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公众号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北京
公众号ID:ium-bj
公众号分类:未归类
关于公众号: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围绕国家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加强城市气象学科建设,在城市边界层与大气环境、城市气象精细预报、城市气候与生态发展等方面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为提升城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生态文明气象…

开发/运营主体: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

关于主体: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是北京市气象局下属科研院所。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是由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挂牌于2018年,为北京市气象局下属国家级科研院所,主要围绕国家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为提升城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生态文明气象保障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等提供科技支撑。

城市院主要承担城市气象学科建设和城市气象应用基础研究、城市气象精细预报应用研究与技术研发、城市边界层与大气环境研究、城市气候与生态发展科学研究与咨询、城市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和预报技术中试等研发职责,形成了城市气象观测试验、城市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及机理、城市精细化天气预报、城市气象灾害评估及预警、大气环境—气象演变机理与数值模拟等五个优势学科方向,建立了较系统完备的“科学研究—模式体系—业务应用”城市气象科技创新体系。

根据2024年2月研究院官网数据,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下设7个研究中心、12个观测及研究平台。截至2022年底,在职职工117人,编制内人员97人,其中博士学位人员占68%,高级职称人员占67%。

历史沿革

1974年,成立北京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1999年,中国气象局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北京城市气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2年,在国家公益类院所改革中,成立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成为中国气象局“一院八所”国家级专业研究所之一。

2016年9月,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研究所深化气象科技体制改革,为成立研究院奠定基础。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22年底,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在职职工117人,编制内人员97人,其中博士学位人员占68%,高级职称人员占67%,以青年科研人员为研究主力。其中,16人为研究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1人入选首批青年北京学者,3人入选中国气象局科技领军人才,2人分别入选中国气象局高分辨率资料同化与数值天气模式攻关和气候变化国家级创新团队,3人为北京市气象局创新团队牵头人,1人入选北京市百千万领军人才,1人入选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

组织机构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组织机构图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根据2024年2月研究院官网数据,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项,其他奖项多项。
时间项目荣誉
2015年基于短时数值预报与临近预报0—6小时降水融合预报系统北京市气象局科技成果应用二等奖
2015年城市陆面模式变分资料同化研究北京市气象局气象科技开发二等奖
2015年京津冀地区暖季对流风暴的雷达气候特征北京市气象局气象科技开发二等奖
2015年北京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系统(bj—ruc)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二等奖
2016年城市气象科学前沿及发展报告北京市气象局科技报告三等奖
2016年京津冀地区城市特征对产生暴雨积涝灾害风险突增效应研究北京市气象局气象科研开发二等奖
2016年城市(群)气象观测系统适应性分析和布局方法研究北京市气象局气象科研开发三等奖
2016年超大城市群复杂下垫面边界层过程及精细气象预报关键技术研究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成果二等奖
2017年偏东风影响下的气溶胶地形动力清除机制北京市气象局科研开发三等奖
2017年北京冬季降雪云特征及飞机增雪观测研究北京市气象局科研开发二等奖
2017年基于模式的华北区域地面天气网评估遴选团队北京市气象局气象科研开发二等奖
2017年多尺度资料同化与快速循环系统预报技术研究团队北京市气象局科研开发二等奖
2017年城市群复杂下垫面边界层过程及精细气象预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8年北京2018 年6 月环境气象条件分析北京市气象局科技报告一等奖
2018年北京地区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北京市气象局科技报告二等奖
2018年2017 年北京地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评估报告北京市气象局科技报告三等奖
2018年北京市x 波段双偏振雷达组网及应用北京市气象局科技成果应用二等奖
2018年城市效应可分辨数值天气预报技术与应用研发北京市气象科研开发二等奖
2018年城市规划气候评估与通风廊道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参考资料

学术期刊

《气象科技》创刊于1973年,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主办。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数字图书馆、数字化期刊群“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源刊。系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1992年版、1996年版、2000年版、2008年版、2014年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合作交流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根据2024年2月研究院官网数据,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下设1个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市气象局”与“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 双方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签订协议,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城市气象与城市灾害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教学建设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形象标识为英文缩写“ium”与中文名的组合。

精神文化

院训:明德、尚研、求是、创新

领导信息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院长、党支部书记苗世光
副院长陈明轩、权维俊、赵秀娟
专职副书记郭佩芸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任期职务姓名
1978·09—1983·01所长叶桂馨
1983·04—1985·06所长苏福庆
1983·04—1985·06书记邬家学
1985·06—1993·06所长王智定
1993·08—1996·12所长吴正华
1993·08—1994·06书记郭岳楼
1994·06—1995·01书记胡倬
1996·12—2000·08所长李慧
2000·08—2008·05所长王迎春
2000·08—2002·06书记赵月芳
2002·05—2009·05名誉所长郭英华
2008·08—2013·08书记齐宪明
2010·01—2016·01所长梁旭东
参考资料

社会评价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以“聚焦城市、面向全国,支撑业务、创新高效”为目标,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立足“国家队”定位,发挥在全国城市气象领域中的牵头引领作用,为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贡献力量。(《中国气象报》评)

所获荣誉

2025年5月23日,被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