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公众号

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北京
公众号ID:gh_be53584e96f6
公众号分类:教育
关于公众号:

“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北京林业大学,属于教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是集森林植物、森林昆虫、森林动物、木材、菌物、土壤与岩石等标本资源收藏与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化自然博物馆,承载着教学育人、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和文化传承等任务。

开发/运营主体:北京林业大学

关于主体:北京林业大学是中国北京市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百科

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museum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校内,拥有展览面积2300平方米,是集森林植物、森林昆虫、森林动物、木材、菌物、土壤与岩石等标本资源收藏与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化自然博物馆。

2011年10月,北京林业大学标本馆成立。2014年10月,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以森林生物为特色,主要收集森林、湿地、草原、荒漠四大生态系统中珍稀濒危动植物标本。截至2019年12月,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已收藏植物标本20万份,昆虫标本13万份,动物标本2000余份,菌物标本6000余份,木材标本1万余份,土壤与岩石标本近400份。其中,收藏模式标本约1000份。

2020年11月,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获案例展示活动最佳组织奖。2023年5月28日,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被授予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2023年10月17日,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在首届全国林草科学实验展汇演决赛中获得一等奖。2024年10月15日,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在第二届全国林草科学实验展汇演决赛中获得一等奖。

历史沿革

2010年6月22日,北京林业大学标本馆建设领导小组和筹建办公室成立,开始整合林学院、生物学院、水保学院、材料学院等各单位标本。

2011年10月19日,北京林业大学标本馆一期工程竣工,开馆试运行。仅开放一层(哺乳动物、鸟类)、二层展厅(昆虫、植物)。

2012年4月,北京林业大学标本馆网站建成上线。

建筑格局

综述

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拥有展览面积2300平方米,设有哺乳动物展厅、昆虫展厅、鸟类与爬行动物展厅、综合展厅、植物展室、种子展室、木材展室、菌物展室、土壤展室、岩石与矿物展室10个基本陈列。

展厅

基本陈列
展厅名称展厅简介展厅图片
哺乳动物展厅哺乳动物展厅位于博物馆一层,整个展厅呈“凹”字形,展陈面积约340平方米。陈列各类陆生哺乳动物标本106种148件,包括3件骨骼标本和14件头肩部标本。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7种。各类标本按照最新的哺乳动物分类系统陈列,有利于具备一定基础的观众学习和认知。
昆虫展厅昆虫展厅位于博物馆二层。整个展厅呈深“凹”字形,中央为一天井与一层哺乳动物展厅相通,面积约270平方米。昆虫展厅陈列昆虫标本1000余种1900余只、昆虫化石标本40件、虫害木标本165件。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种。展厅分为虫害木、森林昆虫、昆虫分类、实习标本、化石昆虫、观赏昆虫等展区。
鸟类及爬行动物展厅鸟类及爬行动物展厅位于博物馆三层。整个展厅与哺乳动物展厅一样呈“凹”字形,面积约340平方米。鸟类及爬行动物展厅陈列动物标本284种422件,其中鸟类标本243种366件,爬行动物标本41种56件。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鸟类18种,爬行动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鸟类65种,爬行动物1种。展厅鸟类标本按照生态型分区陈列,分区内按照分类群陈列;爬行动物标本陈列于中央展区。
综合展厅综合展厅位于博物馆四层,面积约440平方米。本展厅展示了在演化上、科学上有价值以及对人类影响较大的重要门类:原生动物门、多孔动物门、刺胞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等类群标本,同时展示了少量动植物化石标本及代表性类群脊椎动物骨骼标本。展厅西北角的可可西里保护区展区,以仿生态实景布展,陈列了产于可可西里地区的珍稀濒危动物和罕见植物。综合展厅通过实物标本为载体、借助图文、视频等手段增强观众对动物主要类群的认识,唤起观众对动物自然资源保护的意识。
植物展室植物展室位于博物馆三层西侧。整个展室呈长矩形,面积约140平方米。分为植物分类与系统、中国森林树种和中国保护植物三大区域。植物分类与系统区域展示植物标本474份,涉及372科、372属、455种;森林树种区域展示树木标本165份,涉及147科、147属、165种;保护植物区域展示植物标本54份,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2种,二级保护植物23种,三级保护植物3种,地方保护植物16种。液浸标本125个标本缸,108科、120种;盒装低等植物标本10份,2科3种;竹子标本3份3种;白桦、红松树皮标本各1份;杉木截面塔3个1种,供59个截段;木段3根1种;树墩1个1种;果实标本12个标本缸,12种,14份盒装巴基斯坦或马来西亚的裸子植物及热带雨林指示物种的种实标本;干插花1束1种;榼藤子荚果1个种;桫椤茎1段。
种子展室――
菌物及植物病害展室菌物及植物病害展室位于博物馆二层东侧,面积约80平方米。包括菌物和林木病害两大板块,以其丰富的资料,图文并茂的介绍了菌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基础知识,以及林木病害的危害性与发生发展特点。展示菌类标本156份130种,包括各类如牛肝菌、真姬菇、茯苓、苦白蹄、灵芝、猴头菌、马勃、珊瑚菌等珍稀大型食、药用真菌40多种,红缘拟层孔菌、云芝栓孔菌等木腐菌60多种;重要林木病害标本277种396份,包括白纹羽病、梓树根结线虫等根部病害9种,白粉病、锈病、叶斑病等叶部病害265份214种,疱锈病、溃疡腐烂病、枯萎病、肿瘤、丛枝等枝干病害58份42种,云杉矮槲寄生等林木寄生害3种,梨黑星病、云杉球果锈病等果实病害4种,红松心材白腐等木材腐朽标本5种。
岩石矿物展室――
土壤展室――
木材展室――

