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53年4月17日,苏南无锡工人技术学校于无锡蠡桥成立。
1960年,学校更名为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成为中国第一所电子类中专学校。学校隶属于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
1980年,经原国家教委审批,学校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1997年,无锡市锡山职业教育中心成立。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设有13个教学机构,有高职招生专业38个。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
微电子学院 | 微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应用、应用电子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智能产品开发 |
智能工程学院 |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 |
汽车与智能交通学院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智能技术 |
物联网工程学院(信息安全学院) | 物联网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 |
商学院 | 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大数据与会计、金融服务与管理、旅游管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
建筑工程学院 | 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设智能化工程技术 |
艺术设计学院 | 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产品艺术设计 |
士官学院 | 物联网工程、物流工程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继续教育学院 | - |
基础部 | - |
海外教育学院 | - |
创新创业学院 | - |
备注:官网简介页面和专业介绍页面数据不一致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专兼职教师1000余人,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0%以上。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全国最美职工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提名1人,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获得者1人,省教学名师5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第六期会计领军人才1人,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人,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3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9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对象3人,省“双创人才”1人,省“双创博士”5人,其他省级荣誉获得者59人。柔性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973物联网首席科学家以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担任学校战略发展顾问,聘请了800多名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类别 | 名单 |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陆锦军 |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 陆锦军 |
省级教学名师 | 陆锦军 |
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陆锦军 |
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 陆锦军 |
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 居水荣、邓小龙、季云峰、华驰 |
省“六大人才高峰”入选人才 | 邓小龙 |
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 邓小龙 |
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 张克纯 |
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 | 席海涛、孙萍、陈芸、华驰 |
省高校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 徐振邦、季云峰、陆渊章、吴铭峰 |
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 孙萍、商敏红、过正达 |
教学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建有江苏省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无锡精智模具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类别 | 名称 |
---|---|
市级研究院 | 无锡精智模具技术研究院 |
校级研究所 |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研究所 |
省“333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 居水荣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每年承担企业横向项目150余项,完成各类知识产权近300项。近年来,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部、省级科研项目105项。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校徽是双圆套圆形徽标 ,中间是小篆书写的学校简称“苏信”。下方印有“1953”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学校的英文全称,下方是学校的校训。
校旗
精神文化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