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都理工大学中英合作办学公众号

成都理工大学中英合作办学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四川成都市
公众号ID:cdut2020
公众号分类:教育
关于公众号:

“成都理工大学中英合作办学”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成都理工大学,属于教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用于成都理工大学中英合作办学信息发布、招生宣传等。

开发/运营主体:成都理工大学

关于主体:成都理工大学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境内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成都理工大学中英合作办学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成都理工大学中英合作办学百科

成都理工大学于2005年便与英国数所大学开展深度合作,是全国较早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校。目前有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合作工商管理和会计学本科专业),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学院,开设两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由于都是和英国高校合作,多年来约定俗成统称为成都理工大学中英合作办学(以下简称成理中英)。成理中英日常教学授课、学生住宿都在成都理工大学本部,学生管理、国内毕业证学位证颁授的主体也是成都理工大学。

学校招生

招生方式

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入学考试,并符合相关招生录取规定和要求

招生人数

每期招生人数:590人

招生计划

2023年全国招生计划如下表:

备注:实际执行计划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

学费

工商管理:6·3万/年;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6·8万/年。

录取分数线

办学背景

截至2019年6月,全国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或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共有2431家,其中,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占总数的90%左右。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规模大约60万人,其中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大约55万人,已经毕业的学生超过200万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200多个专业。合作对象涉及36个国家和地区,800多所外方高校,700多所中方高校。

历史沿革

与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合作

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始建于1865年,是一所坐落在学术名城牛津市的综合性公立大学,这里学风浓厚、精英荟萃。恰如校训excellence through diversity(多元而卓越)所言,牛津布鲁克斯大学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师生社区,现有国际学生人数2700名,培养实践与理论并重,具有全球视野的学生。

师资建设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一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聘任的外籍教师和外籍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学士以上学位和相应的职业证书,并具有2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外方合作办学者应当从本教育机构中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任教。”之规定,通过合作双方大学、四川省外事办、四川省外国专家局逐级资格审核,成理中英建立了一支高素质、重师德、稳定团结的教师团队,师资质量得以充分保障。大部分外教不仅教学经验丰富,且拥有全球知名企业从业经历,他们能够结合中国高校的特点把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践行了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要求,先后有五人因成绩突出被四川省教育厅授予“优秀外籍教师”荣誉称号。

专业介绍

工商管理

培养目标

在英式教育为主的环境下,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未来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等基础理论,并能综合应用理论知识服务于商业实践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企业管理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在复杂市场环境下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学籍学制

中英合作办学新生通过全国高考统招计划内录取,学制四年,学生接受成都理工大学的统一管理,在校本部授课及住宿。

从大二开始,学生注册英国合作大学的学籍,成为其海外学生。这时,学生拥有双学籍,既是成都理工大学的大二学生,同时也是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的大一学生。英国的本科学制为三年,加上一年的国际基础课程后,和中国本科四年的学制规定刚好吻合。

学校文凭

学生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内容,德、智、体、美达到毕业要求,四个专业文凭颁发情况如下:

工商管理:成都理工大学颁发本科毕业证、管理学学士学位;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颁发ba(hons)business and management(工商管理文学学士学位)。

会计学:成都理工大学颁发本科毕业证、管理学学士学位;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颁发bsc (hons) accountancy(会计学理学学士学位)。

质量体系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英国高校有一套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首先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qaa)负责实施的总体学术质量审核,从总体学术质量的角度保证全英国高等教育的水平。除了执行一套严格的审查评估制度以外,英国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帮助高校改善教学质量。与此相应,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则参考qaa的审核报告调整对高校的教育拨款。

教学质量评估tqa则从单一专业的角度来考核教学质量,并将评分结果公布在宣传资料和网站上,供公众查询;此外,高等院校基金管理委员会还要聘请各领域着名专家,每隔几年对领域内同行进行一次科研水平评估,负责评估的专家中至少要有一名外国专家,评估结果同样要公布于网上,以保证科研水平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深造就业

成理中英深知未来深造对于学生及家长的重要性,配备了专业的留学顾问团队提前介入服务,内容包括留学规划讲座、一对一指导咨询、推荐信、签证手续、出国行前培训等。

1· 读研

(1)境外申研:约有65%的学生申请到了国外大学(并不限于两个英方合作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留学国是英国,其次是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他们成功申请和攻读了包括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华威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利兹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布里斯托大学、南安普顿大学、伯明翰大学、利物浦大学、杜伦大学、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等在内的世界百强大学的硕士课程。

公众号主体介绍成都理工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成都理工大学中英合作办学是由成都理工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成都理工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成都理工”(cdut),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学校是国家首批和第二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三所地质院校之一。

