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老街百科
重庆老街区作为山城特色道路的集中体现,以青石板梯坎、穿斗式建筑和沿江布局构成独特的空间肌理。这些街道承载着自明清以来的商贸水运遗迹、抗战时期文物保护事迹,以及开埠至民国时期的西洋建筑交融特征。典型代表如龙门浩老街完整保存海关别墅遗址群及意大利使馆旧址,慈云老街串联安达森洋行与慈云寺遗迹,黄桷古道保留着百年黄桷树商道遗存。老街系统展现了重庆"依山就势、立体生长"的城市营建智慧,是研究巴渝地理特征与人文精神的重要物质载体。
历史沿革
重庆老街的形成始于宋代沿江码头建设,龙门浩因江中'龙门'碛石成为水运要冲。明清时期随湖广填四川移民潮,形成米市街等专业商贸市集,现存武昌中华大学旧址等开埠后建筑遗迹。抗战期间安达森洋行作为故宫文物南迁庇护所,现存仓库建筑群记录着文化守护的特殊使命。20世纪50年代后,铜罐驿等依托铁路运输发展的街道见证工业时代变迁。
建筑特征
空间布局采用'一街多巷'模式,如寸滩老街通过高差达70多米的石梯连接江岸与山体
建筑材料以本地青石、杉木为主,山城巷吊脚楼采用悬挑结构适应陡坡地形
中西合璧建筑群集中在开埠时期街区,慈云寺周边既有清朝马头墙民居,也有法国领事馆拱券式门窗
交通系统保留渡船码头与绿皮火车站点,铁路四村仍存成渝铁路钢轨遗迹
文化景观
黄桷垭老街因三毛故居成为文学地标,青石板路两侧现存孔香苑等明清院落。弹子石老街以"正看江,背看城"的观景台设计,完整呈现王家大院四合院格局。山城步道设置临空栈道系统,串联通远门古城墙与仁爱堂钟楼,构成时空交错的游览体验。木洞老街保留长江水码头驿站功能,禹王庙戏台仍用于川剧表演。
保护开发
2018年启动的龙门浩老街修复工程,采用原址落架大修方式保护意大利使馆旧址砖木结构。米市街保留武昌中华大学旧址、法国洋行等开埠后建筑遗迹。截至2025年,水土老街等12处传统风貌区已完成危房加固和业态升级,引入豆花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项目。根据《重庆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静观老街留存传统手艺与宋代古寺。
公众号主体介绍重庆市南岸区巴渝公益发展中心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重庆老街是由重庆市南岸区巴渝公益发展中心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重庆市南岸区巴渝公益发展中心(曾用名)是2016年6月6日经南岸区民政局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2500108mjp555457a,法定代表人吴元兵,注册地址位于南岸区南城大道1号协信城5栋v空间,业务主管单位为重庆市南岸区文化旅游委。该机构注册资金3万元,业务范围涵盖巴渝传统文化传播交流、志愿者培训、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及文化支教活动,同时开展爱心义卖、义演等志愿服务。
机构前身为民间发起的公益组织,2018年完成74个传统村落调查项目。2021年获作品著作权“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2023-2024年连续中标文物巡查服务项目。现有核心志愿者298人,累计服务时长达47680小时,核心项目包括文物保护进社区、青年城市定向赛等。2017年获中国青年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重庆站金奖,2024年启动青山公益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垃圾分类等系列活动。
业务范围
巴渝传统文化传播、交流,活动策划、执行,技术咨询;文化阅读辅导及社会实践、社会文化支教等服务;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志愿者注册、培训、服务转介;i爱心义卖、义演、义展等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