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市大渡口区博物馆公众号

重庆市大渡口区博物馆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重庆大渡口区
公众号ID:gh_5efda2661968
公众号分类:历史
关于公众号:

“重庆市大渡口区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开发运营方为重庆市大渡口区文物管理所,属于历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渡小博”带你游览【大渡口区博物馆】,探寻重庆主城目前已知的【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以及它【灿烂文明的义渡千秋史】;并与你讲述【斑斓历史故事】,解读【文物小细节】,纵横【文博大事件】,剖析其中的【…

开发/运营主体:重庆市大渡口区文物管理所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重庆市大渡口区博物馆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重庆市大渡口区博物馆百科

大渡口区博物馆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钢花路,建筑面积为2099平方米,是大渡口区第一家展示地方历史的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

2014年,大渡口区博物馆开始筹备,2017年5月18日,大渡口区博物馆建成并正式开放,主要陈列有本地出土文物、工业遗产、宗教文物、民俗藏品以及基本历史陈列《义渡千秋—大渡口历史文化陈列》,共计藏品1627件,馆藏精品文物有旧石器时代手斧、汉素面陶棺。

2020年12月21日,大渡口区博物馆被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为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2021年10月25日,大渡口区博物馆被重庆市社科联公布为第五批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据2022年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有馆藏文物 1896件(套),年参观量 8·36万人次。

历史沿革

2014年,大渡口区博物馆开始筹备。

2017年3月22日,重庆市文物局批复大渡口区博物馆“义渡千秋——大渡口历史文化陈列”项目。

2017年5月18日,大渡口区博物馆建成并正式开馆。

建筑布局

综述

大渡口区博物馆总面积为2099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平方米,公共服务面积500平方米,教育空间面积100平方米,主要分为了常设基本陈列展厅和临时展厅两大部分。

展厅

常设展厅

大渡口区博物馆常设展厅内陈列有文物专题展览《义渡千秋——大渡口历史文化陈列》,分为“溯源探踪、巴地撷珍”“水埠流韵、义渡扬名”“壮烈西迁、十里钢城”“设区建制、蝶变新生”四部分,辅助有场景复原、160度环幕影院、虚拟解说、手语讲解等展项。

临时展厅

临时展厅主要作用为文化展出,陈列有“匠心传承——大渡口传统民间工艺展”“弦中流水——大渡口古琴艺术展”等多个文化艺术类展览,近距离的让群众感受传统民间工艺魅力。

馆藏文物

综述

大渡口区博物馆共有馆藏藏品1627件,以本地出土文物遗存占比为主,特色藏品有工业遗产、宗教文物、民俗藏品,主要藏品为大渡口历史上各时代工业文明、社会生产、生活的代表性实物,如清代雕花木架子床、清代绿釉绣凳、各式座钟、老式照相机等。

主要藏品

旧石器时代手斧

旧石器时代手斧于1987年出土于大渡口区跃进街道马王场遗址,为旧石器早期的典型器物,体形完整,长约0·19米、宽0·12米、厚约0·05米,其历史已有70万-100万年。手斧的出土证实了重庆主城近百万年前就有远古人类生产、生活,为认识重庆地区远古地理环境,人口社会组成和规模及主城区远古文化的发展序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汉素面陶棺

汉素面陶棺于2012年出土于大渡口区跳磴镇石盘村东汉墓,为东汉陶棺,长1·84米、宽0·47米、高0·56米,棺盖、棺身均为泥质灰陶、素纹。除棺盖破碎外,棺身保存较好,体型较大,为研究汉代陶棺葬的时空分布提供了实物资料。

文化活动

2018年4月3日,“匠心传承——大渡口传统民间工艺展”在大渡口区博物馆临开展。

2021年4月19日,重庆民间剪纸艺术展在大渡口区博物馆开展。

2021年5月14日,“弦中流水——大渡口古琴艺术展“在大渡口区博物馆开展。

2020年2月25日,大渡口区博物馆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抗击疫情见证物。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21日,大渡口区博物馆被中国博物馆协会命为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

2021年10月25日,大渡口区博物馆被重庆市社科联命为第五批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大渡口区博物馆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钢花路302号附5号。大渡口区博物馆

开放时间

09:00—17:00开放,周一闭馆。

门票价格

免费

交通信息

乘坐轨道交通2号线到平安站下站;乘坐重庆公交225、229、452、456、806、818路至新山村站或建设村站下车,步行前往。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