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长春理工大学,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光学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王大珩为学校主要创始人并担任首任校长。
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委、五机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被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9月,长春理工大学共设有20个学院,共开设58个本科专业。院系设置 | 一级学科 | |
---|---|---|
长春理工大学圣光机大学联合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技术、应用物理学 | |
光电工程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对抗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智能感知工程 | |
物理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
机电工程学院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 |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和信息安全 | |
人工智能学院 | 智能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微专业(建设中)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功能材料、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 |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 |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中韩合作) | |
经济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会计学、金融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日语、俄语、朝鲜语、翻译 |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广告学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视觉传达专业、环境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 | |
法学院 | 法学、社会工作 | |
研究生院 |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 - | |
军体部 | - | |
国际教育学院 | - |
学科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9月,学校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4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含科技创新中心)、2个省部级高等学校高端科技创新平台、6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5个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建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33个。国家级科研机构 | 类别 | 名称 |
重点实验室 |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国家科技重点实验室、精密制造及检测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
工程研究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 空间光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特种电影技术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光学领域)、纳米生物光子学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纳米操纵与制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
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基地 | 人文社科基地 | 中国工业文化研究中心 |
研究成果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校标整体图案呈圆形,由两个同心圆组成。圆形是团结、合作、包容、向心力和凝聚力的象征,寓意广大师生同心同德,同舟共济,追求卓越,向着更高目标建设发展的坚定信念。校标主体图案是一个“鼎”形的“光”字立于地球之上。校标外环上半部分为学校创始人王大珩院士亲笔书写的校名,下半部分为黑体配套英文字体的学校英文名称。校标的基本颜色采用体现科学性和时代感的“科技蓝”。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区情况
东校区
长春理工大学东校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南湖街道光机社区卫星路7089号,是长春理工大学主校区。校区内拥有机电工程学院、图书馆、校医院、体育馆等。
西校区
长春理工大学西校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卫星路7989号。校区内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法学院、图书馆等。
南校区
…更多「校区情况」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张宝宗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郝群 |
党委副书记 | 刘瑛、丁佳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付跃刚、王超、董科研、董立泉 |
党委常委 | 谭荣峰、于英焕 |
党委副书记、纪委派驻纪检监察组书记、组长 | 吴健 |
历任领导
时期 | 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 王大珩 | 院长 | 1958·08-1965·02 |
张希光 | 党委书记 | 1961·04-1971·08 | |
张盛华 | 革委会主任(军宣队) | 1968·11-1970·01 | |
申中甫 | 革委会主任(军宣队) | 1970·01-1974·12 | |
申中甫 | 党委书记(军宣队) | 1971·08-1974·12 | |
韩容鲁 | 革委会主任、党委书记 | 1974·12-1976·08 | |
王贵德 | 革委会主任、党委书记(军宣队) | 1976·08-1977·07 | |
武强 | 院长 | 1977·12-1983·10 | |
魏一心 | 党委书记 | 1977·12-1980·09 | |
吴士科 | 院长 | 1984·12-1994·02 | |
张嘉志 | 党委书记 | 1984·12-1989·03 | |
王庆余 | 党委书记 | 1989·03-1997·08 | |
王庆余 | 院长 | 1994·02-1996·12 | |
姜会林 | 院长 | 1996·12-2002·04 | |
王国忠 | 党委书记 | 1998·11-2002·04 | |
长春理工大学 | 姜会林 | 校长 | 2002·04-2006·01 |
王国忠 | 党委书记 | 2002·04-2004·04 | |
姜会林 | 党委书记(兼) | 2004·04-2005·04 | |
于佩学 | 党委书记 | 2005·04-2013·04 | |
于化东 | 校长 | 2006·01-2018·02 | |
骆孟炎 | 党委书记 | 2013·04-2017·12 | |
杨玉新 | 党委书记 | 2018·02-2023·12·30 | |
苏忠民 | 校长 | 2018·10-2020·05 | |
杨华民 | 校长 | 2020·08-2023·11 |
…更多「行政管理」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环境
王大珩铜像
为纪念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两院院士、学校创始人王大珩先生而设立的铜像,铜像矗立在东区第一教学楼前广场,总体高3·15米,为锡青铜铸造,由北大附中河南分校董事长、79级李光宇校友捐建,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路明教授和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刘强副教授共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