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农林大学研招在线公众号

浙江农林大学研招在线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浙江
公众号ID:zafuyzb
公众号分类:教育
关于公众号:

“浙江农林大学研招在线”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浙江农林大学,属于教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关注“浙江农林大学研招在线”,优秀时间知晓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招生相关信息。咨询电话:0571-63743970传真0571-63730919网址:http://yjsb。zafu。edu。cn/。

开发/运营主体:浙江农林大学

关于主体:浙江农林大学是中国浙江省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浙江农林大学研招在线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浙江农林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浙江农林大学研招在线是由浙江农林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浙江农林大学(zhejiang a&f university,zafu),简称“浙农林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浙江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本科高校。学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称天目林学院。1959年,学校与温州林学院合并,1960年,与浙江农学院、舟山水产学院合并,成立浙江农业大学。1962年,天目林学院从浙江农业大学划出,并于1966年更名为浙江林学院。1970年,学校与浙江农业大学合并,1979年恢复独立办学。2003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0年,学校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4年,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浙江农林大学位居主榜第147位。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东湖、衣锦、诸暨3个校区,占地面积33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1·5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超6亿元;设有20个学院(部),包括1个独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开设63个本科专业;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24个;有全日制本科生19457人、研究生5707人、留学生1034人,教职工2662人。

历史沿革

天目林学院时期

浙江农林大学创建于1958年,时称天目林学院,由中共浙江省委创办,当时确定专业设置为林业、木材采伐与运输机械化、木材机械加工和林产化学加工工艺专业,招生规模400名。

1959年7月,温州林学院与天目林学院合并。1960年2月,浙江农学院、天目林学院、舟山水产学院合并,成立浙江农业大学。1962年2月,天目林学院从浙江农业大学划出,归省教育厅领导,党委工作归省高校党委领导;原隶属省农科院领导的林科所划归省林业厅和天目林学院双重领导。

浙江林学院时期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1月,浙江农林大学设有20个学院(部),包括1个独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开设63个本科专业。

浙江农林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专业名称
浙江农林大学现代农学院农学
植物保护
智慧农业
种子科学与工程
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林学
生物技术
生态学
森林保护
生物科学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
测绘工程
地理信息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浙江农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木材科学与工程
家具设计与工程
应用化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园林
旅游管理
土木工程
建筑学
风景园林
环境设计(园林艺术设计)
城乡规划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
会计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工商管理
电子商务
金融工程
市场营销
财务管理
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
城市管理
广告学
汉语言文学
英语
公共事业管理
日语
浙江农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动物科学
动物医学
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
视觉传达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工业设计
摄影
产品设计
浙江农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应用统计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
物联网工程
信息与计算科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浙江农林大学光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智能装备与系统
交通运输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浙江农林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现代粮食产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中药学
生物制药
浙江农林大学园艺科学学院园艺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茶学
文化产业管理(茶文化)
浙江农林大学集贤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孔子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浙江农民大学教学管理中心)、农林干部管理学院、乡村共富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体育军训部——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独立学院)——
注:专业数据信息与官网简介不一致,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参考资料来源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1月,浙江农林大学有浙江省登峰学科1个,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4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5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7个,重点培育学科3个。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24个。学校共有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5‰,3个学科进入前3‰。
浙江农林大学学科建设情况(部分)
类别名称
浙江省登峰学科林学
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林学、林业工程、生态学、农林经济管理
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学、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林学等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植物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林业经济管理
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林学、林业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林学、林业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风景园林学、农林经济管理、作物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光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兽医学、法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法律、林业、中药学、会计、旅游管理、国际商务、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兽医、图书情报、艺术等
esi全球前1%行列学科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
esi全球前5‰行列学科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环境/生态学、工程学
esi全球前3‰行列学科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
注:统计时间截至2025年1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教职工2662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共享院士6人,国家级人才42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2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团队5个,其他省级创新团队15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浙江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浙江农林大学师资一览表(部分)
类别姓名
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宋新章、李彦、应义斌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李延军、沈满洪、孔凡斌、卢孟柱等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李延军、周旭东、孔凡斌、吴家胜等
全国模范教师应义斌
全国优秀教师姜培坤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延军、周旭东、孔凡斌、吴家胜等

教学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1月,浙江农林大学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际茶文化传播基地、国家“111计划”学科引智基地、国家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6个,省部级创新平台56个。
浙江农林大学科研平台(部分)
类别名称
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际茶文化传播基地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
国家“111计划”学科引智基地亚热带森林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国家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粮食产业(中温高湿区优质稻谷储藏)技术创新中心
省部级创新平台浙江省特色中药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南方园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亚热带经济林病虫害绿色防控国家创新联盟、天目山森林生态系统浙江省野外观测研究站、山区农业高效绿色生产“2011协同创新中心”、亚热带林木细胞壁研究浙江省国际合作基地、浙江省园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冬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1月,浙江农林大学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4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6项。
浙江农林大学研究成果一览表(部分)
奖项项目年度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刨切微薄竹生产技术与应用2007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四个南方重要经济林树种良种选育和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2007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与系列产品开发2009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南方特色干果良种选育与高效培育关键技术2015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竹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增汇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2017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猪健康养殖的饲用抗生素替代关键技术及应用2019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竹资源高效培育关键技术2020年