馆藏文物

综述

标本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已收藏植物标本20万份,昆虫标本13万份,动物标本2000余份,菌物标本6000余份,木材标本1万余份,土壤与岩石标本近400份。其中,收藏模式标本约1000份。

保护动植物比例

据2025年4月博物馆官网数据,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84种(占全部一级保护动物的43·1%),二级保护动物118种(占全部二级保护动物的28·0%);一级保护植物107种,二级保护植物613种。

馆藏资源

文化活动

主要活动

2019年6月5日至7月2日,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与守望自然野生动物保护发展研究中心、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联合主办了“守望自然——肯尼亚与中国野生动物人文主题展”。

2021年12月22日,草木毓秀兰质蕙心——首届生苑师生博物学绘画作品展(生苑“喜迎冬奥”系列活动之一)在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一层东侧展廊开幕。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获案例展示活动最佳组织奖。

2023年5月28日,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被授予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

2023年10月17日,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在首届全国林草科学实验展汇演决赛中获得一等奖。

2024年10月15日,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在第二届全国林草科学实验展汇演决赛中获得一等奖。

机构设置

隶属关系

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隶属于北京林业大学,为校属教辅机构。

机构部门

研究与技术部

负责馆藏标本资源收集、整理、保藏、维护与管理;接受标本捐赠,承担标本交换工作。

网络与数字化部

负责博物馆网络信息服务、网络硬件维护、标本数字化;承担标本管理系统、网站维护工作。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校内。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14: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六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门票价格

免费

交通指引

公众号主体介绍北京林业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是由北京林业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北京林业大学(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北林”(bfu),位于北京市,由教育部直属管理,为教育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全球挑战大学联盟、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1952年,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和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北京林学院成立。学校于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1996年被列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4年,学校研究生院成立。2005年,学校获得本科自主选拔录取资格。2009年,学校正式进入“985”创新平台建设行列。2017年,学校成为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分为校本部、实验林场、雄安(在建)3个校区,占地面积13176亩,已建有图书馆、博物馆等,雄安校区处于开工建设阶段。有学院17个、本科专业6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交叉学科(含自设)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教师人数达1470人,北京林业大学的在校生为27608人。

历史沿革

1902年~1960年

1902年,京师大学堂农科设立。1914年,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开始设立了林科,这是中国高等林业教育史上创办最早的一个林学科系。该林学科系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即北京大学农学院的森林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1952年7月,全国农学院院长会议决定,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和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建北京林学院。同年10月,北京林学院正式成立,校址暂设在北京西山大觉寺,同时在海淀区肖庄建校。