成都理工大学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成都地质勘探学院。1958年,学校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学校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1999年2月,学校设立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1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至2000年划转地方。学校2010年成为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19年成为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成为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截至2024年10月,成都理工大学占地面积3523亩,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学校有22个教学学院,67个本科招生专业(类),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等。学校有教职员工3091人,全日制在校生39169人。

历史沿革

成都地质勘探学院时期

1956年3月,国务院批准在成都建立中国第三所地质院校——成都地质勘探学院,以重庆大学地质系、西北大学和南京大学地质系的工科部分为基础,并汇聚了来自北京地质学院、东北地质学院等30余所机构和高校的教师与干部。同年秋季,学院招收了1551名本科生,开设了四个专业。10月,举行了首届开学典礼。

成都地质学院时期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0月,成都理工大学设有22个教学学院,另有1所独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67个本科招生专业(类)。
成都理工大学部分院系设置(截至2024年5月)
院系专业
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勘查工程、测绘工程、行星科学
能源学院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地质)、石油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力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岩石工程)、土木工程(道路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地球物理学院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空间科学与技术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核化工与核燃料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管理科学学院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列主义基础(后改名为马克思主义基础)
文法学院法学、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
外国语学院英语、日语、翻译、商务英语
商学院会计学、市场营销、经济学、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会计学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编导、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广告学、广播电视学
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人工智能、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
地理与规划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遥感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建筑学、风景园林
生态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
数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应用物理学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工业设计、工业工程
沉积地质研究院-
继续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学科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成都理工大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施科研“一体两翼”战略布局,深入推进“青藏高原及周缘复杂地质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科学研究计划”(简称“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勇攀科技创新高峰。截至2024年2月,成都理工大学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教育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四川省等部省级科技平台38个。
成都理工大学部分科研基地(截至2024年5月)
平台类别平台名称
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地质灾害防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构造成矿成藏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地学空间信息技术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深时地理环境重建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地震震中区地质灾害—四川汶川野外基地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四川攀枝花野外基地
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自然资源部西部地区地质灾害防控与生态修复技术创新中心
自然资源部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参与)
自然资源部地质环境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参与)
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
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成都基地)(参与)0]
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滑坡灾害风险预警与防控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数学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地学核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天府永兴实验室碳汇及固碳研究部(地热勘探开发与综合利用研究中心、固碳与生态修复研究中心)
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工业互联网智能监测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省地理国情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与)
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油气地质成都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四川省页岩气勘探开发工程实验室
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地质环境脆弱区生态修复材料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地热能勘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油气钻完井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数控装备超精密驱动与传动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省新制式轨道齿轮传动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参与)
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地质灾害防控协同创新中心
攀西战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盆地及周缘优质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协同创新中心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2月,成都理工大学牵头成立国际大型滑坡研究协会(irall)等国际学术组织,承担深时数字地球(deep-timedigitalearth,简称dde)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在宜居地球演化和行星科学领域取得重要成果,论文发表于《nature》《science》正刊。学校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地调计划、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等一大批重要项目。学校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等奖项共计1087项(次),其中国家级奖项有: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
项目名称奖项名称年份
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11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
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及灾害防治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
渤海湾盆地深层大型整装凝悉气田勘探理论技术与重大发现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
中国西部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构造-沉积分异与大规模油气聚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
西部山区大型滑坡潜在隐患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关键技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
“科学家带你去探险“系列丛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
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系统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
山区高速公路运营保障关键技术及装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
讲给孩子的中国大自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
高海拔地区大型公路隧道建设与营运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
极低强度应力比条件下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变形控制关键技术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6
西南地区水电工程复杂高陡边坡稳定控制技术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10
济阳坳陷非常规油藏组合缝网压裂新技术与规模应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2
巨型滑坡演化机制与防治技术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2
深埋水工隧洞重大地质灾害风险识别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5
深埋隧道勘察技术研究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9
西南地区水电工程高边坡稳定性及支护设计技术研究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8
强震地质灾害链生演化机制与风险预测四川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1
四川盆地一体化高效开页岩气地质工程发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四川省科学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22
超长深埋高风险公路隧道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2
先进核探测信号处理关键理论、技术与应用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1
基于ouv的九寨沟震后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与修复关键技术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1
动力电池用高能量密度、高稳定性镍基三元正极材料制备技术与关键装备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1
深水钻井“升沉补偿装置-管柱-井控”系统安全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9
汶川地震灾后城乡重建规划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9
西部山区大型工程危岩体灾变过程及防控技术体系研究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6
高地应力隧道稳定性与地质灾害防治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6
粘度时变性灌浆材料扩散与固结研究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3
核辐射环境安全综合监测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3
四川盆地下组合天然气的成藏过程和机理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3
大型滑坡预警预报与应急处置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2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1
天山公路边坡地质灾害预测评价和防治技术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2
长大隧道施工地质灾害发生机理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011
复杂渗流岩体多尺度时效损伤评价关键技术与应用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9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
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系统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5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综合调查与减灾关键支撑技术研究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4
汶川地震公路震害评估、机理分析及设防标准评价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1
油气钻井高效钻头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
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稳定及变形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2
全球巨型成矿带覆盖区高(多)光谱遥感示矿信息提取技术及应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7
黄骅坳陷新近系河流相层序地层学研究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7
贝尔凹陷原型盆地恢复技术研究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7
青海省都兰县五龙沟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大比例尺成矿预测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7
陆相断陷盆地缓坡带沉积体系与成藏动力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6
大深度多功能电磁探测技术与系统集成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5
龙门山活动构造与汶川地震地表过程研究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5
地学大数据与智能应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23
面向医疗大数据的多尺度监控理论及应用四川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2
工业园区跨介质协同监测预警关键技术及应用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2
龙门山冲断带超深层碳酸盐岩勘探理论技术与双鱼石大气田发现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2
低丰度煤系气藏多气合采有利区优选与工业化开发关键技术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1
贡嘎山海螺沟旅游自然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利用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9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坝基岩体质量及建基面工程地质研究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8
四川岷江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重大地质工程关键技术系统研究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8
四川岷江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开挖边坡稳定性的地质工程系统研究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0
四川九寨黄龙机场第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008
铜陵至黄山高速公路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011
成都理工大学部分研究成果
类别名称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灾害防治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
渤海湾盆地深层大型整装凝析气田勘探理论技术与重大发现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牛地气田致密碎屑岩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实践
高海拔地区大型公路隧道建设与营运关键技术及应用
山区高速公路运营保障关键技术及装备
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系统
“科学家带你去探险”系列丛书
中国西部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构造-沉积分异与大规模油气聚集
西部山区大型滑坡潜在隐患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关键技术
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尼克·伦格斯
中国专利金奖注浆扩散测试装置专利

