕。1904年,学校迁至武昌城北宝积庵,定名为湖北高等农业学堂,先后延聘十余位日本教习,开始高等阶段办学。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学堂房屋被焚,仪器设备尽付一炬,高等农业学堂从此结束。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学院(部)17个,开设本科专业67个。
华中农业大学院系专业学院(部) | 专业名称 |
---|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农林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会计学、经济学、工商管理、农村区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统计学、财务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 法学、社会学、社会工作、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广告学 |
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商务英语 |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
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 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信息与计算机科学 |
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 |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地理信息科学、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 |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 农学、植物保护、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应用生物科学、智慧农业 |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 风景园林、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茶学、园艺、林学、园林 |
华中农业大学化学学院 | 应用化学 |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 |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五年) |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 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 |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工程管理、土地资源管理 |
华中农业大学林肯大学联合学院 | 农林经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生态学(中外合作办学)、园艺(中外合作办学) |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 | - |
华中农业大学体育部 | - |
参考资料:(截至2025年5月) |
学科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学校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5个,部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31个,部省级研发中心4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7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6个,省部级优秀创新团队8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
科研平台类别 | 名称 |
---|
全国重点实验室 | 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
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 华中农业大学国家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生猪)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湖北) |
专业实验室 | 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国家兽药安全评价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国家动物结核病专业实验室(武汉)、水生动物疫病专业实验室 |
省实验室 | 湖北洪山实验室 |
部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 | 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土壤健康诊断与绿色修复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业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武汉)、农业农村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油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猪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淡水生物繁育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兽用诊断制剂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兽药残留检测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果树)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马铃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华中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长江中下游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等重大生猪疾病防控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设施工程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智慧养殖技术重点实验室、预防兽医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作物病害监测和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昆虫资源利用与害虫可持续治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信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果蔬加工与品质调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动物疫病防控湖北省工程实验室、新型肥料湖北省工程实验室、池塘健康养殖湖北省工程实验室、优势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湖北省工程实验室、生猪精准饲养与饲料安全技术湖北省工程实验室 |
省级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湖北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农分中心、湖北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 |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作物遗传改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农业生物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动物疾病防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动物育种与疾病防治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兽医流行病学国际联合研究与培训中心、湖北省利用昆虫转化有机废弃物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湖北省传统发酵食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药用植物开发与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创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可持续稻作产业科技创新院、“科创中国”“一带一路”养殖与疫病防控专业科技创新院、“科创中国”“一带一路”国际中药材产业科技创新院、“科创中国”“一带一路”中国-巴基斯坦棉花产业科技创新院、“科创中国”“一带一路”国际水稻产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基因组育种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国家级、部省市级研发中心 | 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汉)、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动物育种与健康养殖前沿科学中心、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实验动物中心、药用植物繁育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蛋品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油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动物生物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长江经济带大宗水生生物产业绿色发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国家农作物分子技术育种中心、国家果树脱毒种质资源室内保存中心、国家柑橘育种中心、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华中分中心、国家蛋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武汉)、国家柑橘保鲜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数字种植业(果园)创新分中心、农业农村部华中柑橘综合科研试验基地、华中动物生物制品区域共性技术公共研发平台、国家数字畜牧业(生猪)创新分中心、湖北省水稻研究中心、湖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柑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动物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绿色超级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土壤污染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水生蔬菜保鲜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水生动物病害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林业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农业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名优鱼育种与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生猪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地方猪品种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家畜种业技术创新中心、湖北省油菜技术创新中心、湖北省智能农业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湖北省肉制品加工技术创新中心、湖北农药制剂研究中心、蛋品加工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药用植物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再生稻生产与产业化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健康食品精准制造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动植物表型与智慧育种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大宗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基地、重要作物病虫害防治理论与技术湖北省高校自主创新基地、武汉市动物性食品残留检测技术研发中心、武汉市蜂产品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蛋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武昌鱼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鳜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野外观测站 | 湖北咸宁长江中游农业环境监测与保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农业科学咸宁观测实验站 |
部省级检验检测机构 | 农业农村部种猪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农业农村部微生物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湖北省饲料质量监督检验站 |
科研团队
国家级创新团队(3个)团队类别 | 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 基因组研究与水稻遗传改良 | 张启发 |
园艺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遗传改良 | 邓秀新 |
动物重要病原分子生物学与致病机理 | 陈焕春 |
参考资料: |
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承担单位 | 批准时间 |
---|
油菜的遗传改良 | 周永明、傅廷栋 | 植科 | 2005 |
柑橘种质资源研究与遗传改良 | 邓秀新 | 园林 | 2006 |
动物传染病基础与防治技术研究 | 陈焕春 | 动科动医 | 2007 |
猪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 | 赵书红 | 2009 |
作物——环境互作机理及其调控 | 彭少兵 | 植科 | 2012 |
园艺植物细胞工程与种质创新 | 郭文武 | 园林 | 2013 |
参考资料: |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承担单位 | 批准时间 |
---|
水稻产量遗传改良创新团队 | 邢永忠 | 生科 | 2015 |
猪基因组与育种创新团队 | 赵书红 | 动科动医 | 2016 |
参考资料: |
农业部创新团队(18个)团队名称 | 主持人 | 所在学院 | 批准时间 |
---|
作物产量遗传创新团队 | 邢永忠 | 生科 | 2011 |
柑橘抗逆种质资源发掘、创新与利用团队 | 刘继红 | 园林 |
微生物农药资源开发和新产品创制创新团队 | 孙明 | 生科 |
作物抗逆生物学创新团队 | 熊立仲 | 2012 |
作物高产高效创新团队 | 彭少兵 | 植科 |
结核杆菌基因调控网络与药物靶标研究创新团队 | 何正国 | 生科 |
油菜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 | 杨光圣 | 植科 |
猪基因组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 | 赵书红 | 动科动医 | 2015 |
动物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研究及新型疫苗创制创新团队 | 肖少波 |
牛病防治基础与技术创新团队 | 郭爱珍 |
蔬菜变异器官形成的遗传和分子机理研究创新团队 | 匡汉晖 | 园林 |
柑橘细胞工程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 | 郭文武 |
激素调控作物生长发育及环境适应性研究创新团队 | 王学路 | 生科 |
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和分子育种创新团队 | 严建兵 |
水稻发育生物学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 | 吴昌银 |
油菜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 | 廖庆喜 | 工学 |
油菜病害绿色防控创新团队 | 姜道宏 | 植科 |
油菜杂种优势与分子育种创新团队 | 马朝芝 |
参考资料: |
省市级创新团队(36个)团队类别 | 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承担单位 | 批准时间 |
---|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 农业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微生物学研究 | 陈焕春 | 动科动医 | 2003 |
柑橘等果树生物技术与品种改良技术的研究 | 邓秀新 | 园林 | 2005 |
猪基因组研究与遗传改良 | 赵书红熊远著 | 动科动医 | 2006 |
马铃薯重要性状功能基因组与遗传改良 | 谢从华 | 园林 | 2007 |
棉花纤维品质遗传改良 | 张献龙 | 植科 | 2008 |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与生物修复 | 黄巧云 | 资环 | 2009 |
悬铃木无球果育种及重要草花新品种培育 | 包满珠 | 园林 | 2010 |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提高水稻光合效率的机理研究 | 黄见良 | 植科 |
动物重大疫病纳米分子成像诊断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 韩鹤友 | 理学 | 2011 |
