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百科
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与德国纽伦堡展览集团联合主办,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5届,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有机产品专业展会。展会聚焦有机食品全产业链展示,涵盖粮油、果蔬、乳制品等品类,通过产品展销、行业研讨会、现食品鉴等多元形式促进产销对接。2023年第十五届展会吸引境内外538家企业参展,达成45·1亿元交易额,其中有机食品板块贡献4·1亿元。展会持续推动有机农业标准化建设,累计培育出上千个获金奖的优质产品。
发展历程
2007年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与德国纽伦堡国际博览集团联合创办,截至2023年已成功举办十五届。展会初期聚焦国际有机产品引入,2010年第四届已吸引17国313家展商,专业观众突破1·1万人次。2020年第十四届展会交易额达200 300亿元规模,确立全球第四大有机消费市场地位。
展会内容
核心展区:设置标准展位与光地展区,单届最大展区面积达3·3万平方米,2023年上海展团专区占地72平方米
产品展示:涵盖有机种植、加工、包装全链条产品,单届展出品类超万种,包含特仑苏有机奶等代表性产品
商贸对接:吸引京东生鲜等3700余家采购商,设置现磨鲜米机、现煮体验等互动环节促进成交
活动形式
行业研讨会:每届举办有机食品市场与发展国际研讨会,2020年聚焦可持续发展路径、全球贸易趋势等议题
奖项评选:设立产品金奖与优秀奖评选机制,2023年单届产生220个获奖产品,特仑苏有机奶连续9届蝉联金奖
产品推介:2023年首次举办上海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推介会,重点推广金山蟠桃等地方特色产品
展会成果
贸易实效:2023年签订1390个合作项目,河南展团单届实现1·2亿元意向签约
行业引领:推动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体系完善,截至2022年培育出中绿华夏等权威认证机构
消费培育:通过电商采购峰会等形式拓展销售渠道,2023年专业观众流量达1·8万人次
社会影响
促进有机农业标准化生产,2023年数据显示国内有机生产基地较2010年增长显著
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德国、法国等17国采购商参与历届展会,推动中国有机产品出口
引导消费升级,通过有机厨房美食展演等活动提升公众对有机食品的认知度-
公众号主体介绍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是由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成立于2002年10月24日,前身为全民所有制机构,2021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该机构主要开展有机食品认证业务,涵盖畜牧业养殖认证、产品检测委托等环节,已构建覆盖全国七大区域的检测网络,合作机构包括农业部直属检测中心及市场化检测企业。2021年6月注册资本增至3310·59万元,新增会议展览等多元化业务。
历史沿革
2002年10月24日注册成立时名称为"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2021年6月完成企业改制,更名为"北京中绿华夏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从300万元增至3310·59万元。经营范围扩展至会议服务、承办展览展示活动等业务。
认证业务
生产环境评估:对养殖基地的空气、水源、土壤进行检测
管理体系审查:核查生产记录、投入品使用台账等文档资料
追溯体系验收:重点检查产品编码系统及溯源信息完整性
典型案例显示,2018年青海玛沁县有机牦牛藏羊养殖项目通过初审核查,建议加强技术培训与溯源系统建设。
检测网络
包含农业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广东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湛江)等官方机构
检测项目涵盖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58项有机认证指标
组织架构
2021年改制后形成法人独资结构,管理层经历三次变更:
2021年法定代表人王华飞(2023年变更为夏兆刚,2024年变更为栾治华)
业务拓展
研发追溯系统:2024年中标有机防伪追溯系统采购项目
争议与风险
历史累计司法案件1条,裁判文书1条,财产线索35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