学术资源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名

学校名称为成都理工大学,简称“成都理工”。英文译名为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cdut”。

校徽

成都理工大学校徽由三部分组成。

地球:其一寓意我校是一所以地学为优势特色,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大学;其二寓意我校关注宜居地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体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的理念。恐龙:恐龙形象来源于我校博物馆马门溪龙化石标本。它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国恐龙,亚洲保存完整恐龙化石中的最大者,是我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是历史的象征、文化的象征,具有社会知名度和校友认同度。该恐龙造型昂首挺拔,其寓意契合我校“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精神。书本和地层:用地层构成的书本,象征知识与智慧,其寓意是成理人孜孜不倦的求知求真,地层体现我校在地学方面的特色,蕴含成理“穷究于理 成就于工”的校训。

校区情况

成都校区

成都理工大学成都校区地址为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1号,邮政编码为610059,占地面积约为2887亩。

食堂

该校区设有芙蓉餐厅、银杏餐厅等7个餐厅,能够提供基本保障伙食、特色餐饮、外卖送餐等餐饮服务。

宿舍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成都理工大学现任领导(截至2024年5月)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刘清友
名誉校长刘宝珺
校长许强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唐清利
党委副书记胡兵
副校长曾英、侯明才、巨能攀、周仲礼、曾国强、郭强
参考文献:

历任领导

成都理工大学历任领导(2023年10月前)
成都地质学院历任党委书记任职时间
路拓1956·11-1957·04
1957·04-1959·12
赵铎1959·12-1966·03
1972·12-1978·06
周道1978·04-1980·11
柳运光1980·11-1983·05
程业勋1983·10-1984·12
栾世伟1985·01-1988·10
阎树旺1989·01-1993·06
历任校长任职时间
朱国平1957·10-1963·09
赵铎1964·07-1966·03
1966·03-1978·04
许亮1978·04-1983·05
张倬元1983·10-1988·10
赵泽三1988·10-1991·05
1991·05-1993·06
成都理工学院历任党委书记任职时间
赵泽三1993·06-1997·03
贺振华1997·03-2001·08
历任院长任职时间
贺振华1993·06-2001·08
刘宝珺1995·01-2001·08
成都理工大学历任党委书记任职时间
张小南2001·08-2003·09
冯文广2003·09-2008·12
谭书敏2008·12-2018·11
龚灏2018·11-2023·10
历任校长任职时间
王成善2001·09-2003·09
刘家铎2003·09-2010·07
倪师军2010·07-2017·09
龚灏2017·09-2018·11
刘清友2018·12-2023·10
参考文献:

校友情况

成都理工大学校友会于2002年2月在四川省民政厅注册,是一个由学校校友自愿组成的、非赢利性的民间社会团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校友会下设秘书处,具体负责本会日常运营管理。

