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春理工大学本科招生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长春理工大学办学条件

长春理工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9月,长春理工大学共设有20个学院,共开设58个本科专业。
长春理工大学院系本科专业一览表
院系设置一级学科
长春理工大学圣光机大学联合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技术、应用物理学
光电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对抗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智能感知工程
物理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和信息安全
人工智能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微专业(建设中)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功能材料、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
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中韩合作)
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会计学、金融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
外国语学院英语、日语、俄语、朝鲜语、翻译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广告学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视觉传达专业、环境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
法学院法学、社会工作
研究生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军体部-
国际教育学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9月,长春理工大学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学科专业),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含自主设置学科专业),以及2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授权学科中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3个吉林省高校世界一流培育学科,4个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16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

2024年11月,长春理工大学新增“人工智能”博士学位交叉学科、“智能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长春理工大学特色学科
类别名称
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光学工程
国防特色学科(5个)光电子与激光技术、光传输与探测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军工制造及其自动化、军用关键材料
esi全球前1%行列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
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4个)物理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16个)一流学科a类:光学工程、机械工程
一流学科b类: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优势特色学科a类:法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优势特色学科b类: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软件工程
新兴交叉学科:光电医疗技术及生物检测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光学工程、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
学位授权点(截至2021年11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物理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37个)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光学、无线电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仿生机械、微光机电系统、光电仪器与技术、光信息技术、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光电传感与物联网、纳米制造理论与应用、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工商管理、智能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101个)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党的建设、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光学、无线电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仿生机械、微光机电系统、光电仪器与技术、光信息技术、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光电传感与物联网、纳米制造理论与应用、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种) 人工智能、电子信息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种)工商管理(mba)、社会工作、应用统计、艺术、法律、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工程管理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2318人,其中自主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3人(19人退休,14人在职)。

在职教师(部分)
类别名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姜会林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张国玉、安志勇
吉林省本科教学名师奖韩太林、张淑东、李莉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赵树宽、董相廷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9月,学校建有2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覆盖全部学科。11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联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长春理工大学教学建设
国家级高端引智平台微纳操纵与制造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极紫外光源实验研究系统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空间光电技术团队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团队
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团队、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团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金融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机械制造技术”教学团队
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高能固体激光技术科研团队
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高强度飞秒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现金光学系统与伪生光学、航天器地面模拟实验测试与标定技术、基于全三维模型的光电精密测量及数字装配技术、智能制造与机电系统控制技术、纳米操纵与制造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吉林省药品食品检测仪器与制药设备、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激光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光谱探测技术及应用、数字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高功率导体激光
国家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7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2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光学测量、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光学、微生物学、管理会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等10门
国家级精品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4门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光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等4门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应用光学等2门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
国家级规划教材光通信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及应用、物理光学理论与应用等10部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进基础课与实践教学协同创新致力知识向能力有效转化(一等奖)、地方院校依托优势特色学科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二等奖)、构建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践(二等奖)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9月,学校出版10部国家级规划教材,获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5月,长春理工大学在教学交流方面与日本北海道大学、韩国极东大学、俄罗斯高校等多个国家的院校进行交流访问;在学术交流方面,学校开办”2008孔子学院冬令营“等多个活动,并与多个学校进行学术访问、开展调研。

截至2024年9月,长春理工大学同俄罗斯、美国等20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交流关系,70多个国家的千余名留学生来校学习深造。学校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纳米技术”方向中方牵头院校、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中非大学联盟交流机制成员单位,在俄罗斯布里亚特建有1所孔子学院。与美国、英国、韩国开展3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俄罗斯圣光机大学共建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长春理工大学圣光机大学联合学院”,填补省内博士层次中外合作办学空白。建有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近年来,派出300多名教师赴国外攻读学位、进修学习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每年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校际交流项目派出近百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或者攻读学位。

长春理工大学合作交流
教学交流学术交流
2004年4月15日,日本北海道大学青木由直教授等一行4人来我校进行友好访问2008年1月16日,举办“2008孔子学院冬令营”活动
2008年8月15日,韩国极东大学与我校签署合作交流协议2008年4月23日,吉林省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工作座谈会在我校举行
2011年5月,孙伟志副校长一行4人赴加拿大、美国访问2012年1月16日,于化东校长应邀对日本香川大学进行学术访问
2016年2月,31基地领导来校访问2012年9月19日,举办“中韩国际合作与先进化企业文化论坛”
2019年5月,校长苏忠民率团访问俄罗斯高校2021年4月,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来校调研
2023年5月,校长杨华民率团赴英国高校访问-
2023年5月23日,英国西苏格兰大学来访-
2023年6月27日,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常务副校长安东尼奥·波义耳来访-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