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联合大学生化学院招生办公众号

北京联合大学生化学院招生办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北京
公众号ID:buu_bec_zs
公众号分类:教育
关于公众号:

“北京联合大学生化学院招生办”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属于教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招生宣传微信平台。

开发/运营主体: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关于主体: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是北京联合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北京联合大学生化学院招生办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北京联合大学生化学院招生办是由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是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位于朝阳区垡头小区,毗邻北京欢乐谷,占地面积约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5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3700余人。2018年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将改名为北京联合大学健康与环境学院。

生物化学工程学院面向国家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健康北京”“和谐宜居之都”的城市建设目标,聚焦京津冀大健康和环境产业,以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生个性化培养为特色,培养适应新时代健康和环境领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人,硕士研究生50余人。建院以来,学院已为国家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万六千余名毕业生,他们大多已逐步成长为业内骨干。

历史沿革

北京联合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创建于1978年12月。校名为北京化工学院第一分院,校址位于什刹海湖畔。当年招收575名学生。

1983年底,市委、市政府对大学分校进行调整,学院更名为北京化工学院分院。

1985年5月,学院加入北京联合大学,更名为北京联合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1992年4月27日,学院新址在朝阳区垡头小区奠基。

学校简介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建校40多年来,学校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战略,不断推进内涵式发展,已经建设成为一所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艺10个学科相互支撑,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北京市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也是北京市最大的市属综合性大学。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41人,博士19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学院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02年我院外语教研室荣获北京市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我院人文社科部被市教工委、市教委评为北京高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我院生物医药系赵玉娥教授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信息与控制工程系杭和平副教授被评为2008年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学院致力于教师特色发展的教授团队建设,积极推进教授“治学、治教、治校”的管理模式,以教授实验室(工作室)为载体,以教授为核心,以团队整体实力提升为目标,促进团队成员的多元化共同成长,充分发挥教授团队在提升学院学科建设、科研水平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营造科学研究氛围,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3人,特聘教授1人,16个教授团队。专任教师中教授25人,副教授4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8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名,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3名,北京市师德先锋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近三年,学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项,科研到账经费4760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160篇,获授权专利78项。

学院专业

学院现有五系二部,即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生物医药系、经济管理系、工程艺术系、工程管理系、公共基础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2009年招生的本科专业有: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材料)、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工业设计、包装工程(包装设计)。2009年招生的高职专科专业有:物业设施管理、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学院从2003年开始,根据北京市专升本有关规定,招收高职专科升本科学生。其中会计学专业面向全市高职相关专业招收专接本学生。

国际交流

学院加速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挪威、韩国、澳大利亚、西班牙、俄罗斯、白罗斯、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交流培养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全球化意识,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明尼苏达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斯坦福国际研究所、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等国外高水平院校及研究机构开展多方位、深入的学术交流与研讨。

校园环境

学院占地七万四千平方米,毗邻欢乐谷景区和翠城、华侨城社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拥有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的教学科研设施,校园网覆盖所有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和食堂;学院公寓全部安装空调,能够满足全部在校学生住宿的需求;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多功能厅、创格空间和创格之星,以及“一站式”服务的学生事务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生活条件。

发展思路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贯彻落实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学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校党委工作部署,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疫情防控和学院事业发展,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党建)主体责任,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认证为抓手,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扎实推进校院“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学院领导

党委书记:晏强

党委副书记、院长:陈雄鹰

党委副书记:杨希

副院长:李志刚

副院长:李春旺

副院长:闫文杰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