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主要景点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主要景点

常绿针叶林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常绿针叶林主要是马尾松林,位于磨山园区植物园的中心地带,占地面积约17000平方米。马尾松林是中国东南部湿润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资源最大的森林群落,也是该区域海拔1000米以下常见典型森林群落类型。

三峡植物区

三峡植物区建成于2005年,占地面积6670平方米,位于磨山园区。该区以展示和保存三峡库区消涨带植物为主,其中三峡特有植物50余种,如疏花水柏枝、秋花柳、宜昌黄杨、中华蚊母、小叶蚊母、瑞香、绵枣儿等,典型植物群落5个。该区为三峡库区消涨带耐水淹植物提供了安身之所,也体现出植物学家在应对三峡工程对地区环境影响的努力。

杜鹃园

杜鹃园始建于1991年,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位于磨山园区,共收集展示杜鹃原种12个,各类品种100余个。杜鹃园最具代表性的是1981年从利川毛坝引种的“野生杜鹃王”鹿角杜鹃,高达4·5米,同时有早春独树一帜的满山红桩景,稀有黄花色的羊踯躅。

花境大道

花境大道始建于2012年,后不断延伸和扩建,拥有面积约3500平方米,位于磨山园区的中轴线上。东起蔷薇园,西至标本馆,全长约500多米。毗连水生植物区、山茶园、木兰园、松柏园、三峡消涨带等专类园区,共栽培植物400余种(含品种)。

月季园

月季园经过多年的景观优化,展示面积为1500平方米,位于磨山园区,主要环绕在荷花睡莲品种展示区周边而建,另在野果园、药园等全园呈点状分布。园区栽培保育的月季种类有大花香水月季系列、微型月季、树状月季、地被月季等,共计200余个品种7000余株。月季园将不同类型的月季组团栽种,同时与廊架、拱门、墙体有机结合,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

(注:该词条仅介绍部分主要景点,其他景点介绍详见)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