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公众号

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四川成都市
公众号ID:iPanda-CDU
公众号分类:旅游 - 学校
关于公众号:

“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成都大学,属于旅游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关注旅游,传承文化;弘文励志,游兴蓉夏。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带您开眼看世界。

开发/运营主体:成都大学

关于主体:成都大学是中国四川省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百科

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成立于1994年,是四川省较早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现设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旅游管理为省级、市级及校级特色专业,并招收旅游管理学术硕士。学院现有教职工5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23人,博士学历(含在读)教师28人,拥有四川省创意型旅游管理教学团队及人才培养创新基地。

学院以“聚焦成都、服务成都、贡献成都”为宗旨,联合政府机构搭建成都会展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市旅游研究院等协同创新平台。建有700余平方米实验室及旅游规划设计中心,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近100项,发表论文近200篇。与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等开展数字文创产教融合,并与新希望物业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推行“一三五五”创意型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与美国、德国、泰国等国高校建立学术交流合作,定期承办省级旅游教育发展会议。

公众号主体介绍成都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是由成都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成都大学(chengdu university),简称“成大”,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四川省、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单位、四川省博士建设单位递进培育计划“优先培育”类建设单位、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

成都大学创建于1978年,学校历经过多次合校,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6年的公立四川优级选科师范学堂和1911年的公立四川省城女子师范学堂。1983年因响应高等教育结构改革试点,该校由本科院校改办专科层次职业大学,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校名保留,改为成都学院建制。直至2018年,“成都大学”恢复校名。

截至2024年10月,成都大学校区占地2582亩,校舍建筑面积101·5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4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60万册,电子图书182万余册;设有23个学院,开设75个本科专业;拥有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专任教师177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7600余人(其中研究生2700余人,本科在校生24900余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78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成都大学正式成立,该校建校之初即为本科院校。1979年,为充实成都大学的生源,增强成都大学的办学能力,成都市政府将1977年成立的大专性质的“成都师范学校高师班”(中文、数学77级和中文、数学、物理78级)并入成都大学,并临时迁入外北花圃路小学内,合并后的成都大学共有学生946人。1983年,该校因响应高等教育结构改革试点改办成专科层次职业大学。到1991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响应成都地区扩建发展五大城区的建设规划,向四川省人民政府请示将都江教育学院并入成都大学,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后经省政府批复同意,都江教育学院于1992年12月5日并入成都大学。次年,成都市教委下文通知,都江教育学院并入成都大学后,改称为“成都大学都江分部”。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都大学恢复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更名为成都学院。直至2018年12月7日,经教育部发文同意,成都大学恢复校名。

合并发展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成都大学设有23个学院,开设75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1个学科门类。

成都大学二级院系及专业信息表
学院专业
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
成都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机器人工程
成都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成都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环境工程、测绘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建筑学、安全工程
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化学
成都大学商学院学科门类:管理学、经济学一级学科: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科技)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汉语国际教育、网络与新媒体、汉语言文学
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泰语、英语
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酒店管理
成都大学法学院法学、社会工作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动画、视觉传达设计、广播电视编导、绘画、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技术(新增艺术)、音乐表演、舞蹈表演、音乐教育
成都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教育、休闲体育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应用心理学
成都大学基础医学院 护理学院护理学、口腔医学技术
成都大学斯特灵学院休闲体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与新媒体
成都大学药学院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
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
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以上信息统计截止时间:2024年4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34个,包括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3个学科入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
成都大学学科建设信息表
项目学科/专业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工学、艺术学、教育学、管理学、医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等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药学、工商管理、设计学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会计等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法律、教育、体育、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农业、护理、药学、工商管理、会计、艺术、mba等
esi全球前1%工程学、农业科学、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
校友会评选的中国高水平学科药学
以上信息统计截止时间:2024年4月

