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科研条件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22年底,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在职职工117人,编制内人员97人,其中博士学位人员占68%,高级职称人员占67%,以青年科研人员为研究主力。其中,16人为研究员/正研级高级工程师,1人入选首批青年北京学者,3人入选中国气象局科技领军人才,2人分别入选中国气象局高分辨率资料同化与数值天气模式攻关和气候变化国家级创新团队,3人为北京市气象局创新团队牵头人,1人入选北京市百千万领军人才,1人入选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

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苗世光

北京市优秀人才:赵普生、孟春雷、扈海波、刘伟东

北京百千万人才工程:苗世光

青年北京学者:苗世光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赵普生、陈敏、苗世光

中国气象局新时代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气象领军人才):陈敏

中国气象局新时代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青年气象英才):肖现

中国气象局新时代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青年气象人才):宋林烨

中国气象局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青年气象英才):冯琎、严超

中国气象局人才计划(科技领军人才):陈明轩、苗世光、陈明轩、梁旭东

中国气象局人才计划(气象部门青年英才):赵普生、马志强

“卓越工程师”成长计划:冯琎

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尚晶、杨扬、罗丽、曲艺、夏宇、刘郁珏、裴琳、于淼、贺晓冬

科研部门

根据2024年2月研究院官网数据,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下设7个研究中心、12个观测及研究平台。

国家级科研平台:城市气象研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上甸子)

省部级科研平台:中国气象局城市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城市气象研究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试验基地(观象台)、云降水物理研究与云水资源开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院级研究中心:城市边界层与高影响研究室、上甸子国家大气本底站、短时临近预报研究室、资料同化与集合预报研究室、区域数值模式研究室、新能源气象研究中心、城市气候与气候变化研究室、气象大数据实验室、城市气象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城市院边界层环境气象观测研究站、平谷城市气象观测研究站、中国尊梯度观测研究站、大气所梯度观测研究站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