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56年10月30日,武汉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批准,同意武汉植物园收购磨山地区土地;11月12日,武汉植物园筹委会接收东湖磨山植物园,植物园筹备处设东湖磨山。
1958年11月11日,中国科学院12次常务会议批准,武汉植物园筹委会授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1963年7月22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华南植物所武汉植物园。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园区布局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光谷园区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未来科技城,南临九峰一路,东至光谷八路,西临九峰溪,面积为1103亩,功能定位以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人才培养为主。 磨山园区坐落于东湖之滨、磨山南麓,面积为886亩,建有世界上涵盖遗传资源最广的猕猴桃专类园、东亚最大的水生植物专类园、华中最大的野生果树专类园、华中古老孑遗和特有珍稀植物专类园、华中药用植物专类园等17个特色专类园。
主要景点
常绿针叶林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常绿针叶林主要是马尾松林,位于磨山园区植物园的中心地带,占地面积约17000平方米。马尾松林是中国东南部湿润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资源最大的森林群落,也是该区域海拔1000米以下常见典型森林群落类型。
三峡植物区
…更多「主要景点」介绍请查阅全文…
所获荣誉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曾被评为全国科研科普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湖北省和武汉市级科普教育、环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禁毒科普教育基地。
时间 | 授奖单位 | 荣誉称号 |
---|---|---|
2017年12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 |
2009年7月 | 中国林学会 | 全国林业科普基地 |
2008年7月30日 | / | 全国模范职工小家 |
2006年10月1日 | 国际旅游节组委会、武汉市旅游局 | 武汉市旅游发展贡献奖 |
2005年6月13日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 | 全国青少年先进科学世 界科技活动示范基地 |
2005年10月31日 |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 | 全国野生植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 |
2002年12月18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 | 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
2002年11月 | / | 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 |
199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科协 | 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
表格内容 |
组织机构
据2025年2月植物园官网数据,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是湖北省植物学会、武汉植物学会、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的挂靠单位;是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中国湿地保护协会水生植物专业委员会的依托单位;有研究中心与学科组、科研平台、职能部门、植物保育中心、科普开放中心4个部门,其中职能部门下设7个机构。
机构类型 | 机构名称 |
---|---|
职能部门 | 综合办公室 |
党委办公室(纪委办公室) | |
科研处 | |
人事处 | |
国际合作与教育处 | |
资产财务处 | |
条件保障处 |
文化活动
科学研究
研究平台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经过几代科研人员持续开展的猕猴桃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工作,已成为全球猕猴桃遗传多样性程度最高、基因型最丰富的种质资源圃。圃内保存66种猕猴桃属植物(含变种、变型)的1200余份资源,栽培品种(系)120个。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建有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国家荚蒾属种质资源库、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猕猴桃产业技术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丹江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水利部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综合监测系统消落区生态环境监测站、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猕猴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特色资源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优质猕猴桃高效生物育种及加工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较完善的科学研究平台体系。
…更多「文化活动」介绍请查阅全文…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光谷园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九峰一路201号,磨山园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特1号。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开放时间
售票时间:8:00—17:00门票信息
…更多「参观信息」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