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成都大学设有23个学院,开设75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1个学科门类。
学院 | 专业 |
---|---|
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 |
成都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机器人工程 |
成都大学计算机学院 | 人工智能、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成都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环境工程、测绘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建筑学、安全工程 |
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化学 |
成都大学商学院 | 学科门类:管理学、经济学一级学科: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科技) |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广播电视学、汉语国际教育、网络与新媒体、汉语言文学 |
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 | 商务英语、泰语、英语 |
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 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酒店管理 |
成都大学法学院 | 法学、社会工作 |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 | 动画、视觉传达设计、广播电视编导、绘画、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技术(新增艺术)、音乐表演、舞蹈表演、音乐教育 |
成都大学体育学院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教育、休闲体育 |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应用心理学 |
成都大学基础医学院 护理学院 | 护理学、口腔医学技术 |
成都大学斯特灵学院 | 休闲体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与新媒体 |
成都大学药学院 | 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 |
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 | 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 |
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以上信息统计截止时间:2024年4月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34个,包括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3个学科入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项目 | 学科/专业 |
---|---|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 工学、艺术学、教育学、管理学、医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等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药学、工商管理、设计学 |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 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会计等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法律、教育、体育、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农业、护理、药学、工商管理、会计、艺术、mba等 |
esi全球前1% | 工程学、农业科学、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 |
校友会评选的中国高水平学科 | 药学 |
以上信息统计截止时间:2024年4月 |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成都大学有专任教师1770余人,其中,正高及副高职称教师近860人,博士教师800余人,博士生导师11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00余人。有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国家杰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20余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120余人。特聘两院院士2人、欧洲院士3人、日本工程院院士2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新加坡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60余人,特聘“四青”人才近20人,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120余人。12名教师入选2023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
类别 | 姓名 | 详情 |
---|---|---|
院士 | 樊代明 |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
俞书宏 | 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学术带头人 | |
刘昌孝 |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
胡昂 | 是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东京大学特任教授,牛津大学圣埃德蒙学院院士,东京大学建筑学博士,建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年被聘为成都大学特聘院士、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 |
天府峨眉计划入选专家 | 李俊龙 | 天府峨眉计划入选专家、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成都市“蓉漂计划”专家 |
特聘教授 | abdelfatah lbrahim abdelfatah abomohra | 特聘教授、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国际顶级综述类期刊作者 |
施开波 | 特聘教授、全球前2%顶尖专家、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作者 | |
马文博 | 特聘教授、多次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top1%高被引中国作者、师从莱布尼兹奖获得者、德国lutz ackermann教授 | |
以上信息统计截止时间:2024年4月 |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6月,成都大学立项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一流课程4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6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7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9门,省级精品课程38门,获批全国首批“斯坦福创新创业课程实验中心”。建有省级以上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个,获批省级现代化产业学院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19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27个专业进入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个;自动化等7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022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近三届教学成果奖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41项,其中一等奖9项。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259项、省级奖项3824项,其中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以上奖项256项,获得“挑战杯”省级以上奖项247项。项目名称 | 学科/专业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画 |
国家级一流专业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画、食品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体育教育、学前教育、法学、旅游管理、会计学、药学、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广播电视编导、视觉传达设计 |
国家专业认证专业 | 食品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临床医学 |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自动化 |
省级特色专业 | 软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画、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
省级一流专业 | 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软件工程、自动化、泰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绘画、制药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小学教育 |
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 | 土木工程、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法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
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 | 小学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法学、会计学 |
省级教学团队 | 计算机应用教学团队、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团队、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四川省创意型旅游管理教学团队 |
以上信息统计截止时间:2024年4月 |
合作交流
综述
截至2024年3月,成都大学已与41个国家和地区185所高校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其中包括45所世界知名大学、14所世界知名年轻大学、53所成都国际友城高校。
全球合作办学
2016年,成都大学与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13所在蓉高校和丹麦via大学、德国财经政法大学等11所成都国际友城高校,成立了成都国际友城高校联盟。该联盟是成都市第一个利用国际友城资源建立的高等教育多边交流合作平台。
截至2024年3月,成都大学与英国斯特灵大学合作设立四川省内第6所、成都市属高校第1所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斯特灵学院,开设了休闲体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与新媒体3个本科专业。与韩国嘉泉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合作举办艺术设计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与韩国岭南大学合作举办工程造价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该校与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合作筹建的“成都牛津布鲁克斯职业技术学院”入选了四川省“十四五”高等院校设置规划项目,与泰国西北大学、那黎宣大学也合作开展了境外办学项目。学校还与嘉泉大学等境外高校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
师生国际流动
截至2024年3月,成都大学开展了近百个涵盖本硕博多层次、多学科的海外联合培养项目和海外校际交流交换项目,累计已培养留学生4000人,生源国77个,曾入选首批“四川省来华留学生示范基地”。外来本校授课、讲学、从事科研工作的外国专家累计1000余人。该校还每年派出200余名教师和管理人员赴国(境)外进行访学研修和交流合作。
在地国际化建设
成都大学每年都开展以国际理解通识课程为主体的暑期国际小学期和国际交流课程周,建有全球语言测试中心一个,包含汉语水平考试(hsk)机考、雅思(ielts)机考等考点,其中雅思机考考点曾获“2022年全国雅思优秀考点奖”。建有全球研究平台集群一个,“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曾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区域国别学研究分会共同发起单位。还建有新西兰、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英国系列国别交流中心聚集平台。
此外,该校还加入了“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该联盟成员单位来自长江中上游地区五省一市(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重庆市)以及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14个联邦主体。该联盟的建立旨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优势互补等,提高联盟成员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推动双方学术研究以及在教育、科技、青年和文化领域合作,加强中国长江中上游地区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政府和民间合作。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