基于基因网络的抗结核新药靶标研究 | 何正国 | 生科 |
抗虫水稻培育 | 林拥军 | 2012 |
作物真菌病害及其安全控制研究 | 姜道宏 | 植科 |
作物微量元素营养机理与微肥施用 | 徐芳森 | 资环 |
园艺植物细胞工程与种质创新 | 郭文武 | 园林 | 2013 |
猪的营养调控与饲料安全 | 彭健 | 动科动医 |
基于组学的新药发现技术 | 张红雨 | 信息 |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种质资源创制 | 涂金星 | 植科 | 2014 |
动物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研究及新型疫苗创制 | 肖少波 | 动科动医 |
番茄基因组研究与遗传改良 | 叶志彪 | 园林 |
水土保持与环境生态 | 蔡崇法 | 资环 |
水稻产量遗传改良 | 邢永忠 | 生科 | 2015 |
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和分子育种 | 严建兵 |
猪细菌病的病原生物学与致病机理研究创新群体 | 周锐 | 动科动医 | 2016 |
稻田可持续高产高效的土壤碳氮耦合机理研究 | 曹凑贵 | 植科 |
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 农产品流通体系及问题研究 | 李崇光 | 经管 | 2008 |
土地转化管理问题研究 | 张安录 | 公管 | 2010 |
转型期农村社会发展研究 | 钟涨宝 | 文法 | 2011 |
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问题研究 | 张俊飚 | 经管 | 2012 |
油菜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 | 廖庆喜 | 工学 | 2013 |
蛋品科学与工程 | 马美湖 | 食科 | 2014 |
湖北名优鱼分子育种 | 梁旭方 | 水产 |
食物经济与食品安全管理 | 青平 | 经管 | 2015 |
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研究 | 李长健 | 文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 吴春梅 | 马院 |
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团队 | 抗病抗应激种猪选育技术创新及其示范 | 张淑君 | 动科动医 | 2013 |
油菜精量联合直播机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及产业化 | 廖庆喜 | 工学 | 2014 |
参考资料: |
科研成果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采用圆形造型,主体部分以楚国“编钟”和传统农具“耒耜”为基础,在表现手法上吸收借鉴了中国传统纹样造型和篆刻技法,给人以浓厚的历史感,体现了华农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以农科为优势的办学特色,图案由大写字母hau变形组合而成,下方为建校年份“1898”,外环为学校中英文校名。徽章为题有学校横式中文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用徽章底色为深红色,字体为白色;本科生用徽章底色为白色,字体为大红色;研究生用徽章底色为橘红色、字体为白色。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截至2025年5月)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姚江林 |
校长 | 严建兵 |
党委副书记 | 王从严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廖济忠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王建鸿、郭刚奇、青平、杨少波、李大鹏 |
党委常委 | 姚江林、王从严、廖济忠、李向东、李金发 |
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
历任领导学校名称及起讫年月 | 姓名 | 职务 | 任期 |
---|
华中农业大学1985 | 李召虎 | 校长 | 2018-2024 |
邓秀新 | 2007-2018 |
张端品 | 1995-2007 |
孙济中 | 1985-1995 |
华中农学院1952-1985 | 院长 | 1984-1985 |
陈华癸 | 1978-1984 |
许子威 | 1956 |
湖北省农学院1950-1952 | 童世光 | 1950-1952 |
湖北省立农学院1940-1949 | 徐觉非 | 1949-1950 |
管泽良 | 1941-1949 |
张伯谨 | 1940-1941 |
湖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湖北省立联校五峰山分校)1937-1940 | 程鸿书 | 校长 | 1939-1940 |
刘发煊 | 主任、校长 | 1938-1939 |
周天放 | 校长(兼) | 1937-1938 |
冯紫岗 | 校长 | 1937 |
湖北省立教育学院1931-1936 | 姜琦 | 院长 | 1934-1936 |
罗廷光 | 1933-1934 |
罗濬 | 1932-1933 |
黄建中 | 院长(兼) | 1930-1932 |
湖北省立乡村师范学院1930 | - |
湖北省第一、第二高级农业学校1923-1928 | 李继赝 | 校长 | 1923-1928 |
屈德泽 | 1923-1928 |
湖北甲种农业学校1912-1923 | 田古泉 | 1912-1916 |
尹 | 1912 |
湖北省高等农业学堂1904-1911 | 喜源 | 监督 | 1909前后 |
梅光羲 | 1907前后 |
樊祖徽 | 1905前后 |
刘道仁 | 1904前后 |
湖北农务学堂1898-1903 | 黄祖徽 | 1902-1903 |
桑宝 | 总办 | 1902-1903 |
张鸿顺 | 1898 |
张之洞 | 创办人 | 1897 |
参考资料: |
…更多「行政管理」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环境
校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主城区,坐拥狮子山,三面环湖,拥有5平方公里山水校园,9公里浪漫湖岸线,10公里“林中路”,6·6公里湖光绿道,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景面文心、情境交融的校园风貌引人入胜。
狮山广场
数万平方米的狮子山广场,草木楼宇相互映衬。
南湖
校园山水静谧祥和,南湖之滨碧波荡漾。
樱花大道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友情况
杰出校友姓名 | 备注 |
---|
徐本禹 | 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
鲍隆清 |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
陈文新 | 著名土壤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
陈耀邦 |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国家农业部部长 |
陈华癸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邓子新 | 著名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
邓道坤 | 原湖北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范云六 | 分子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
范照兵 | 现任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重庆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兼) |
甘霖 | 湖南省原副省长,致公党中央常委,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
韩德乾 | 原科技部副部长 |
黄远志 | 曾任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 |
易春雨 | 纯英达业集团董事长 |
单杨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注:仅列举部分且排名不分先后 |
所获荣誉
所获荣誉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
2023年 | 入选2023自然指数年度榜单,在全球学术机构top500排名第286位 |
2021年 | 入选第三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名单 |
2020年 | 全国文明校园 |
2019年 | 华中农业大学获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
2017年 | 学校获评首届“全国文明校园” |
2005年 | 学校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
学校事件
2024年1月16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11名硕博研究生联合实名举报导师黄某若,在网络上发布了一份125页的文档,列举黄某若学术造假、打压学生、克扣劳务费等不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