学术资源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名

学校的校名“浙江农林大学”的中文字样为陆俨少书法作品集字。

校徽

学校的校徽于1987年由该校教师自发设计并被该校有关部门及师生广校训揭牌泛使用。2003年,该校对图案进行了修改,并认定为官方的校标。2010年,由于该校更名,再次对图案做了些许修改。学校校徽以绿色为主色调,由两个同心圆构成圆面,外环为中文校名全称和英文校名全称,内环为银杏叶、建校年份。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3月,浙江农林大学有东湖、衣锦、诸暨3个校区,占地面积33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5·4万平方米(其中本部62·8万平方米,暨阳32·6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超6亿元。

东湖校区

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是浙江农林大学的主校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地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西端,东临青山湖风景区,西接西径山风景区。截至2023年12月,该校区占地2800余亩,设有五舟广场、图书馆、浙江农林大学的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运动场、活动中心等,是集贤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和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等学院所在地。

衣锦校区

浙江农林大学衣锦校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衣锦街252号,是原天目林学院所在地。截至2019年8月,该校区占地330余亩。该校区最高的建筑为教学主楼,为九层的回字大楼。此外,该校区还设有图书馆、森·活馆、活动中心、体育馆、操场等。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位于该校区。

诸暨校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浙江农林大学现任领导
姓名职务
朱斌党委书记
吴家胜校长、党委副书记
施美红、倪建均党委副书记
杨圆华副校长、党委委员
徐爱俊副校长
包松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刘北东 学术副校长
宋厚辉党委委员,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教授
注:参考资料来源

历任领导

浙江农林大学历任党委书记
姓名任期备注
耿启明1959·07-1970·07-
徐炳全1978·07-1984·02-
赵学廉 1984·02-1988·01-
施社模 1988·01-1988·08(主持工作)
方心一 1988·08-1990·10(主持工作)
林华刚1990·10-1992·10(主持工作)
1992·10-1998·08
陈敬佑1998·08-2009·09-
汤勇2009·09-2010·05(主持工作)
宣勇2010·05-2016·07-
周国模2017·04-2020·08-
沈满洪2020·08-2023·03-
注:参考资料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历任校长
姓名任期备注
范兴华1958·10-1959·07(行政负责)
赵雨农1960·11-1970·07-
王宪恩1978·07-1984·02-
刘茂春1987·01-1988·09(主持工作)
1988·09-1990·10
忻士文1990·10-1991·06(主持工作)
田荆祥1992·09-1998·08-
方志刚1998·08-2000·07(主持工作)
张齐生2000·07-2008·12-
周国模2008·12-2017·04-
应义斌2017·04-2020·08-
沈希2020·08-2024·04-
注:参考资料来源

校园环境

浙江农林大学以东湖校区为依托,将校园与植物园“两园合一”进行建设,建设有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园。此外,学校标志性建筑有五舟广场、硅化木、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020年,浙江农林大学发布了“校园十景”,包括古枫走廊、衣锦拾忆、求真溯源、湖畔叠韵、集贤论道、银杏染秋、逐木寻踪、翠园观竹、得荼问茶、官塘问渠等。

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园

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园始建于2002年,是一个集教学、科研、物种保护、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大学植物园,于2006年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2010年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荣誉称号,2013年加入中国植物园联盟。截至2017年7月,学校植物园占地面积1952亩,建有松柏园、木兰园、蔷薇园、金缕梅园、槭树园、杜鹃园、桂花园、山茶园、翠竹园、果木园、棕榈园、盆景园、农作园、茗茶园、百草园等14个专类园;建有校训园、古道文化园、水景园、院士林、珍贵树种林、森禾园、温州园等特色园9个;建有植物标本馆1个,收集植物标本11万余份。

五舟广场

五舟广场位于东湖校区南门,以五大石球、五艘石船而名。石球直径1·8米,重达7吨,石船船首直视对岸的图书馆,寓意五舟并进、奋发向上,千船竞渡、百争流,象征莘莘学子胸怀五洲、遨游学海,驶向知识的彼岸。

硅化木

校友情况

浙江农林大学杰出校友
姓名所获荣誉
李春阳1989年在浙江林学院获学士学位,1999年10月在赫尔辛基大学获博士学位。2001年入选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2002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工作
王安国教授级高工、中国竹子专家,1968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林业专业,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被评为全国星火科技先进个人
俞慈英1966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林学专业,浙江省首届女科技工作者、浙江省先进林业科技工作者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郑勇平1981年毕业于浙江林学院林学系林学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陈顶峰浙江林学院经济林专业87级校友,象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县扶贫办主任,曾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廖永平丽水市林业局、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于2022年获“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称号
注: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

所获荣誉

浙江农林大学所获荣誉
时间所获荣誉
2006年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2010年获得“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
2014年获得“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称号
2018年被评为“省级结对帮扶工作先进集体”
2021年被授予“省科技特派员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