师资力量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成都大学有包括国家低碳新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程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省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省社科联首批试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83个。
成都大学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
平台类别平台级别平台名称
自然科学类省部级及以上平台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低碳新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微生物资源保藏管理中心、农业农村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抗生素研究与再评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杂粮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药物制剂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城市固废能源与建材转化利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智能康复系统感知与控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四川省抗感染药物创制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肉类食品质量提升与安全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四川省新材料设计制备与使役性能引才引智基地、四川省低碳新材料学科创新引才引智基地、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成都大学分中心、四川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四川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成都大学、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创建单位-成都大学、四川省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成都大学、成都大学公众急救知识和技能科普基地、大熊猫金丝猴文化艺术科普基地、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基地、新抗生素创制及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
省厅级平台食品加工及应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开发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川藏特色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非饱和土力学特性及工程技术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抗生素行业协同创新中心、成都市肉类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抗生素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材料设计制备与使役性能引才引智基地——成都市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成都市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医药微生物资源领域、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杂粮与预制菜)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成都中心、成都饮用水源地保护研究(筹)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成都大学数字动漫体验中心(成都市科普基地)、成都市畜产品食品安全科普基地(成都市科普基地)、成都大学公众急救知识和技能科普基地(成都市科普基地)、成都大学人体科学与医学科普基地(成都市科普基地)、成都大学非遗舞蹈科普平台(成都市科普基地)、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基地(成都市科普基地)
社会科学类省部级及以上平台泰国研究中心(备案)、四川省动漫研究中心、四川省动漫游协同创新中心、成都大学传统工艺研究院、“一带一路”与巴蜀文化数字化工程实验室、四川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研究基地、四川省反家庭暴力知识普及基地、中华文化与城市传承社科普及基地、老年健康科普基地、青少年性教育普及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省厅级平台四川动漫研究中心、四川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四川景观与游憩研究中心、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泰国研究中心、成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天府文化研究院、成都大学天府文化学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成都都市圈建设研究中心、成都市毒品问题治理与禁毒法治教育研究中心、成都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研究院、成都市清廉文化研究院(基地)、成都大学研学旅行实践营地、天府文化数字化创新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实验室
以上信息统计截止时间:2024年4月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6月,成都大学近三年科研经费均超过2·5亿元、师均科研经费超过15万元。近五年,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0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7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18项、国家艺术基金4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60项;发表esi各学科论文5500余篇,多篇发表在《nature》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cssci论文438篇。我校教师负责的“超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机理与寿命预测”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参与的“阿卡波糖原料和制剂生产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的《“三礼”名物词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成都大学省部及以上部分科技成果一览表
获奖成果名称获奖名称等级年份
阿卡波糖原料和制剂生产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4、2015
苦荞麦新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6
四川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技术体系创建与产业化开发利用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0
超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机理与寿命预测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8年
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抗疲劳关键技术及应用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9

学术资源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名

成都大学中文名称为“成都大学”,中文简称为“成大”;英文名称为“chengdu university”,英文缩写为“cdu”。

校徽

设计者:王小军

问世时间:2009年10月27日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成都大学学校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常委、党委书记刘强
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校长朱明(试用期一年)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市纪委监委派驻成都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苏波
党委常委、党委专职副书记胡秀强
党委常委、副校长彭晓琳、刘娅、马胜
副校长程伟
党委常委陈钧、陈扬、李维、孙付春、赵琦
以上信息统计截止时间:2025年6月

历任领导

成都大学部分历任校长信息
姓名职务任期
张澜校长1926年~1930年
刘铁山校长1979年~?
魏柏良校长1985年~?
张日新校长
吴光校长2005年~2008年
周激流校长2007年12月~2013年12月

校园环境

成都大学医护学院综合实验楼是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澳门特区援助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的项目之一,这座综合教学楼被同学们称为第九教学楼,是成都大学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建筑总面积23180m,由实验及实训用房、教学用房、学术会议厅及办公用房三大模块组成,采用全框架结构和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能同时满足2000学生教学及实验需求。援建项目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成都大学医学类相关专业建设的办学条件,为成都大学申办临床医学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校友情况

成都大学知名校友名单
姓名介绍
郭蓝冰知名导演、制片人,毕业于成都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重访》栏目、中央电视台高清频道《人文地图》栏目监制,其作品曾获得过第二届中国新闻奖、第二十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等奖项,并多次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等省部级以上纪录片奖项
黄玉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77级中文系中文专业校友,当代中国“儒学复兴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儒学重要学派“生活儒学”创立者、易学重大成果“易经古歌”发现者及诠释者、中国政治哲学最新研究领域“中国正义论”提出者
王力1984年毕业于成都大学中文系,曾任四川省成都市计委经济情报研究室干部,成都市委办公厅第二秘书处秘书、副处长、处长等职务,2001年8月任国家税务总局总经济师,2004年10月任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钟树梁唐代文学专家,汉语声韵学专家,著名诗人和散文作家,在杜甫研究等方面出过多部专著,曾任成都大学副教授、副系主任、教授、副校长
孙光钊1979年成都大学任教教师,成都大学历任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是能文能画的“双栖”漫画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一级美术师(正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第四届主席团副主席、漫画艺委会主任等职务
彭联刚成都大学1979级数学系学生,现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6月-2017年6月,任四川大学数学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基础数学表示论与李理论方向的研究,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四川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所获荣誉

成都大学部分荣誉资质
时间名称
2016年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7年四川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21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2年四川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