按照《成都理工大学校友会章程》,凡曾在理工大学校友包括成都地质勘探学院、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学院、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成都冶金地质干部学院(成都有色地质职工大学)、四川省机械技工学校和四川省机电管理学校,以及使用成都理工大学名称等相关学校各时期的毕业生、结业生、肄业生,曾经在母校任教、任职者,以及参加过母校举办的各类培训、进修班的学生,均为校友会会员的组成对象。截至2024年6月,校友总会已建立了30余个地方或行业校友联络处,竭诚为全体校友服务。

党政界(部分)
姓名概况
胡昌升甘肃省委书记、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第二十届中央委员
赖蛟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胡广杰江苏省委常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李彬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原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马华东民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会主委、自治区国家305项目办公室主任
杜光伟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孙王勇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原一级巡视员
袁顺明成都市成华区委书记
尚现功青海省地理信息和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主任(副厅级)
赵建平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
注: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科教界(部分)
姓名概况
刘宝珺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沉积学家,中国沉积学的奠基人之一。自1987年起,他作为国际地科联“全球沉积委员会”领导成员和全球沉积地质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席
多吉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
胡瑞忠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张水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亚非石油地球化学家理事会主席
唐菊兴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曾任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室主任,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
李松岭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原主任、党委书记,河南省清洁能源供暖协会副会长
谢渊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地质调查中心主任
李文昌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主任、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
胡泽松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中国地质调查局稀土资源应用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熊盛青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物探与化探》主编,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
谢文卫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王登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副所长
李增悦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副主任
朱向泰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副院长
周琦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贵州省地矿局首席科学家,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
赵俊猛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党委副书记
余嘉顺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新西兰华人科学家协会主席
王之敬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首席科学家、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前副主席、斯坦福大学地球物理系讲座教授
罗旭昌吉学院党委书记
杜正聪宜宾学院院长
刘志飞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
朱弟成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就职于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青藏高原地质研究室
许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成都理工大学校长
崔华2015-2016年国际生物发光与化学发光理事会成员,担任《分析化学》和《分析科学学报》杂志编委、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电化学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
万大庆国家海外杰出青年合作基金获得者,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国际华人数学家晨兴数学银奖获得者,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教授
范宣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张金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深地装备室地震探测技术学科组组长,主持基金委“嫦娥四号巡视雷达成像”专项基金
韩喜球世界科技工作者联合会执行理事会委员,中国大洋科学考察史上首位女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卿海若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终身教授,加拿大石油地质学杂志主编
李天斌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控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裴向军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
侯贤灯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书记、教授
张万昌“百人计划”专家,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教授,全球灾害研究室主任
注: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工商界(部分)
姓名概况
周心怀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
夏庆龙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原总裁、执行董事,中巴企业家委员会中方主席
梅非奇中国银行高级管理层成员,中国银行原董事会秘书、公司秘书
冯勇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总审计师,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柳江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游勇四川省旅游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宋葵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润电力(00836·hk)董事会副主席
唐岩陌陌(nasdaq:momo)创始人、董事长
周源知乎(nasdaq:zh)创始人、ceo
郭彤楼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付锁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咨询中心常务副主任
林中湘中煤地质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胡泽松盛和资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0392·sh)董事长、总经理
章方良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1548·hk)创始人、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席,传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asdaq:legn)实际控制人、董事会主席
胡精沛厦门万里石股份有限公司(002785·sz)董事长、第一大股东
邹鹏厦门万里石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梁春晓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巴巴集团研究院高级顾问、学术委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李晓明紫金矿业集团原总裁助理兼紫金矿业西南有限公司董事长,紫金矿业集团顾问
马煜洲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纪委书记、总法律顾问
王玉华中国石油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副总经理
李亚林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副总经理、党工委常委
胡文革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副总经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油气开发领域首席专家
杜金虎华北油田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副总经理
杨克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副总经理
夏红刚广西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柴贺军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重庆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潘永坚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
余刚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总经理高级技术顾问,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丁贵明中金海石油投资公司总裁,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助理
吴小王青海中信国安锂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慧生深圳市北斗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成都理工大学广东校友会会长、大湾区校友联合会会长
王志勇河南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河南洁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王春昌陕西天元智能再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吴富林浙江富春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易廷斌北京海地人资源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马代光北京荷马集团董事长
田毅开普天下(北京)传媒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斌上海易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沈嘉上海舜嘉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目蕾上海蕾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段连双上海传诚时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注: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所获荣誉

成都理工大学部分所获荣誉
获得时间荣誉名称
2002年11月成华区"优秀文明单位"称号
2006年成都市“文明单位”称号
2009年成都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22年“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
2023年四川省“逐梦扬帆计划”优秀组织高校
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十五周年荣誉表彰中获全国优秀组织奖
参考文献: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