1953年,北京林学院撤销平原农学院,并入一部分教师和干部。次年12月,学校迁至新校址肖庄办学。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部分并入学校。196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标志着学跨进了全国高等院校先进行列。

1966年~1978年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5年3月,北京林业大学共有17个院部,总计开设66个本科专业(含方向)。

北京林业大学院部及专业一览表
学院专业名称学制(年)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林学4
林学(城市林业方向)4
森林保护4
经济林4
地理信息科学4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园林4
风景园林4
园艺4
旅游管理4
城乡规划 5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4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4
土木工程4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4
物业管理4
市场营销4
人力资源管理4
会计学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信息方向)4
农林经济管理(梁希实验班)4
统计学4
金融学4
数字经济4
国际经济与贸易4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4
生物技术4
食品科学与工程4
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
车辆工程4
自动化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木材科学与工程4
木材科学与工程(木结构材料与工程方向)4
家具设计与工程4
包装工程4
林产化工4
林产化工(制浆造纸工程方向)4
林产化工(生物质能源科学与工程方向)4
木材科学与工程(中加合作办学)5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4
应用心理学4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英语4
商务英语4
日语4
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
物联网工程4
数字媒体技术4
网络工程4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
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4
数学与应用数学4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4
生态学4
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4
环境工程4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4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4
视觉传达设计4
产品设计4
数字媒体艺术4
动画4
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草业科学4
草业科学(梁希实验班)4
草坪科学与工程4
北京林业大学国家公园学院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4
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国际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资料来源于

学科建设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北京林业大学已建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及野外台站等共92个。其中,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包括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86个,包括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1个,省部级(工程)中心18个,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长期科研基地、创新联盟等47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8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
北京林业大学部分科研平台
类别名称
国家工程中心(1个)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生态定位站(1个)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
国家科技示范园(1个)宁夏盐池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木材科学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园林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林业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业生物质材料与能源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5个) 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树木花卉育种生物工程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森林资源和环境管理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培育及生态系统研究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森林保护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定位站(4个)首都圈森林生态站;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森林生态站;山西太岳山森林生态站;宁夏盐池荒漠生态站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8个) 木质材科学与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水体污染源控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林木生物质化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森林资源生态系统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林业食品加工与安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精准林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花卉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林木有害生物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 污染水体源控与生态修复技术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园林植物工程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土保持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资料来源于,与学校官网数据不统一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3月,北京林业大学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6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50余项。在2011年至2024年6月间,学校共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99项,全国性学会社会力量奖一等奖40余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6项,课题121项;获资助国家自然基金项目992项(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重点项目7项、联合基金项目8项),累计到账科研经费36·62亿元。
北京林业大学国家级科技奖项(部分)
获奖时间成果名称所获奖项
2012年森林计测信息化关键技术与应用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2年高分子多糖生物质加工新技术与产品应用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2年主要商品盆花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4年森林资源综合监测技术体系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5年杨树高产优质高效工业资源材新品种培育与应用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7年木质纤维生物质多级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7年三种特色木本花卉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升级关键技术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9年灌木林虫灾发生机制与生态调控技术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20年混合材高得率清洁制浆关键技术及产业化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学术资源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标

北京林业大学的校标为同心圆形。外环上方为“北京林业大学”字样,下方为“beijing forest university”;内环中央为一系列丰富多变又互相统一的辅助图形,下方为数字“1952”。该校标以“知山知水,树木树人”为设计理念,抽象出“人”字作为基本造型元素,组合形成代表生命的树木和代表知识的书本,同时把“山水木人”的形态蕴含其中,扎根本土,枝繁叶茂。这些图形元素融合共生,联结共荣,形成北林生生不息的生态系统。而根据校标设计理念,学校还设计出了北林专属字体——“生长体”,规范了标准色——“北林绿”。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6月,北京林业大学总占地面积13176亩。其中,校本部占地面积696亩,实验林场占地面积12480亩。

校本部

北京林业大学校本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毗邻矿大、农大、清华等多所院校。其内建设有学研中心、图书馆、博物馆、银杏大道、田家炳体育场等建筑场所,并配备有洗衣房、理发店、电子设备维修店等生活设施。

实验林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北京林业大学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王洪元
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召虎
党委副书记孙信丽、黄武南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涛
党委常委、副校长邹国辉、程武、张志强、王强
资料来源于,截至2025年6月

历任领导

北京林业大学历任院长、校长
姓名职务任期时间
李相符院长1953年1月~1962年12月
胡仁奎院长1961年2月~1966年12月
甄林枫院长1972年5月~1978年2月
陈陆圻代院长1982年1月~1984年2月
阎树文院长1984年2月~1985年8月
阎树文校长1985年8月~1986年2月
沈国舫校长1986年2月~1993年7月
贺庆棠校长1993年7月~2000年1月
朱金兆校长2000年1月~2004年7月
尹伟伦校长2004年7月~2010年8月
宋维明校长2010年8月~2018年4月
安黎哲校长2018年7月~2024年7月
李召虎校长2024年7月至今
资料来源于,截至2025年6月
北京林业大学历任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
姓名职务任期时间
陈致生党支部书记1952年11月~1953年3月
杨纪高党支部书记1953年3月~1954年3月
杨纪高党总支书记1954年3月~1955年5月
杨锦堂代党总支书记1955年6月~1956年6月
李相符党总支书记1956年7月~1957年1月
李相符党委书记1957年1月~1958年9月
张纪光党委书记1958年10月~1960年10月
王友琴党委书记1960年11月~1980年9月
阎树文党委书记1986年2月~1987年11月
米国元党委书记1990年9月~1993年7月
顾正平党委书记1993年7月~1996年12月
胡汉斌党委书记1996年12月~2004年1月
吴斌党委书记2004年1月~2015年7月
王洪元党委书记2015年7月至今
资料来源于,截至2025年6月

校园环境

学研中心

学研中心位于北京林业大学校本部,是北林重要的教学科研综合楼。其为校园的标志物,建筑设计十分独特,一个巨大的“芽”从建筑中心生长而出,像是蕴含着蓬勃的生命力势要长成参天大树,与学校办学理念“知山知水,树木树人”遥相呼应。

博物馆

校友情况

截至2024年6月,北京林业大学已为国家培养了20多万名毕业生和一批外国留学生,其中包括科技部原部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在内的16名两院院士。

北京林业大学部分知名校友
姓名岗位/荣誉
杨乐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获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陈强中邦山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首席景观设计总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获第二届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大会——杰出中青年景观规划师奖
张玉波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博士,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曾供职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杨晓福州市园林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二级巡视员,曾获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赵曦阳吉林农业大学林学与草学学院院长,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沈国舫林学及生态学专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曾任北京林业大学校长、中国林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骆会欣北京棕科植物新品种权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获2022年度优秀政协委员和优秀提案
李健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林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朱清科长期从事水土保持及林业生态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曾获2016年“最美野外科技工件者”、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先进个人、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徐冠华中国科学院院士,遥感专家,原国家科技部部长,计算机自动识别卫星图像技术的创建人,研制了中国最早的卫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再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与系列制图技术规程
朱之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林木育种专家,毛白杨专家
王涛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和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张新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学家,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群落生态数量分析系统创始人
李文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林学家,生态学家,中国资源生态和生态工程学术带头人
唐守正中国科学院院士林资源专家,数学家,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名誉院长,首创以数学方法研究林业问题,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森林资源预测系统,并做出了首次全国用材林资源发展趋势的预测
方精云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学家,北京大学生态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
崔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曾获世界水土保持协会(waswc)杰出研究者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张守攻中国工程院院士,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专家,长期致力于落叶松品质改良、繁殖工程、林分经营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
何巧女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及创始人
万峰浙江省人民广播电台晚间性教育节目《伊甸园信箱》主持人
刘振国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所获荣誉

学校荣誉

北京林业大学部分荣誉奖项
时间荣誉/奖项
2010年2月第六届中华宝钢环境奖之环保宣教类优秀奖
2019年首批“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合作伙伴
2023年6月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学校排名

北京林业大学排名
年份排名
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701位~800位
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84位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